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爆炸背后的“公害困局”

章罗储林 南都观察家 2020-08-25


者:章罗储林

全文3100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爆炸事件让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当地居民十多年来与化工产业比邻而居,在工作机会与健康、空气污染间进退两难。


环境权来自生存权,它明确人人有权利要求提升环境安全与社会生活品质的权利,目的在于使所有人享受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在生存权面前,发展、经济都不足以成为破坏环境的借口。以经济发展作为目标的发展需要被检视、被批判。


3月21日下午14时50分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原名为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内的天嘉宜公司发生爆炸。据事故现场指挥部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截至3月25日,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其中56人已确认身份,22人待确认身份)


爆炸事件让该化工园区的安全问题浮出水面。涉事的天嘉宜公司,成立12年来多次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去年2月,该公司曾经被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了13项安全隐患。园区内其他公司也不遑多让,先后发生过多次事故。


当地居民十多年来与化工产业比邻而居,在工作机会与健康、空气污染间进退两难。


▲  3月22日,江苏盐城市响水县,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爆炸核心区明火已被扑灭,现场露出直径超过百米的大水坑。 © 财新网


▌化工围城下的环境难民


据中国新闻网查询,2009年,因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搬迁至响水县的天嘉宜公司共有6条行政处罚记录,包括违反固体废物管理制度、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


这只是一个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曾在2016年梳理过,江苏过去十多年间,逐渐形成了以沿江为主的石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2014年,仅苏南沿江五市石化产业总产值就约占全省的50%,石化已是江苏的经济支柱产业。响水曾被视为江苏十大贫困县之一,原本在苏州工业区难以落地的一些项目,在“吸引外资,摆脱贫困”的口号下,到响水地落地生根。


化工经济带给当地的益处显而易见。据公开资料,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曾经一度实现每年收入100多亿元的成绩,上缴税收4亿元,约占响水县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当地居民的收入也的确有所提高。早在2007年,距化工园区最近的沙荡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01年的2000元提高至8000元。


憧憬发展,化工厂在热切的期盼中悄然降临,与化工厂共存已是居民的宿命。它们不但带来了上万个工作机会,也带来了人潮、钱潮。然而,在编织地方发展美梦的同时,居民实际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已成为越来越大的问号。


据媒体报道,园区周边民居常年大门紧闭,窗户被塑料纸封死,以抵挡“呛得人眼泪直流”的气味,村民之间普遍流传,化工厂不招收没有结婚的工人,怕影响生育。他们或许已经成了环境难民,并非有家归不得,而是走也走不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响水县灌河口的污染状况也极其严重。2014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当时灌河的主要入海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比十年前已增长十倍。2007年以来,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四次实测中,在近海监控点“灌云化工园区排污口”(连云港)的水质状况都是劣四类,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


但这里,有中国第一个珍禽自然保护区“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活着包括丹顶鹤在内的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8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苏北的滩涂湿地是中国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大关键地区之一,位于中国东北和澳大利亚之间,是候鸟迁徙大通道的主要停栖地和重要越冬地。


2016年,在距离本次爆炸化工厂3公里的连云港化工园区,绿色和平采集了排污管周边的废水和土壤样本,样本中有61种有机物属于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的“危险化学品”,其中21种在《目录》中均列明致癌、致突变、致生殖毒性。在园区内2个不同位置采集的空气样本中,含有8种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均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的“危险化学品”。


▲ 江苏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清晨景色。 © 江苏国际在线


▌“该做而未做的科学”


通过政府公开信息可以查到,2014-2016年间,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共有177条县级环境行政处罚记录,22条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记录。2016年这里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通报违法排污问题突出,周边地表水污染严重。


然而,这些处罚没有制止任何问题。12年来,关于化工园区向大海排污的新闻报道、行政处罚从未断过。


更关键的问题是,即使在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大多数污染其实是“隐形”的。人民网江苏频道在2017年3月刊文,灌南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对化工园区的异味投诉“习以为常”,称“生产化学品也难免会有化学品的味道,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没有这种味道,如果你觉得化工厂的味道真有害,你就应该拿出一定的证据来证明你所说的,而不能仅凭一句话就怀疑它有害”。


该工作人员其实道出了一个事实——证据匮乏。现行的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在于常规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磷酸盐、悬浮物和氨氮。然而,化工园区内包含多种行业类型,污染物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剧了排污成分组成的复杂性和浓度的不稳定性。即使数据“达标”,但没有全面的排放管理标准、没有针对不同危险化学品排放的强制监测,当地仍然有巨大的环境安全风险。


在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列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但有环保组织评估此标准后,认为当地环保厅所列出的化学污染物仅包含了检出的一小部分,且没有相应的标准可适用于底泥沉积物和空气。在环保组织采集到的样本中,发现了包括马拉硫磷、氯仿、四氯甲烷在内的12种化学物质,原本包含在国家标准中,却被省级标准删除。


换句话说,当一般人甚至当地环保部门把“测不到污染”当成无法证明的科学事实时,忽略了这个事实背后的社会建构:缺乏关于危险化学品排放的系统性量测、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与各地的具体实施之间存在限制与争议。


“证据不足”很容易变成“没有证据”。“该做而未做的科学”揭示了这种困境——原本应该做的科学研究,因为阶层、性别或者其他社会因素而缺乏经费和研究者,导致没有科学数据和分析来认定因果关系,难以提前预防或事后处理。在环境污染问题中,因为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检测、认定,便无法了解周边环境中存在哪些危险化学物质,于是无法有效保障职业安全健康、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难以让它们免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害。


▲ 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报,根据3月22日8时40分采集的水质样品现场快速监测结果,目前新民河闸外、新丰河闸外和新农河闸外,以及闸外灌河排污口下游3公里处和灌河入海口未检出挥发性有机物。 © 财新网


▌化工需要转型,人心也是


为处理公害事件中受害者面临的举证困难问题,日本已经发展出“疫病关系理论”、“事实推定说”等理论,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认定公害事件的共识。简单来说,在公害事件上,证明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在医学上增加了人体健康风险(即医学上合理的确定性,reasonable medical certainty)即可,无需进一步确切证明污染物导致具体受害人患病。


2017年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显示,2013年江苏恶性肿瘤发病率为千分之三,恶性肿瘤死亡率为千分之二,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主要的致死恶性肿瘤。过去的报道中,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都成为当地癌症率不断增长的原因,危险化学品排放却未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引人注意的安全隐患。原因很简单,在分析化学品暴露危害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客观局限性,几乎无法认定。但这不是忽视环境污染的理由,一旦环境被污染,无人能幸免。


2016年,工信部制定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主要任务中已经明确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推进替代有毒有害物质;江苏也已经开始“史上最严格”的化工整治行动,要求在2019年前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内企业的搬迁改造,包括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全,并2020年底前完成。但如何解决危险化学品所带来的环境及人类健康威胁,仍然是没有政策依据的“真空地带”。


中国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在全球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面前也存在着压力,国内化工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同样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健全的、以预防为主的监管模式,即在无确凿证据之前,先审慎假定化学品有害或具有一定比例的尚未明确的危险属性。


一些危险化学品的化工厂正在搬离人口密集区和生态敏感区,但相关企业还应该在搬离后进一步妥善清理场地。至于现有和新(改)建的化工产业园区,应制定并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排放和转移登记(PRTR)制度,定期向社会主动公开信息,建立预防为主的、透明的化学品管理制度,并与人口聚集地、环境保护地保持安全距离。


不仅如此,以单一的经济发展作为目的的发展模式也值得反思。保护环境是国际社会及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联合国于1992年发表《环境与开发宣言》,明确宣示环境权概念——环境权来自生存权,它明确人人有权利要求提升环境安全与社会生活品质的权利,目的在于使所有人享受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在生存权面前,发展、经济都不足以成为破坏环境的借口。以经济发展作为目标的发展需要被检视、被批判。化工行业与监管模式需要转型,人心也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