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艺术 | 有名堂线上讲座《符号学与当代艺术》第九期于9月5日直播。本期主讲嘉宾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和人类学院终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任海以《物导向哲学与艺术的生成式审美》 (Object-Oriented Philosophy and the Generative Aesthetics of Art)为题做主题分享,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顾振清,策展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梅剑华,艺术理论家、独立策展人藏策作为讨论嘉宾,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和讨论。
Larry Sultan和 Mike Mandel《证据》(Evidence) (1977) 第三张图片是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一个在地艺术作品《另一个时间》(Another Time)(2017-18),一个金属铸成的人像站立于延伸入海的坡道的尽头,随时都会被涨潮的海水淹没。葛姆雷 (Antony Gormley),《另一个时间》(Another Time), 2017-18 这些图片有一个共同主题: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人在使用和考虑“物”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出发点,这些“出发点”指向的物,有一部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也有一部分是我们感受不到的。什么是“物”(wu, res, Ding, or object/thing)? 我把“物”打上引号是因为“物”这个概念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物”不是一个直白的概念。“wu”是“物”的汉语拼音,res是拉丁文的“物”,Ding是德文的“物”,英文“object”和“thing”都可以翻译成“物”。指出这些不同的表达主要想强调“物”的状态有很多种。在艺术研究中,我们考虑“物”的时候常常会与其它学科接触。艺术跟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比较多,但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都讲得特别细:1. 物导向本体论简介。主要介绍几个概念,不会很深入地讲它的理论体系问题。很多具体的概念会在讲座当中涉及到。2.物导向本体论的哲学谱系:从康德到哈曼。从现代哲学史发展看,哪些学者对物导向本体论有重要的影响?3. 物导向本体论和其它相关理论学派。物导向本体论是跨学科的哲学理论。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上去考虑类似的问题,内容有交叉,也有很多争论。涉及到物的相关理论在学术界比较热门、讨论较多。我简单地提一下有关的研究,不会深究。4. 艺术的生成式审美。这是今天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考虑物导向本体论哲学研究艺术问题;另一方面也考虑艺术对物导向本体论的影响。包括以下三方面:4.1. 艺术生产的关系性和事件性:是“共生”还是“合作生成”?《符号学与当代艺术》系列讲座第8期谈到“关系美学”和“关系艺术”。目前在中国各地,公共艺术、艺术参与社会的实践都普遍提出关系性的问题。从物导向本体论如何看“关系”?是“共生”还是“合作生成”?4.2. 科学知识与艺术的智慧。知识和智慧的区分涉及到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广的问题。在今天的学术体制里,学科都划分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领域,和艺术的领域里。在这样的体制中,艺术到底是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4.3. 审美的物是一个艺术的混合体。在艺术研究中,审美是艺术和哲学之间的问题。从物导向本体论怎样反思艺术史涉及到的这个重要问题。我主要讨论“艺术的审美体是一个混合体”的概念。 在讲座的结束部分,我会简单地介绍我从物导向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宇宙公共艺术”的概念。 物导向本体论简介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Ontology 物导向本体论(英文为object-oriented ontology,简称OOO),又称为物导向哲学,是当代哲学家格雷厄姆·哈曼(Graham Harman)在过去二十年里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个哲学理论体系。 哈曼是一个高产的作者,出版的重要著作不少。《Tool-Being》(2002)、《Guerrilla Metaphysics》(2005)和《Heidegger Explained》(2007)是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
《Prince of Networks》(2009)和《Bruno Latour》(2014)分析人类学家拉图尔的理论。《Immaterialism》(2016)解释物导向本体论与唯物论的区别。《Quentin Meillassoux》(2011)和《Speculative Realism》(2018)这两本书是跟推测现实主义或者是思辨实在论有关。《Object-Oriented Ontology》(2018)是介绍物导向本体论的普及著作。
最后,《Art and Object》(2019)这本书从物导向本体论的角度讨论物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大家看这张“物导向本体论”的示意图。哈曼对物的定义是:物既不是它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对其它东西有影响的效果。物是一个实体,可以是人、非人、自然的、文化的、真实的或虚构的。物分为两类:“实在物”(或“真实物”)和“感性物”(或“感知物”)。“实在物”是我们无法接触到的,是一种隐形的,从人的世界里面退出来的。“感性物”是在实在物的基础之上存在的,是人能够感知、感受到、看得到、触摸甚至是可以去思考到的。 物的属性也有两种:“实在的”(或“真实的”)和“感性的”(或“感知的”)。人类可以直接与感性物接触,也可以理解感性特质。但却无法直接与实在物接触,也无法直接理解实在特质。如果人类要与实在物接触,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如果要把握物的实在特质,就不能仅仅依靠知识的方法,而且更需要智慧的途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名人蜡像馆的塑像是感性物,真正的名人是“实在物”,但是真正的名人普通人是无法接触到的。所以,蜡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普通人间接地接触到名人。另外,物的两类和物的特质之间构成了四种“间接”的关系。在这张图里的“虚线”代表着间接的关系:因果关系(causation)、诱惑(allure)、理论(theory)和对抗(confrontation)。例如诱惑是实在物和感性特质的关系,只能是通过隐喻(metaphor)去考虑。这是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的基本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前面提到的书,例如《Object-Oriented Ontology》(2018)是一本入门的著作。 物导向本体论的哲学谱系:从康德到哈曼 A Genealogy of OOO:From Kant to Harman 对哈曼来说,现代哲学从笛卡尔到我们熟悉的福柯和德里达这些当代的哲学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要关注针对人的大脑的直接显现,而不是深埋于表现世界中的东西”(Harman, Object-Oriented Ontology: A New Theory of Everything, 2018, p.47)。意思是感知得到并能表达、呈现出来的东西。 在笛卡尔那里,他把“物”分成三种。拉丁文“Res extensa”指的是物质的物,即物体。“Res cogitans”是所思之物。这两种物区分的根据是笛卡尔把人的身体和思维直接分开。第三种跟人没有关系,属于神的部分,即神是唯一的无限之物。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把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分为两种:“上手动态”(Zuhandenheit or ‘readiness-to-hand’)的用具、工具与“在手静态” (Vorhandenheit or ‘presence-at-hand’)的物。后者处在背景中,没有被使用的状态,哈曼称为的“工具的存在”(tool beings)。意思是工具在用的时候才会被称为用具,不能用(或者坏了)的时候就是隐藏在用具的背景中“物”的显现状态。最后,海德格尔还有一个“四方域”或者“四分体”(天性、地性、神性和人性的聚集事件)的概念。是海德格尔哲学晚期提出来的,比较复杂。这个“四分”的概念对哈曼的四种间接关系有影响。 在现象学还有一位对哈曼有深刻的影响。西班牙哲学家何塞·奥特加·伊·加塞特(José Ortegay Gasset)对物导向本体论的最大贡献是他的“隐喻”的概念。 奥特加·伊·加塞特
奥特加·伊·加塞特于1914年写道:“一个认知的物除非它成为一个图像,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就是说除非它停止自身的存在而成为它自身的影子或轮廓,否则它什么都不是,也不存在” (Ortegay Gasset, Phenomenology of Art, 1975, p.136)。对康德来说,人无法接触物本体的领域。但对奥特加·伊·加塞特而言,他对隐喻的阐释认为物可以走出物本体的领域与人接触。这个接触只能是间接的。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是从哲学中提出来的。最初,他自己用的是“物导向哲学”,后来才改为“物导向本体论”。
哈曼
前面提到的哲学家对他的影响,一个是“物”和它的特性,虽然有关系,但是还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有矛盾和冲突。另一个是物的分类。“实在物”(真实物)指物本身,而“感性物”是指与人的经验相对应的部分。除了哲学之外,他也受其它学科理论的影响,特别是文学、建筑、美术、和人类学等。他现在任教的学校是美国南加州的一个建筑学院。这也说明了哈曼的知识体系的跨学科特征。 物导向本体论与其它相关理论学派 OOO &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物导向本体论与其它学派的理论有较多的关系。由于讲座的时间限制,我只能简单地提一下。首先,物导向本体论最核心的一群学者包括Ian Bogost(研究游戏的学者),Levi R. Bryant(媒体研究,特别关于机器研究的学者)和Timothy Morton(著名的生态人文的学者)。 第二个是与“思辨实在论”(speculative realism)相关的哲学里的新锐学者。2007年他们在英国伦敦的Goldsmiths学院做了一个在哲学界有名的“思辨实在论”的工作坊。四位哲学家提出的理论都不一样。除了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之外,Ray Brassier的主要概念是“普罗米修斯主义”(Prometheanism)和“加速主义”(accelerationism)。Iain Hamilton Grant的理论为“生命理想主义”(vital idealism)。Quentin Meillassoux的“思辨物质主义”(speculative materialism)的主要概念是“对应主义”(correlationism)。除了以上两个学派外,物导向本体论与一些跨学科的理论都发生关系,主要有新物质论、新实在论、后人类论、后人文主义、人类世等等。关注的问题相互有交叉,但强调的内容和方法有较大的差别。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能提一下。每个领域里提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作者。新物质论的代表性学者是政治学家Jane Bennett。新实在论的代表性学者是哲学家Maurizio Ferraris。后人类论的重要代表学者是人文学者 N. Katherine Hayles。后人文主义的重要学者是人文学者Cary Wolfe。最后,研究人类世的重要学者是跨物种人文学者和人类学者Donna J. Haraway。整体上来讲,研究物导向的学术领域是非常跨学科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有人类学背景的学者会讨论哲学和艺术等领域的跨学科的问题。 以上为任海老师的主题分享内容的上半部分。下期推文为任海老师的主题分享内容的下半部分,内容是物导向艺术的审美和宇宙公共艺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