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8 漆
漆,最早写作“桼”(qī),形如木中有水向下滴落,表示树汁。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写道:“木汁名桼,因名其木曰桼。”这种叫做“桼”的树木,树皮里有乳白色的树汁,接触空气后就变成暗褐色,成为所谓的“生漆”。这个字后来添加了“氵”旁,强化其与水有关的属性。《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写道:“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其中的漆是一种树木,是斫琴制瑟的木料来源之一。
割漆(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们学会了用漆制成涂料,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漆也渐渐有了“涂料”的意义。把漆涂抹在器物上,可以有效地防腐防锈、增加光泽。秦汉时期的漆器不乏精品,尤以湖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出土较多。
作为我国岭南地区最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广州素来有“名城两千年”的的美称。古时候,广州被称作“蕃禺”,是秦代南海郡的郡治所在。目前发现的有关“蕃禺”的实物,年代最早的是一件秦代的漆奁。这只漆奁于1953年在西村石头岗的一处秦代墓葬中出土,木胎黑漆,其盖面绘有云纹,兼有“蕃禺”字样的印迹。
秦代“蕃禺”漆奁
(白色标志处为“蕃禺”二字)
公元前203年,南越立国。1983年,南越文王赵眜墓被发现。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漆器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只是年代久远,发掘时大多都朽坏了。在南越王墓东侧室的顶盖石缝隙中,细心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红黑色的残漆片。结合墓门上的水渍线,专家们猜测墓室曾经有被水浸泡过,而最严重的一次是整个墓室被水淹没,朽坏的漆器随水漂浮,最后粘附在了顶盖石上。
这是东侧室某位夫人随葬的漆盒(已朽)
里面装有镊、眉笔、刮刀等梳妆工具
左图为西侧室出土的马蹄形漆盒,盛放梳子
右图为南越国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木梳
然而,大部分漆器基本荡然无存,甚至难辨其形。后来,出于陈列展览的需要,我们对一些朽烂的漆器作了复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具漆木棺椁、一架漆木屏风、一只金釦漆卮。复原后的漆木棺椁共有两层,内棺外椁,在椁身上绘有流云纹。复原后的屏风表面绘有朱墨二色的卷云纹,通高1.8米,正面长3米,上有顶饰,下有托座。复原后的金釦漆卮保留了金釦的原件,卮身以漆木制成,外壁光滑。
复原的漆木屏风
复原后的金釦漆卮
另外,出于漆汁黏稠的特性,人们常常将“漆”同“胶”类比。例如成语“如胶似漆”,本义指的是像胶和漆一样黏结,后来引申为感情很亲密,难舍难分,且特指夫妻情深。《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诗句,来抒发情侣相思相恋之情。
“跟着眜眜学汉字”
往期推送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
编辑:霍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