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脚步”远未停滞 | 书单

黄莎莉 南都观察家 2019-07-26

黄莎莉,美学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全文2600余字,读完约需5分钟



女性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并不是一种对特殊的权利的向往,而是期望在平等的社会中,能得到和男性同样的尊重。人们总有一种偏见,因为女性有着和男性不一样的身体构造,上天赋予了她们孕育生命的子宫,所以女性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了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女性孕育生命的能力没有被尊重,反而成了女性的弱势。很多婚姻因为女性无法生养而结束,因为女性没有生儿子而结束。在女性被迫结束了弱势的婚姻之后,还会因为没有生育,没有生儿子,没有留住男人的心而成为笑柄,受到二次伤害。


“男女平等”是女性主义者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对“平等”的定义,不同的流派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激进女性主义承认公私领域的划分,认同女性的活动天地主要在私领域,但同时却对私领域不如公领域重要的观点持坚决的否定态度;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希望女性能够走出私领域,到公领域中去同男性展开一场公平竞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则希望女性把自己的解放斗争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融为一体……其实,任何“男女平等”的实质内涵都是希望女性能获得同男性一样的尊重。


在家相夫教子和在外工作挣钱的实质都是为了家庭付出,没有一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也没有一种奉献是低人一等的。不管女性选择在私领域奉献自己,还是在公领域实现自我,她们都应该被男性、被社会所尊重。在家的主妇不应该被认为很轻松,没有对家庭做出经济贡献;在外工作的女性也不应该被附上带有嘲讽色彩的“女强人”头衔。


在中国,目前还很难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女性还是会被“处女膜”绑架,被子宫绑架,被“生儿子”绑架。作为一名女性,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我们自己被绑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选择自己命运。所以,我依然要对所有女性,再次说一声:加油!


在世界性的男权社会文化影响下,女性作为弱者一方,“女权主义”的表达方式或许过激了,但确确实实有它的必要性和无可奈何。有理由相信,女权主义只是“女性解放”运动过程中的存在形式的一种,它的最终目的是“女性主义”,或曰“平权主义”。作为一位意识到觉醒力量的女性,我们有理由从女权主义的言论中获得这些力量,其目的在于抗争和消除男权的不合理元素。


男性与女性的力量在相互拉扯,也必须通过相互拉扯实现平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男权社会中,“女权主义”一定有她的一席之地。


《乐队女孩》是一本关于寻找女性自我声音的故事。作为投身于摇滚乐的第一代女性,戈登多年来在舞台上以神秘而疏离的气质著称,毫无女孩气,与这支男性主导的纽约噪音乐队共同奋斗三十年,更将自己的活动扩展至时尚、表演和艺术等领域,被视为女权主义力量的灯塔。


这部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使女的故事》发生在后核战争时期,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整个系列对于女性心理犀利、具象、像站在针尖上跳舞一样准确细密的刻画剖析——从一个单纯而敏感的女孩,到迷茫中铤而走险的少女,到活在暗流汹涌中富有魅力和思考力的女人,再到经历过人生最终渴望安宁和亲近的老年知识女性——一气呵成,如同倾泻,让人难以去计较它的技巧,在乎故事之外旁的什么东西。


《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杰梅茵·格里尔是西方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思想家,近代女性主义先驱。这本书从女性的肉体、灵魂、爱情与权利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了女性――主要以西方女性为代表――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凌辱与阉割,呼唤建立完整健康的女性人格。同时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的男性生理和心理也做了精彩的解构。


《女太监》以深刻见地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被人视为“现代经典”,与其多年后巨著《完整的女人》是珠联璧合之作。深入探讨了爱情和家庭的本质,批判了传统社会为女性设定的“刻板印象”,为女性了解自身和社会现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为其摆脱成为“女太监”的命运,提供了具有实践性的行动指南。


本书揭露出了被隐藏的父权体制,这是一个以“恐惧-控制-支配”与“厌女”为核心的男性认同、男性支配、男性中心的体制,是暴力与争夺的源头,而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则是维系父权统治的手段,父权是一个体制,所有人都是参与者但“他”或“她”都不能代表它。作者揭示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不过是“撞破宰治者的房子然后又住进去”的这一短板。了解一个观点是一回事,而保持这观点又是另一回事,对于阅读此书的人阻力最小的路便是迅速遗忘书中内容。人。


作者的观察和阐述几乎是全面的,包括了对女婴的态度、性教育、恋爱婚姻、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卖淫、同性恋等。本书对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相的纵向研究带来了令人惊叹的启迪性,它不仅源自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全新视角,也显示了作者的理论造诣所具有的穿透力。在中国,女性的身份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体系改变,男性的受益力,生育需要随时做出改变和被主流大众侧重关注,唯一不会被在意和首先考虑是妇女作为个人的权益。


首次出版于1949年,作者挑战了传统意义上认为女性地位天生低于男性的观点,而提出了“第二性”和“他者”的主张,不得不说是极具震撼意义的。书中核心观点就是“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即女性的从属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男性和社会使之成为第二性。


本书较为理论化,分为了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五个部分。女性主义作为二十世纪以来影响力最大的理论之一,其研究的对象是刻板印象、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所挑战的是以男权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社会价值。本书是女性主义理论的入门读物,较为全面地讲述了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


*“书单”是南都观察全新改版的荐书栏目每月邀请一位作者或学者以某一个特定的主题推荐阅读图书,并且将在年底基于全年的书单推出新的“读书小组阅读活动”。翻开书页,一起阅读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