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些靠近团圆的事情

南都观察 南都观察家 2020-08-25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月光落满院子的时候,奶奶总是会说这句话,像是在重复某个真理。不仅仅在中秋,也在其他月圆的时日里。她在灶台上摆好供果和糖,借着其中一柱晃悠悠的烛火点燃火纸,再把火苗慢慢塞进灶膛下的柴灰上。


奶奶一边递火纸,一边小声叨念着那些重复了无数次的话,她希望灶神和别的她能念上名字的神灵,以及过世的祖辈能继续保佑这个家,保佑她那些开着货车在矿山和公路上奔波的儿子、女婿平平安安,保佑她的孙辈们健健康康。


各有各的奔波,并不总能团圆,奶奶也不请求团圆,要求再低一些,平平安安就好。她相信这些,用左手往米斗里插香,认真跪在灶台前,认真请求着。


这是一个逐渐习惯,并且交替着希望和担忧的过程。就像从村里一路延伸到县城的公路,最初只是盘山而建,大巴车上下颠簸,晃得人有些头晕,后来大桥一架架横过河谷,一些田地变成水泥路,又变成炒油路。


不只是湔江河水了,似乎一切都在流动,山里的矿石砂石往外,山外的砖瓦钢筋再被带回来。父亲他们坐在视野宽阔的驾驶室里往返,和其他司机用按喇叭的节奏来打招呼甚至分享各自的信息——“前面有检查”或者“放心跑”。


奶奶的担忧也在流动,从矿山崎岖的路面到外面世界的超载检查,她把所有打探来的信息都汇集到货车行经的路线上。因为要在家里照顾我和妹妹,地方电视台的交通新闻就成了她的耳目,一有机会,她就把电视里交警和主持人的教诲转述给她的儿子们。


并不总能团圆,总会面对生计的考验。有时候命运或者时代给了机会,就不会再给选择。就像去往县城的新旧两条道路,你最后选择的只有一条。老路破旧又危险,你也不可能长了翅膀飞起来。你得在这条新路上奔波,披星戴月,小心翼翼。


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么辽阔的土地,无数各异的家庭,流动越来越广泛,团圆有时候也变得有些困难。最受关注的,也许要算留守儿童群体。201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留守儿童有6877万(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八周岁,包括城镇和农村留守儿童),民政部2016年公布的“全国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则显示,全国有902万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当然还有上千万的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一同奔波,但因为户籍、学籍等原因,随时可能跳转回留守儿童的身份。


发生在我自己和弟弟妹妹身上,我越来越觉得有个普遍的错位——也许是因为长期的分别,大人总是积攒过多的愧疚,小孩则被给予过多的宽容,我们虽然犯下当时的、独立的错误,却因为与错误并不直接相关的愧疚而被忽视。我们常常误解这种忽视,将其视为无碍和原谅。但大人的忽视和忍耐到了极限之后往往骤然转为打骂,产生新的裂缝。各有各的奔波,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生计里,陪伴看似简单但也奢侈。


成长的线索也在变化,来自长辈的经验教导,来自同伴的共同探索,来自网络的随时陪伴……它们带来不同的信息,好的坏的,多点少点,塑造了不同的年代,“旧世界”总会发出不满和批判,“新世界”则继续叛逆和建设。


奶奶过去不喜欢电脑,直到她在电脑上看到一家人的数码照片、看到我们用电脑工作,原来她不喜欢的是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奶奶过去也不喜欢智能手机,直到她通过智能手机和其他家人视频聊天、看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短视频,原来她不喜欢我们把过多时间沉浸在那些遥远的、短暂的消遣上。


我明白了过来,她从来不会讨厌一把锄头,或者一本协助她耕种的台历,在她的认知里,这些工具实用并且可控。但她很难理解那些复杂的新生事物,因为她从中看到了一些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她理解人们对工具本身的依赖,但也担忧工具使用者的沉溺。这种智慧混杂着洞察、坚持和妥协。她不请求团圆,要求再低一些,平平安安就好。


也正是因为种种变化,过去的很多经验正在面临挑战,有一些在重构,有一些在崩塌。信息的传输方式、社群的聚集规模、权力对新工具的熟悉和掌控……主动或者被动,一些价值在经受新的排序甚至取舍,一些程序性的操作在变化。层层传递,它们落在每个人的面前,大多时候都悄无声息,但也可能沉绵不起。


团圆有时候很矛盾,大人们明明很在意孩子的成长,但也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外出打工。团圆有时候很奢侈,代价是不菲的车票和漫长的归途,甚至是放弃一份工作。团圆有时候却很简单,如果那些制度性的障碍再小一些,甚至消失不见,孩子们就能陪在父母身边。


其实关于团圆,南都观察已经有不少的回应,无论是宏观的“城市化”或“人口流动”议题,或是微观上那些留守、流动或被迫返乡的孩子和家庭。这些来自专家、学者、一线行动者和亲历者的回应,既有相似的呼吁,也有相互的争论,在流动的两端,也有不同的倡导和建设。


这些议题、倡导和行动更像是一个切口,展示了我们如何去理解当下,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交流、互动,最终可以落成哪些行动。并不总是顺利,但都是努力和靠近。


而面对当下,还有更多纷繁复杂的社会议题,它们可能会很宏大,但总有一些会落在我们面前,到那时,便是一个个微小的、关于平安的故事。我们也许对宏大议题有些陌生甚至胆怯,但我们理解一些更具体、熟悉的经历和期望,就像了解一些靠近团圆的事情。


又是一年中秋,我们依然在这里,祝你中秋快乐,平安团圆。





*投稿请点击“那些细微又具体的小事情”;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亚洲世纪》(中信出版社)图书一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