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居然200多岁了!随州这批最后的花鼓艺人上过央视也下过乡!
90后一定很少有人看过“花鼓戏”,
更不知道花鼓戏竟然已有200年的历史!
对,我说的就是我自己......
当我看了一场花鼓戏,
见了20多个老花鼓艺人,
我真想告诉全世界,
花鼓戏的惊艳!
随州花鼓戏
随州花鼓戏是随州独有的地方剧种,它发源于随州,发展于随州,是随州劳动人民和历代艺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国74个濒临灭绝的剧种之一。于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兜兜转转,
一批又一批的人来了又去。
在这如此宏大广阔的历史里,
花鼓戏像一涓清流,
细润着这一座小城!
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
探秘舞台背后的苦辣酸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戏曲人演绎生活的真实描述。要想真正的了解花鼓戏,一定得走近后台,寻觅他们舞台背后的故事。嗯,这次我就从幕后开始讲吧。
11月22日,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随州花鼓戏建团60周年庆,也很幸运的能和随州的这些老艺术家们在一起聊聊天。这让我对花鼓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拍摄:牧马人)
原来,花鼓戏的表演者要会唱,会奏,还得会化妆。刚到后台的时候,演员们正在化妆,一人拿着一个小花镜子,自己给自己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拍摄:李大江)
花鼓戏妆容的区别不像京剧脸谱那么明显,不同角色的妆容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在这差不多之中,又讲究细节。(拍摄:小永远)
刘老师告诉我,她这次扮演的是《双借亲》中的一锭金,是个丑角,所以妆容要夸张,把自己化越“丑”越好。上台前刘老师一直对着镜子练表情,就算丑,也要演到极致。在我看来,她这叫敬业,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拍摄:小永远)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间就能体现他们的专业,伴奏响起,表情、眼神、手指一秒到位。(拍摄:小永远)
剧团现在差不多还有25人左右,他们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演员,但是多年来修炼出的舞台气质,让他们都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现在,也有几个新加入的90后。(图为湖北剧院后台)
灯光转暗,乐声响起,幕后一声天沔音的多情吟唱,立刻让我泪流满面。我没想到现场的花鼓戏如此高亢激越,其质朴悠扬,一如家乡的亲人。(拍摄:李大江)
由观众们脸上漏出的笑容可以看出来,花鼓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快乐。他们是一群热爱花鼓戏的老年听众,因为喜欢,便成为了忠实粉丝。(拍摄:牧马人)
坚守在戏台上的艺术家
经过:上过央视下过乡
左边的是辛红团长,花鼓剧团的台柱子。12岁被选入实验小学的文艺班,一直唱到了54岁。年纪长一点的随州人,估计都看多她的演的不少剧。右边的是刘域敏老师,她曾是豫剧团的演员,后来还是回到随州的花鼓剧团。(拍摄:神舞高)
刘迎春,花鼓戏传承人,13岁走上了花鼓戏之路,一唱就是几十年。她家里祖祖辈辈都唱花鼓戏,耳濡目染她从小就特别喜欢花鼓戏,第一次演的角色是“樊梨花”,后来出演了《不下马的将军》中的陈少敏,《状元与乞丐》中的胡氏等等。(拍摄:李大江)
两位新生80后演员,让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新演员为花鼓剧团注入了新的力量。
花鼓戏中少不了的幕后者——刘师傅。他告诉我,边鼓是花鼓戏中最重要的。我对刘师傅的印象是极深的,从我去到后台,到演出开始,他一直在练习。(拍摄:神舞高)
他们告诉我,以前下乡演出还是很辛苦的,那时候交通也不方便,演出时遇到天气寒冷,常常冷得直打哆嗦,但看到台下的老乡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自己吃点苦受点累也值。
这些年,他们的足迹遍布随州的各大小村落。演出的内容由于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深受农民欢迎,每到一个村演出时,当地群众都早早前来迎接。
现在每周一到周五只要没有演出,他们都会坚持在剧院排练,对自己要求高的甚至天不亮就起来练功、吊嗓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培养传承人
200多年的文化,却濒临灭绝
自从电视机兴盛之后,花鼓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花鼓戏是古老稀有剧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她们最担心的是花鼓戏会失传。
如果他们不唱了,可能就没有人唱了。于是,培养传承人成了他们的任务与使命。
图为刘迎春老师在何店中心学校教授花鼓戏表演
随州花鼓戏《刘 海砍樵》成果展
除了这些,花鼓剧院也在渐渐走进校园,花鼓戏传承发扬从我们娃娃抓起。近日,全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随州各大高校,表演了《状元与乞丐》等戏曲节目。不少学生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戏曲表演,原以为很枯燥无味,没想到这么精彩!
共同的回忆
这些年我们看过的花鼓戏
新的民营性质的随州花鼓艺术剧院成立近4年来,先后排练上演了《白银千两》、《公路孝女》《状元与乞丐》《牛二宝经商》《双借亲》等6台大戏和小戏、小品、曲艺20余个,总计惠民演出600余场;特别是纪实剧《公路孝女》, 获得了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学奖”,实现了随州市此项大奖零的突破,并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
《双借亲》
2016年11月22日,在随州花鼓戏建团60周年庆的日子里,大型古装花鼓戏《双借亲》首映在随州花鼓剧院精彩上演。整场剧目剧情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
《嫁不出去的姑娘》
纪实剧《公路孝女》, 获得了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学奖”,实现了随州市此项大奖零的突破,并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
《不下马的将军》
201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随州花鼓剧团出品出品《不下马的将军》。
《白金千两》
该剧由国家二级编剧李永朝执笔整理改编,国家二级演员陈小宝、周永芳、余双英担纲主演。是剧团改革后、新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开山之作,也是近二十年来,我市首部对外公演的花鼓戏剧目,值得观赏。
后记
一场戏,近2个小时,在乡音婉转中,我后悔没有早一点好好的看一场花鼓戏。这些艺术家们把演戏当成一份无法舍弃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我相信,花鼓戏在他们的带领下会越走越远。这大概就是我对咱们大随国“花鼓戏”的初步了解吧。
对花鼓戏感兴趣的,
可以加小编微信咱们继续探讨哦
— END —
▼
在随州
总有一些人,一些故事
会触动我们的内心,
值得我们品味......
随州网《寻觅》栏目,
讲随州人自己的故事!
我们走遍大街,穿过小巷,
去寻觅,他们生活的痕迹。
记录他们岁月的故事,
用镜头留住时间,
让梦想与心灵相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故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推荐或报名吧
▼
>【寻觅】第1期:坚持了15年,随州这个男人用他温柔的刀工,征服了所有人!
>【寻觅】第2期:43岁的她,用1块钱开了一家书店,解救了麻将桌上的随州人!
>【寻觅】第3期:43岁学瑜伽,50岁登上央视舞台,随州这个女人才是人生赢家
>【寻觅】第4期:从教23年,她用坚持与热爱告诉你“最美随州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寻觅】第5期:21张照片带你穿越时光,重现你没见过的随州!
>【寻觅】第6期:随州这群开着“房车”的人,背后居然是这样的……
>【寻觅】第7期:他们是随州最后一批抗战老兵,曾和日本人拼刺刀,平均年龄超过90岁……
>【寻觅】第8期:随州这对夫妻,结婚19年,用100封情书描绘出爱情最好的样子!
>【寻觅】第9期:随州这个牛人身怀绝技,惊动央视!他更是40多个孩子的爹......
>【寻觅】第10期:随州最后的市井味道,留在了棉纺厂的“筒子楼”!
>【寻觅】第11期:她是随州第一桥,风雨47年见证随城发展,今天,最后对她说一句再见!(附航拍视频)
>【寻觅】第12期:从打工妹到老板,这个女人用20年为随州人打造了一个“花花世界”
>【寻觅】第13期:随州老火车站,一段正在消失的记忆......
>【寻觅】第14期:随州人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公园,如今却正在被我们遗忘......
乐活在随州❤爱上随州网
投稿/爆料请联系小编微信:szbl007
商务合作请联系:18371885110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