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有这些工作要做!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12-20


今年两会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热点话题之一。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战“疫”之初,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态势,5月18日,总书记又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出呼吁:“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

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何更好地提升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如何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一系列时代之问等待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回答。只有精准界定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明确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方向,科学严谨地制定改革方案,从而有力地推动改革的具体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积极投身到这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役中,充分依托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组织人民大学法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新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及学生工作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针对疫情防控中所涉及的公共卫生、社会管理、风险防控、舆情引导、高校管理等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形成一套七本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

作为出版者,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为依法科学防控疫情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为疫后重建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拓宽研究路径,亦为今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思路与方法,从而能为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贡献一点力量。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靳诺 刘伟 总主编

《统筹施策:疫情之后的公共卫生之治》

《抗疫助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就业保障》

《依法战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法治之维》

《化危为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治理》

《止于公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新闻发布》

《正本清源:重大疫情下的虚假信息治理》

《守土育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学生工作》



总主编


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以及国家社科教育十五规划重大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项目。著有《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高等学校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以及经济增长和企业产权等问题。发表学术论文逾三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获得多项重大学术奖励。



 统筹施策

疫情之后的公共卫生之治




杨开峰  等 著
ISBN 978-7-300-28085-1



本卷简介


本着发展和完善公共卫生治理的原则,本书试图总结在疫情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未来进行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建议。本书内容涵盖公共卫生疫情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与预警机制,应急管理体制,物资的储备、采购与调配,信息管理,社会动员机制,慈善与志愿组织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干部人事制度,立法工作,市场监管体制建设,文化治理机制,国际合作机制等。本书面向社会和党政干部,力争做到理论性和操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提出切中时弊、具体可用的政策建议。


本卷作者


杨开峰,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美国Rutgers大学公共管理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国家治理、绩效管理、公民参与、政府改革、公共组织等。主编《公共绩效与管理评论》(英文SSCI)及《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文)。




 抗疫助业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就业保障




杨伟国 孙世玉 张晓媚 著
ISBN 978-7-300-28084-4



本卷简介


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就业理论、就业事实、实证研究三个维度概括了重大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全面冲击;第二部分分别从国际组织与国别的实践角度展现了全球抗击疫情促进就业的经验做法与政策实践;第三部分从劳动者、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字经济平台、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主体的角度,基于疫中、疫后短期、疫后长期等三个时期呈现了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促进就业的全方位探索。


本卷作者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专注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本服务、数字经济与工作市场、战略人力资源审计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决策咨询。


孙世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晓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副处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依法战疫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法治之维




莫于川 林嘉 田宏杰 姚海放 刘洋 等 著
ISBN 978-7-300-28080-6



本卷简介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面对重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行政法、社会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领域专家学者针对疫情防控的法律依据、民生保障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重点就中国特色行政应急法治理念与制度建构、疫情引发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问题、疫情防控中的刑事规制、疫情防控条件下保障生产的具体经济法举措,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疫情界定的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解读,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为依法科学防控疫情提供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


本卷作者


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参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草案研究起草工作数十项,发表和出版《应急法制论》等突发事件应急治理法学论著数十篇(部)。


林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长。


田宏杰,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证监会外聘博士后导师,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哈佛大学等高校访问学者。


姚海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经济法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


刘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





 化危为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治理




魏钦恭 卜清平 巨桐 张帆 著
ISBN 978-7-300-28081-3



本卷简介


如何化“危”为“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成为后疫情时期需要面对的关键议题。对标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立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目标,本书聚焦于从组织方式、技术治理和公众心态三个维度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治理实践、问题困境进行探讨,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均衡发展有所助益。



本卷作者


魏钦恭,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社会心态与社会不平等。


卜清平,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博士后、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历史社会学。


巨桐,化学博士,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张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社会治理。





 止于公开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新闻发布




许颖 著
ISBN 978-7-300-28082-0



本卷简介


新闻发布工作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沟通、公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权威信息发布、满足公众信息需求、解释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协调政府与媒体和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民主政府的重要形象标志。对政府而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闻发布工作有什么得失?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进行新闻发布?对媒体而言,记者在新闻发布时应该如何有效提问?如何抓住新闻发布中的新闻点,做出更有传播力的报道?媒体如何更有效地报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而言,公众应如何看待政府的新闻发布?如何解读媒体的相关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体素养,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识别谣言而不陷入恐慌?……本书分为“政府篇”“媒体篇”“公众篇”来解答这些问题。借由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本书也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复盘,评估分析事件处理的得失,从而让政府、媒体和公众吸取当下事件的经验教训,在未来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本卷作者


许颖,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现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1998年3月至2004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不间断从事新闻工作,历任社会新闻部记者、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栏目策划、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执行主编。2003年5月,其编辑的电视新闻作品《非典日记》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奖。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后,主讲“新闻采访写作”“新闻实务基础”“媒体融合概论”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业务、媒体融合、跨文化传播。





 正本清源

重大疫情下的虚假信息治理




李彪 著
ISBN 978-7-300-28083-7



本卷简介


本书由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切入,通过研究谣言概念的迁转流变,首先回答了什么是谣言,在此基础上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主要谣言的总体传播情况、内容生产、传播机制和关键节点进行研判,并从中选取“刷屏级”热点事件——李文亮医生去世事件为典型案例,研究事件中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其次,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辟谣的逆火效应、可视化负效应和少数群体效应等新现象;最后,从观念创新和机制构建的视角提出了构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谣言治理的十大机制,并依此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谣言治理体系。



本卷作者


李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截至2020年3月已出版专著6本、合著8本,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作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CSSCI、SSCI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





 守土育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学生工作




罗建晖  杨子强  等 著
ISBN 978-7-300-27973-2



本卷简介


高校人员密集、场所封闭、流动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本书围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高校攻坚战,汇集中国人民大学多位奋战在一线的学工骨干的智慧,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领域,聚焦思想教育工作、党团组织引领、学生班集体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升学就业支持、心理危机干预、学生生活服务等方面的100多个代表性问题 ,通过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解答,希望为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的教育战线尤其是高校工作人员提供方向指导、思路启发和案例支撑。



本卷作者


罗建晖,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公派雷丁大学访问学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持的科研课题曾经获得部级课题评审一等奖,在《人民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国际新闻界》《中国记者》 等发表多篇文章;被教育部聘为“首都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授课专家,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副理事长。


杨子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团委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首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 ”入选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核心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撰写多篇调研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丨紧跟两会读好书丨

两会拉开大幕,今年大家关心这些!

不设增速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底线思维”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如何制定的

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39处提“就业”



点击“在看”,分享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