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华录》收官:美则美矣,但与平民百姓何干?

周郎顾曲 南都观察家 2023-10-26


周郎顾曲

全文约33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当丰富的女性形象不再作为特例被讨论,国产女性主义剧作的春天,或许才将真正到来。


要说2022年中国最热门的一部古装剧,非《梦华录》莫属。自播出以来,它从一片好评走向争议不断,但仍稳定在豆瓣8分以上收官。观众的共识是:这是一部质量在标准线以上的古偶剧;争议在于:它是否值得被作为“女性主义杰作”去宣传。


笔者也耐心观看了这部作品。坦率地说,这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古装偶像剧”,如果将它作为一个架空的励志故事,那么,无论是主角的契合度、服化道的水平、三条线曲折运行又能平稳落地的叙事水准,对比国内其他偶像剧,《梦华录》都有着水准之上的表现。


但是,如果回到北宋时期的历史语境,结合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去琢磨,《梦华录》又是一件美轮美奂却颇为失真的糖衣。它是一部好看的古偶剧,但如果上升到女性主义杰作、历史剧杰作的高度,就大可不必。



《梦华录》是否全无女性主义


梦华录》改编自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救风尘》,它本是赵盼儿解救妓女宋引章的故事,剧版对此做出很大改动,主线变成了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人互相帮扶。三人之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是主角,她与皇城司副使顾千帆从相识到恋爱,再到生出误解、卷入父辈仇恨与政治斗争,最终冰释前嫌,可谓是最吊足观众胃口的一条线。


该剧只有前10集改编《救风尘》的内容,后面主要是自主创作。观众普遍反映,此剧如果分为三段,那么开头(1—10集)和收尾(32—40集)拍得比较精彩,中段(11—31集)则相对平庸。公允地说,《梦华录》有做得出色的地方,比如歌舞。剧中《花月宴》一段仿《唐宫夜宴图》,编排流畅,美轮美奂。又比方说,该剧将大量的叙事篇幅交给女性,呈现她们的对话、生活,这本身也是难得之处。


在传统的古装剧里,男性经常是中心人物,尤其是男性君主和士大夫。比如《三国演义》《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在这些作品里,女性声音是单调而边缘化的,即便是高分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对女性的塑造也远不如男性出色。


在这个背景下,呈现女性的声音,让女性不再从属于男性,成为女性主义创作者的期望。从千禧年初的《大明宫词》《金枝欲孽》,到近年来的《知否知否》《爱很美味》,伴随着“反性侵运动”和城市女性消费力量的发展,“女性声音”越来越被平台的剧作者看重。《梦华录》也号称是这样的作品,从标榜女性互助、女性独立,到对“女性主义”符号的征用,《梦华录》的宣发一度积极向女性主义靠拢,但在遭到如潮质疑后,它又回到了四平八稳,主打偶像、“发糖”的古偶剧宣发策略。


当编剧借角色之口说“女子贵自立”、“不能让他看不起我”、“自己也不能看不起自己”时,我们会发现编剧不过是换了个朝代讲述当代女性议题。如果将整部作品看下来,剧中女性互助的部分还是比较充分的,宋引章、孙三娘并非赵盼儿的陪衬,都有鲜明的个性,尤其是宋引章,在该剧后半部分的成长是明显的。因此,如果从刻画女性人物的角度,《梦华录》不是完全顺应着男性凝视的路子走,主创揣摩的是现代女性的心理,但又不想得罪男性,于是采用了非常保守和迎合的叙事。



对特权阶层的谄媚,削弱了它的力量


《梦华录》置换了关汉卿原著的内核,却没有提供更具有信服力的表达。关汉卿的《救风尘》写了普通女性在古代社会被羞辱与被虐待的处境。原著中的赵盼儿在风月场周旋多年,通晓男人心性,又心思明细,是一个会耍手段但心中有大义的人物。


无论是对赵盼儿形象的处理,还是对故事主线的把握,《梦华录》都做了“贞洁化”。赵盼儿的形象在剧版是“脱籍的良人与茶铺女老板”,而宋引章也屡次强调自己卖艺不卖身。无论是赵盼儿、宋引章还是孙三娘,都强调自己的贞洁属性。


该剧屡次出现“以色事人才叫贱”“我在籍时清清白白,没有以色事人,脱籍后以卖茶为身,也没有自甘堕落”这样的台词。当赵盼儿等主角屡次强调自己的清白时,她们只是在强调自己与姐妹不该划入“贱籍”,并没有真正批评帝制社会的等级制度对于女性的压迫。当她们无意识间认同出卖身体是可耻的,卖身的妓女是低人一等的,她们张扬女性互助的观念,却只能是清白女性、豪门女性之间的互助,而与寒门无关。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种女性主义,不如说是一种浮粉后由女人说出的父权观念。如果主创只是以古偶剧的名号做宣传,尚无可厚非,但堂而皇之地以女性主义作为卖点,未免显得挂羊头卖狗肉。


1934年,阮玲玉在电影《神女》中饰演被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母亲,但是电影尚且尊敬她“显出了伟大的人格”。将近90年过去,我们的剧作者们不能堂堂正正地讴歌具有闪耀人格的底层女性,而只能将她们改换身份,用文字游戏进一步掩盖她们的真实处境。这其实代表了时下偶像剧的倾向——为了迎合女性受众,一边在宣传上主打女性互助、女性奋斗、女性力量的标签;另一边,又不希望男性观众真正感到被冒犯,渴望借助女性主义的东风,尽可能笼络不同群体的观众。画大饼,四不像,哪一方都想讨好,就容易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


进而言之,剧中不存在一个真正冒犯男性的女性主角,孙三娘到头来是挂念儿子渴望家庭的,赵盼儿与顾千帆成就豪门爱情,宋引章也不具有真正的冒犯性,因此这是一个塑造女性互助又美化了父权的故事,该剧的东京父权代表与豪门公子哥是被滤镜化处理的,就如同赵盼儿越来越艳的衣服,失却了北宋暗香疏影、清幽宁淡的美学,于是故事曲折归曲折,却只是糖屋里的嬉戏,跟真实社会的艰难相去甚远。


笔者认为,《梦华录》的薄弱根基在于它对特权集团的谄媚。该剧短暂地呈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但很快转向北宋豪门贵胄的世界。男主角顾千帆在皇城司当差,生父原来是朝中权贵。女主角赵盼儿“行事不似平民世俗女子,原来是官宦之后”。围绕在赵盼儿身边的池衙内、欧阳旭,放在今天也都是有钱有权的人物,怎么看都是一出权势人家的恋爱,正如东京的盛景,美则美矣,但与平民百姓何干?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的赋税其实比明清要高,北宋普通人进京做生意,大部分都会被特权集团操控的官府、行会层层盘剥,最终落得勉强糊口的处境。北宋真宗到仁宗朝号被称太平之世,大大小小的兵变与民变仍在发生。宋仁宗时期,时任谏官的欧阳修担忧:“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说的正是仁宗时期频频发生的军人起义和盗贼事件。这些治世之下的伤痕、繁华背后的暗影,终究让步于《梦华录》万家灯火高高照的美学,仿佛东京是一座历史终结了的城市,仿佛仁慈的的帝王已经给老百姓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这就出现一个悖论:如果现实真如《梦华录》中的那些女性奋斗如此轻易,还批判什么父权?推翻什么封建主义?这正是《梦华录》真正尴尬的地方——它制造的北宋盛世真正否定了它的女性主义,它对于特权阶层的谄媚、对于封建主义的让步,使它对于古代女性与历史的呈现趋于失真。


因此,我们显然无法将它作为严肃的历史剧看待,主角赵盼儿轻而易举在东京开茶楼、搞事业,全剧浓墨重彩渲染的政治大戏,最终不过是帝后之间默契的博弈,而主角团在险象环生的争斗中迎来美满结局。说到底,是一部拍给现代人的童话,但缺乏一个严肃而有力的内核。



我们渴望怎样的女性主义作品


其实,要了解相对真实的北宋妇女生活,不妨阅读相关史学研究。比如伊沛霞的《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这部获得列文森奖的作品一改帝王叙事和士大夫叙事,转而考察北宋的妇女生活,为那些史册上籍籍无名的女性增添了血肉与光彩。此书虽有论证瑕疵,但不失为一部角度别致、引人思考的佳作。影视剧若想好好拍北宋妇女生活,该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从《爱很美味》到《梦华录》,自“反性侵”运动以来,国内影视剧创作者在加大对于女性议题的讨论力度,有参与FIRST电影节的业内人士发现,关于女性议题的青年电影在明显上升。与此同时,由于爱情剧、女性事业剧、古装偶像剧的流量表现,资方也在对此推波助澜,资本热衷于用女性议题宣传自己的作品。


国产剧出现更多的女性群像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仍在等待中国版的《杀死伊芙》《我的天才女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等待国产剧对于议题更加深入的呈现。例如电影《时时刻刻》探索女性欲望与责任之间的选择;还有《妇女参政论者》《女大法官金斯伯格》呈现了女性的政治生活,这些在中国并非没有,但还太少太少。


什么时候起,当底层女性不必与权贵子弟恋爱也能闯出一片天地,当丰富的女性形象不再作为特例被讨论,国产女性主义剧作的春天,或许才将真正到来。


*欢迎给南都观察投稿,投稿邮箱 guancha@nandu.org.cn;*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单数社会》企业管理出版社)图书一本。



点击图片,阅读推荐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