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ii Awards Talk.03 | 成为设计师的第一步

嗨!品牌 Hiiibrand 2023-02-02


 Hiiibrand Awards 2020 

暨第十一届Hiiibrand

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正在征集中……(点击查看

倒计时 15 天!

扫码下载征集函(PDF)


本期的主角们是几位仍在就读或毕业不久的年轻设计师,他们乐于拥抱不同、期待为设计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初出茅庐却不容小觑。

现在的设计专业大多有哪些课程;国内外院校在教学上的异同;学生时期如何提升自己;汲取灵感、升级专业水平的现代式多样姿势……今天Hiii Awards Talk就将聚焦成为设计师的第一步,设计师们求学经历。



| Hiii Awards |
Talk.03


受访者:
陈晓童、邝欣然、
林子涵、刘凌峰、
茅逸、徐筱荃、周游

*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陈 晓 童

Behance:Xiaotong Chen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品牌形象(学生组)银奖获得者

品牌设计师,摄影爱好者,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也曾有幸入选全球包装设计Pentawards奖、澳门设计2019、台湾国际平面设计奖、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CGDA中国平面设计协会、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中国设计年鉴2018-2019、玻利维亚海报双年展等展览与赛事。



邝 欣 然

Ins:@kxrrrran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品牌形象(学生组)铜奖获得者

毕业于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获平面设计硕士学位。作品曾获第九届Hiiibrand Awards 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铜奖;作品曾入围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林 子 涵

微博:@SwaNesDesign个人公众号:10mA工作室公众号:SWA NES DESIGN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评审奖、品牌形象(学生组)银奖获得者
90后独立设计师,艺术设计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SwaNes联合创始人,致力于创造新颖的视觉样式,享受设计带来全感官体验,提供品牌视觉、展陈、空间等设计服务。



刘 凌 峰

微博:@DerekisgoodIns:@derek_llfBehance:Lingfeng Liu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品牌形象(学生组)铜奖获得者
现居北京的平面设计师,目前就职于United Design Lab。他忠实于以下设计原则:直观和隽永。本科期间对于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与研究生阶段对于平面设计的探索,培养了他对于设计持有更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更愿意将设计视为一门通俗语言,用设计讲故事,帮助客户与消费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尤其对于品牌设计,他乐于剖析品牌产品背后的核心,用视觉化呈现转译出产品价值及品牌需求并传达给大众和市场。



茅 逸

微博:@MauiMauiiBehance:Yi MaoIns:@yimao.design / @mauii_o_o个人网站:www.yimao.design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包装(学生组)银奖获得者
我叫茅逸,目前是一名常驻洛杉矶的视觉与内容传达设计师。主攻对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立体环境设计等方面的探索。个人对于平面设计多方面的视角得益于从小到大的艺术学习和本科期间在电影、摄影上的训练。个人经历与教育经历也引导自己更加注重通过设计去阐述个体的故事。自己现阶段的设计理念是运用设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品牌、人与产品之间产生真实的共鸣。曾经先后就职于Buck、COLLINS、Chandelier Creatvie、Josie Maran Cosmetics, 目前就职于sweetgreen最新的品牌团队。



徐 筱 荃

微博:@xxiquaooIns:@xxsyosee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标志(学生组)银奖获得者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就读于多摩美术大学。现居日本。曾获央美毕业设计校二等奖,优秀毕业生奖,日本字体设计年鉴入选等。毕业后依然想要尝试和制作关于平面,装置,媒体三者结合的视觉作品。



周 游

Ins:@zhouzhouuxBehance:You Zhou个人公众号:周游游游
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包装(学生组)铜奖获得者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作品曾获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铜奖、GDC平面设计在中国、靳埭强设计奖、Award 360、CGDA Award 等奖项。






Hiiibrand:当初为什么选择设计专业,你的学院有哪些课程设置?



   陈晓童:因为设计这个词一听就很有意思啊,小到一支笔,大到城市规划,这些都是设计呀,想想就很有趣。我们的课程内容很丰富,品牌设计课程比较多,包括品牌识别、公共空间。除了品牌相关的课程以外,有IP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MG动画、UI设计,还有摄影课





_
_
_
_
_
时间便利店
←左右滑动查看→


   邝欣然和许多学设计的同学一样,我最初选择平面设计的原因也是对于画画的热爱。而在真正学习平面设计一段时间后,发现它最有趣的一点是通过视觉艺术的手段将信息高效的传递出去。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这莫过于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SCAD的平面设计硕士专业学制一般是2-3年。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以Studio课程为主,包括了设计思维、typography、infographic等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设计史、艺术史、艺术评论等课程。

_
_
_
_
_
←左右滑动查看→



   林子涵:高考时候其实分不清各个设计专业方向的区别,只是单从字面上对“视觉传达”四个字更感兴趣,而后本科阶段对这个专业慢慢了解并且觉得与自己是契合的,于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也就继续选择这个专业方向研究学习了。


我是2012-16年就读湖北美术学院本科,2017-20年就读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大一是在基础课部学习视觉艺术基础性课程,这个阶段各个设计学科接触的课程区别不大;大二开始回到系部学习专业课程,这个阶段的课程是一些基础类的设计课程(如:字体、版式等)大三的课程将之前的课程内容结合来完成一些独立项目(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大四的课程同样也是将之前内容进行整合,完成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课程(如:广告、品牌、展示等),同时也是为最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会更加个性化,导师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等做个性化的课程安排。



2020湖北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海报



   刘凌峰对我而言设计是一门感性却又理性的专业,作为设计师既需要严谨的思考也需要善于发现美好,这是我非常热于去实践的,也是我去深入学习这一学科的原因。


设计师经常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需要收集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也是比较激动人心的,你可以去了解社会上不同背景和环境的人与事,充实自己的经历和视野。



马里兰艺术学院研究生阶段针对graphic design主要是两个种类的课程,除与设计技能相关的专业课程之外也有培养设计思考及评论的理论课程:Typography, Typeface design, Branding, Motion Graphic, UIUX, Interactive Design, Screen print, 3D graphic, Publication Design, Letter Press等。



Deconstructed Architecture



   茅逸:因为我从小画画、再加上高中是理科班的,当时就想学一个专业能够结合这两者的。后来意识到设计专业能够允许自己将理性的和逻辑思维与感性、表达性的东西相结合,最终就选择了平面设计。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研究生的必修课包括品牌设计、字形设计、讨论课(设计历史、设计话题)、设计调研、设计领导力、毕业设计课、作品集课等。学生在时间的允许下可以自主选修其他课程包括跨专业课。



品牌设计课


字形设计课


包装设计课


   徐筱荃我本科是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硕士是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选择设计专业的理由一个是源于我自身的喜好,另一方面是觉得设计可以让生活变得有趣。


课程设置相关的话,拿央美来讲,除了字体,海报,标识等比较基础的课以外,专业上也会有不少打通不同学科壁垒的课程,比如这几年央美改革后的社会设计课等等。




在央美的毕业设计



   周游:主要是兴趣吧,从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要学美术相关的专业了。我理解的设计是一门充分分析理解事物后,以新的观点输出成果的学科,并不需要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形式


我们学校前两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后两年是以工作室制度,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的方向。在作业的课题选择上也更加自由。





100% for sure






Hiiibrand:你印象深刻的课程实践作业(也可是校外项目)是什么?


   陈晓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范凌老师书店品牌课,是大二时我们第一次接触的完整品牌识别和公共空间课程




老师一开始给了我们一个城市坐标,让我们规划如果在这里开一家书店,那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书店品牌,以及针对人群。根据实地调研、人群分析,打造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书店,以及需要考虑品牌识别在空间中的应用,包括消费者体验的人流动线,在书店空间里和消费体验中如何体现品牌价值。

课程最终汇报的时候我们还制作了自己书店的模型,还制作了系列物料印刷品。这是个很完整很有趣的项目,我的这个项目在之后也荣幸获得了许多国际赛事奖项。





   邝欣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参加SCAD举办的“24 hours challenge” 活动。这个活动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并且在24小时内完成对美国南部非盈利组织“Project South”的品牌形象重塑的项目。

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是,教授会将我们进行随机的分组。你的组员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可能是本科生、也可能是其他专业的,如何和不认识的人迅速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完成一个项目,是这个活动最有挑战性的地方。这是我研究生阶段做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印象最深的一个。


图为教授对所有团队的方案进行criticize



   林子涵研究生阶段我完成了几项校内外项目。


对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实践项目是2019年6月完成的一次展览视觉设计项目(克莱因平面:躯体与意识的共享场域——湖北美术馆)。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展览视觉设计项目,由这个项目我思考与研究平面视觉与空间的关系,不拘泥于将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混为一谈的传统认识。也在这个方向上完成了我的学位论文和毕业创作。



克莱因平面


毕业作品


也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我在之后又参与完成了多个展览、活动的视觉设计,其中包括了湖北美术学院100周年校庆视觉设计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展等;同时也接触了展陈设计相关知识,2020年毕业后至今参与了“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办学一百周年作品文献展”(中国美术馆)“方力钧:版画”(湖南省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现在也依然在从事此方向的工作。



2020千里之行


   刘凌峰:哈哈应该是毕业设计吧,为期一年的一项设计研究,带着几个问题开展的一个自由开放的设计项目作为平面设计师如何去思考“生活”,以及作为平面设计师如何看待graphic design的专业边界


前期导师Ellen Lupton非常注重我们的对于选题的调研及探索,引导我们挖掘选题到底是什么,在海量的调研中发掘出具有创意和独特的价值点,这一过程中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更新的过程。当时喜欢梳油头(slickhair),当带着思考性去理解这个行为的时候,就发现油头所体现的slick design是带有美的规则,作为一种通俗的生活方式体现甚至是可以沿用这种规则去呈现slick design的这一设计风格


整个过程比较收获的是这一年自己所积累的思考方式,是在今后做设计的时候都有所帮助的,也发现了作为平面设计师在未来所具有的可能性是非常多样且自由的。





   茅逸: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导师项目。


导师项目是学生申请的一对一辅导项目。当时我的导师是Lippincott旧金山办公室设计总监Peter Chun。项目更多地不是做作品,而是与导师定期性地交流。Peter会抛给我很多问题去思考,这也帮助我今后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看待问题做计划变得更加注重长线目标和大局观。





   徐筱荃:应该是大三的时候,关于北京东三条实地街道的一次实践作业,当时是分了组进行考察调研,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容包括街道整体的改造,其次想为东三条做一个过去和未来元素结合的这么一个博物馆,我当时选的是街道中各种各样的门,考察不同门的文化,历史,还有门上面的图案,装饰等等,最后把这些信息整理概括,用交互的形式进行阅览的样子。



   周游:我们学校有个性化培养工作室,我非常幸运,加入了杨仁敏综合创意设计工作室。我们工作室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构成的。会接触到一些商业项目,学生作为负责人,带领2-3人的小组完成项目。学生可以与甲方做直接的沟通。我主要参与的项目有鼎霸国际拳击比赛的主视觉设计二厂记忆的视觉识别设计


_
_
_
_
_
人造花朵
←左右滑动查看→






Hiiibrand:你会有规律地参加设计赛事或线上线下活动吗?学生时期期待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或实践机会?



   陈晓童:邮件会常常收到设计赛事的参赛邀请,以前会关注设计赛事,也参加过很多,现在更加关注作品质量和项目落地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再考虑设计赛事。线下活动一般会关注老师们的,虽然是熟悉的老师,但每次新的活动都会有新发现。我们学生时期实践机会很多,课程是项目制为主,有的课程是实际项目。




滴答 App





oneweek





觅己



   邝欣然:对于参加设计比赛,我一直保持随缘的心态。正好看到了比赛的信息,又正好有合适的作品就会去参加。在学生时期,多参与能实际落地的商业项目非常重要,这和在学校做的项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积累实战经验





   林子涵:其实我很少会为了参加赛事而进行命题创作的,我往往是将一个创意保留到合适的机会来落地完成,之后再参与一些奖项赛事评选。对于得奖其实我是比较佛系的,并不是那种竞赛型的学生。


我在硕士研究生时期的后半段有挺多很好的实践机会,我很感激大家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在这些实践机会中我很看重结果是否能取悦自己,这是我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短板吧,我也常常自嘲自己相比于设计师更像一个艺术家。有人能欣赏我的设计是我继续做设计的最大动力。




首届可穿戴艺术展



   刘凌峰:不会经常参加设计赛事,但相关活动会经常关注,可以了解一下业内的动向和一些新鲜的设计

学生时期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的设计思考和批判能力,其实对于后期步入社会接触商业设计都是有直接的帮助的,当然有机会肯定是需要多接触除本专业外的设计领域,综合地思考设计去解决问题,会使得我们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更有竞争力和创新性


Texture Translator



   茅逸: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赛,同时自己也会主动报名一些赛事。目的更多的是让自己的作品得到一些学校以外的反馈,从而能够帮助自己意识到不足吧。



学生时期期待得到的帮助更多侧重于学习品牌设计这一块。大公司、一线的工作室是如何做品牌设计的。他们是如何保证视觉上让人耳目一新,同时理念和内容上能够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社会的距离。这些层面是在学习教育环境下很难接触到的。



实习公司COLLINS旧金山办公室

校外实践

LIPINCOTT旧金山办公室


   徐筱荃以前其实参加的挺少的,主要是学校作业有点多哈哈,但最近几年也频繁关注各种各样的赛事,然后觉得自己有把握,有能力的话会积极参加。


关于实践机会以及帮助的话,还是想多多挖掘除自身专业以外的东西,比如我是做信息设计的,但我看到海报,标识的实践项目或比赛,就很想试试。










   周游基本上在能力范围内的比赛都会参加。我认为商业设计和工作的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作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仅需要设计的能力,也需要交流和获取信息、将设计落地的能力

如果学生时期能够更早的接触商业设计,或者有在成熟的设计机构实习的机会会帮助学生成长得更全面。



_
_
_
_
_

insomnia

←左右滑动查看→






Hiiibrand:校园之外你喜欢做什么,通常从哪儿汲取灵感,保持新鲜?



   陈晓童平时会关注设计类的网站,比如Behance、Pinterest,汲取灵感的方法应该就是热爱生活了,保持好奇心保持稚气,用心发现生活中的惊喜。平时也喜欢走出去看看,去好看的地方体验、打卡。


BIPS专业学生签名版



   邝欣然:我非常喜欢看各种展览,除了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之外,看展览也是汲取灵感的重要途径。

我研究生时期的一个UI设计项目就与看展览有关。在看展览的过程中,我习惯通过拍大量的照片记录。通过Artmate这个APP的设计,来帮助人们记录和整理展览的照片素材,打造设计师个人的灵感资源库。





   林子涵:虽然我是视觉传达设计出身,但我喜欢建筑设计,通常我的灵感来源不是源于其他视觉设计案例,而是一些跨学科的视觉艺术长途驾驶或者乘坐长途交通工具往往能让我专注于将大脑内的东西整理成创作灵感,有时候路边一些很常见的视觉形象都会成为我的灵感来源,我认为灵感不是凭空创造的,它应该是对现有视觉符号的重新整理



   刘凌峰消费和旅游;一般需要花费的物品/地点的基本是都是别人思考过卖点和设计点的,无论好坏,都有一定意义,试着去消费,去理解消费,去理解消费背后的设计意义。


Besides



   茅逸:平时喜欢看电影、看画展、逛书店、杂志店、生活用品店等等,会尝试从非设计领域汲取灵感。时不时地会收集各种各样与设计相关的物品。放假回南京的时候,会比较喜欢在家看书和杂志(尤其是风尚志和新视线),这样能够帮助自己保持对中文语境和国内各种事情的新鲜感吧。






   徐筱荃:喜欢看展吧,还有就是我个人爱看电影,各种各样的导演会有不同的风格,在这里面会涉及到不少视觉化的东西,对我来说还挺有帮助的。


   周游:设计方面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家估计都差不多,我就不想赘述了。我个人的爱好是听电台,各种各样的电台都有听。可以得到很多其他领域的信息。


广告和营销相关的电台推荐贝望录,会聊很多广告方面的商业运作逻辑。科技创新和商业方面推荐声东击西、迟早更新,内容质量高,逻辑清晰。文化类推荐忽左忽右、文化有限、艺术有读,每次听完都想看书。小众电台推荐可以谈和痴人之爱吧,可以谈已经不更新了,有点可惜。





pocket book



感谢各位的分享!

期待未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Hiiibrand Awards 2020
征 稿 最 后 15 天
等 候 你 的 投 稿 !



 赛 事 征 稿 


Hiiibrand Awards 2020

暨第十一届Hiiibrand

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截 止 时 间 延 期 至 

2021年03月31日

参 赛 方 式 

A)在线提交

请登陆www.hiiibrand.com,

通过网站在线提交参赛作品


B)邮件提交

请将参赛作品+参赛表格打包发送到邮箱:postmaster@hiiibrand.com


扫码下载征集函(PDF)





END

© 本文图文资料来自

各位受访设计师:

陈晓童、邝欣然、
林子涵、刘凌峰、
茅逸、徐筱荃、周游


 相 关 推 荐 


- Hiii Awards Talk.01 | 设计师们的年终总结 -


- Hiii Awards Talk.02 | 如此包装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前往本届赛事官网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