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跟鞋穿给谁看? | 职场着装背后的劳动权益与性别政治

章罗储林 南都观察家 2019-07-27

作者:章罗储林

全文2000余字,读完约需4分钟


在全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工作中受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穿高跟鞋的女性,在跌倒时很容易受伤。人体工程学研究也表明,鞋跟一旦超过五公分,脚踝和膝盖的负重就会显著增加,大足趾会在长期受挤压且过度用力的状况下变形。此外,长期穿着高跟鞋还可能导致包括拇指外翻、甲沟炎、足底筋膜炎、静脉曲张等等一系列问题。


但现实中,许多行业和公司明文规定或软性要求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鞋子是用来保护脚的,不是用来伤害脚的。如果穿高跟鞋与工作表现无关,甚至会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和健康损害,那高跟鞋究竟为谁而穿?


1月24日,日本演员、自由撰稿人石川优美(Yumi Ishikawa)在推特上抱怨,说自己在殡仪馆兼职时被要求必须穿高跟鞋。这一抱怨渐渐成了一场名为“#KuToo”的运动,数万名日本女性加入抗议,捍卫女性不穿高跟鞋的自由,要求政府禁止公司把高跟鞋纳入职员着装规范。在日语中,“kutsu”意为鞋子,“kutsuu”意为痛苦,石川优美希望“KuToo”能和全球范围内的“MeToo”相结合,成为日本女性自己的一场运动。


早在2016年,英国就有相似的运动出现。索尔普(Nicola Thorp)穿着平底鞋去一所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就职,却被要求回去换上高跟鞋,因为穿平底鞋不适合接待客户。索尔普当时拒绝照办,在未拿到第一天工作的薪水的情况下就被辞退。她发起网上联署,呼吁英国政府立法,杜绝这样的职场性别歧视。请愿活动迅速获得响应,超过15万人联署。


在职场,一些公司或老板对员工穿着有特定要求,但除了某些特定用途的服装(如工业生产线上的各种安全防护服),有多少服装上的要求真正有利于一线工作的执行?这些实质上无助于工作的穿着要求,究竟满足谁的想象,侵害了谁的权益?


▲ 东京商业区街头上穿着高跟鞋的女性。 © Kim Kyung-Hoon / Reuters


▌穿高跟鞋,隐藏的工作伤害


2017年4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修正了该省在1996年设立的“劳工权益法案”中的鞋履条款,规定在该地区的所有企业雇主,未来不得硬性规定女性员工必须穿高跟鞋工作。省长Christy Clark表示:“在我们这一省的某些地方,女性会被要求上班必须穿着高跟鞋。我们要停止这种不安全且带有歧视的作法。”


同年8月,菲律宾劳工部部长西尔维斯特·贝劳(Silvestre Bello III)也签署了类似的命令,规定菲律宾各公司将不可再强行规定女性员工穿高跟鞋上班。这些命令或规定的最重要目的,其实在于预防穿着高跟鞋带来的即时或慢性的伤害。


“台湾劳动及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2016年做的《女性劳工跌倒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制策略分析》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工作中受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穿高跟鞋的女性,在跌倒时很容易受伤。


人体工程学研究也表明,鞋跟一旦超过五公分,脚踝和膝盖的负重就会显著增加,大足趾会在长期受挤压且过度用力的状况下变形。职业安全医学研究通过跟踪发现,长期穿着高跟鞋可能导致包括拇指外翻、甲沟炎、足底筋膜炎、静脉曲张等等一系列问题。


但现实中,许多行业和公司明文规定或软性要求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鞋子是用来保护脚的,不是用来伤害脚的。如果穿高跟鞋与工作表现无关,甚至会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和健康损害,那高跟鞋究竟为谁而穿?



▌高跟鞋穿给谁看?


最初的高跟鞋是男性的“专属”,过去欧洲宫廷的男性在骑马的时候,脚会在马镫中前后滑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在鞋部后端做了“跟”,以扣住马蹬。后来这种特别的鞋形设计在宫廷贵族间时髦起来,发展出各式的高跟鞋种类。


人们发现,穿上高跟鞋,能使小腿到脚掌的曲线在视觉上显得更为修长,垫高脚后跟而施力于脚尖的鞋形,会使人提起小腿肌,让肌肉看来紧致而匀称,并且人会不自觉地挺直腰身,身材得到伸展,从而展现出更高挑的线条、更有精神的体态。正因如此,即使穿太久会带来疼痛,或是站太久会导致静脉曲张,依然有人长期穿这种会“荼毒”自己的鞋子。因为主流文化认为这才叫做美丽优雅。


不止如此。英国国会在2016年索尔普发起请愿联署后曾召开相关听证会,发现许多公司不仅要求女性员工穿着高跟鞋,还必须定期补妆,穿着较暴露的衣服,甚至要将头发染成金发。对男性员工的要求也不遑多让,西装、领带、皮鞋之外,更不允许任何出格的装扮或发饰。在职场中,我们都被要求遵守某种“着装规定”。这当中有多少是对于员工的工作表现真的有帮助的?又有多少和高跟鞋一样,只是大众期望如此?


▲ 推动“#KuToo”之后,石川优美穿着运动鞋和便装在东京街头。 © Kim Kyung-Hoon / Reuters


服饰显然不只是服饰,还代表了身份、地位、专业、精神,甚至思维。一位空服员制服的设计师曾明确表示:“空姐制服如果无法引人遐想,就是设计师的失败”,他更强调“空服员必须要是性感的”。这当中的意思显而易见,要把空服员当做商品,使她们的身体成为被凝视的焦点。在各种公共领域或工作场合,对外貌和着装的要求,说到底是一种“物化”身体的要求。


原来,在职场上我们不只贩卖劳动力,更被要求“贩卖”身体每一个部分。我们同时被剥削劳动力与身体健康,只为了雇主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而这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显而易见。雇主期待女性是优雅、性感的,而男性必须是阳刚、强硬的,于是在服饰的要求上也男女有别。特别的服装要求在巩固传统的性别秩序之时,也不经意间强化了雇主的管理权威。


但当我们以一条条严谨的规定划定界限,每个人都更整齐划一,是不是也少了对个别身体差异的尊重?而当许多服饰的规定或限制,不仅不合时宜,反而带来些许不便与危险的时候,又何必让这制服如同附骨之蛆般阴魂不散呢?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不合理的服饰规定,不仅局限了我们表达自己的自由,加深了社会对于职业与性别的刻板印象,更传递出必须长得顺他人眼才能生存的信息,这并不是一个多元包容力的社会应该有的事。


生而为人,我们要的简单——不仅仅面包象征的温饱,还有玫瑰象征的尊严。我们或许习惯世界的运作秩序太久,但也都暗自期待着一个更尊重每个个体尊严的多元社会。当男人与女人都无需穿上特定的服饰标示自己的身份,当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再被置于有害尊严甚至健康的着装要求和经济利益之后,我们会不会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


寻找答案的道路,或许从不再被迫穿上高跟鞋开始。


*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起源:万物大历史》(中信出版集团)一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