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好友超过100人,要注意了…

点击关注 读者 2019-06-27

点击收听读者电台 本期主播×小贤

文 | 周冲

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

(ID:zhouchong2017)

人这一生,最该相处好的朋友,是自己。


其实,我们没那么多朋友

 

张韶涵在吐槽大会上,讲到了自己“朋友少”。

 

但她不觉得这是一种遗憾。

 

她说:

 

我对朋友的定义不一样,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

 


简直想举双手双脚为她鼓掌。

 

许多人都以“朋友多”,作为一种成就。但越长大越发现,我们的生活里,热闹很多,温暖很少。

 

这也是我2018年最大的认知——

 

衡量朋友的,从来不是数量,不是点赞多少,而是是否有真心。

 

前不久有一个爆红的视频,叫《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

 

有人说几千个,有人说几百个。


▲图片来自视频《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


是的,每个人都很多。

 

谁能拒绝暖烘烘的群体感呢?

 

人是群居动物,本能地向往人多势众的安全感,恐惧被排斥孤立。

 

一个人,没有同类,放在聂隐娘身上,是美与诗;放在自己身上,是窘境与败局。

 

所以大家营营于社交,逐逐于交友,恨不得天天跟一堆人联络。

 

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熟人么?



视频中主持人说,现在请删掉已经不联系、半年都没联系过的人,大概要删多少?

 

“一半以上吧。”

 

“那大多数都删光了。”

 

主持人接着提议,在剩下的联系人里,继续删除应酬关系、工作关系的人,看看能说真心话的,还剩下多少?

 

大家一个接一个删,最终,有人只剩下两三个。

 

有人则说,“没有。”



2000个联系人,只剩下2个。

 

1000个联系人,只剩下0。

 

面对这样巨大的落差,有人开始感慨:“真失败啊!”



但这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失败。这是我们的时代症候。

 

我们把热闹,当成了一种价值。把点赞、吹捧、围观,当成了一种亲密。

 

但这些东西,其实如浮沫,太轻,太浅,很可能一个变故,一切就会化为乌有。


昔日“朋友”一如猢狲散,往日“交情”一如鸟兽亡,到头来你会发现,真朋友,不过那么两三个而已。

 

甚至,一个都没有。

 

最后主持人说:“那现在给这仅剩下的朋友打个电话吧。”

 

电话通了。但对方挂了。

 

打电话的人满脸怅然,久久无法自拔。



你呢?你是否也身处同样的困境——因熟人太多,微信“好友”爆棚,真正的朋友,也逐渐疏远。


拒绝无意义的“朋友”

专注于重要他人

 

钱枫曾在《火星情报局》里,抱怨汪涵拉黑了自己。

 

汪涵回应:“陈坤范冰冰我都删掉了。”



他说:


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我就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这实在是出人意料。

 

我们本以为,娱乐圈呼朋引伴,出入成群,前呼后拥,是为一种风气,或者是一种成功。

 

没想到依然有人保持清醒,认清社交的真相,以及生活的本质。

 

汪涵说,删除了一帮人的微信后——

 

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所有时间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你会突然觉得,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变化。

 

而且我们彼此没有微信,但感情根本不会因为长期不联络就变得不好。




他之所以轻松,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摆脱了关系的绑架。

 

朋友多,是一把双刃剑。

 

它会带来生活丰富的假象,也会让你无法连接真实的他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重要他人,指在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那个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

 

比如父母,影响深远的老师,相濡以沫的恋人,真心相待的同伴。

 

这个人和你连接越深,你越受滋养。

 

有句话说“时间会留下最值得的人。”

 

那个最值得的人,不论你们有没有加微信,是不是常联络,不论你发生了什么,是飞上枝头做凤凰,还是成为丧家之犬。只要你召唤,他都会一直在。

 

但现实是,我们的“朋友”太多了,多到没有一种关系能深入下去。

 

有人做过一道公式。

 

假设一个人的精力是1,分给1000个朋友,每个平均只有1/1000,这样草率敷衍,谁都无法与你真诚相交。



真朋友,不能以利相交,以权相交,要以心换心。

 

你无真心,我自然无真意。

 

你不专注,我自然也敷衍。

 

就这样,那个重要他人,在我们的生命里越来越远,甚至永不会到来。


朋友在质,不在量

 

其实,虚情假意再多,都是不作数的。我们真的可以简单点。

 

在《恕我直言》节目里,涂磊说:

 

我应酬很少。从前觉得,应酬是一种成功,现在觉得,总是应酬的人,都是失败的人。

 


蔡康永怼他:“那说不定是你没朋友。”



涂磊很淡然地答:“我有朋友,但不多。因为我对朋友有私德的要求。”



也就是说,真正有原则的人,从不会以“朋友多”为荣,而以“朋友优”为傲。

 

他们知道,朋友不是用来凑数的,是用来互相映照的。

 

一如《旧唐书》所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他们会在对方身上,寻找参照,寻找榜样,也寻找答案。

 

这就导致——

 

与人渣为伍,天长日久,你的德行也不会好到哪去;与恶棍或愚人称兄道弟,他的价值观,也会缓慢地渗透进你的认知。

 

台湾有一个纪录片叫《儿子儿子》,讲台北一桩少年杀人事件的前因后果。

 

其中被杀害的孩子,原本也懂事、明理。

 

可因为和一帮街头小混混结拜,开始吸毒、打架、砍人。最终自己横尸街头。

 

你我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案例。

 

许多人因广交“朋友”,不懂拒绝,结果染上恶习,一发不可收拾。

 

真正的聪明人早就认清,泥沙俱下的朋友圈、社交圈,不仅不会成人,反而会毁人。

 

Norman P.Li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说:

 

聪明人许多时候显得孤僻不合群,不是因为没朋友,而是因为,芜杂的朋友圈不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张爱玲一直很自闭,她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自己参加了什么社交活动,回来一细想,说过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觉得蠢得要死,竟然悔得几乎恨上了。

 

张小龙则在某个平台说过,我从没有见过一个喧闹的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社交过多,朋友过杂,不仅不会令他们感到群居时代的幸福感,反而会凭生焦虑,事事不顺,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先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归根结底,我们一定要认清两件事:

 

1,朋友真的不需这么多。

 

2,人这一生,最该相处好的朋友,是自己。

 

TED有一个演讲,想必大家也听过,讲社交时代的孤独,里面有一个观念:

 

若学不会独处,那么,越关系,越孤独。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丧失认识自己的机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欧文·亚隆说得好:

 

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你与自己内在连结的方式,正是你与他人连结的方式。

 

也就是说,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前提是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可你有机会与自己相处么?

 

你知道自己的匮乏、不足与毛病么?你有努力去疗愈,并能努力修正自己么?

 

你忙于点赞,忙于发表情包,忙于在群聊中插科打诨,实在没有空。

 

太多的“朋友”,占据了你的注意力,瓜分了你遇见重要他人的机会,也抢夺了你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一个人一生中,会认识23000多人。

 

但人一生中,只会与2、3个人成为至交。

 

这2、3个重要他人,才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

 

所以学会删减,学会拒绝,学会清空。

 

不要让无关的人,占用你遇见真朋友的份额和机会,像汪涵一样,删掉无意义的,专注于有意义的,活得轻松无比。



本期话题


翻一下微信,看你有多少微信好友?

经常联系的又有几个?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周冲,2015年离开体制,从事自由写作。出版《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等多部畅销书。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zhouchong2017),这是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公众号,以文艺的笔调,以理性的思维,剖析人间事与人间情。


主播:马小贤,配音爱好者,希望可以用声音温暖你的生活。新浪微博:大明湖畔的马小贤,微信公众号:小贤夜读。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巩俐拒颁金马奖:一个人的重量,取决于大是大非的立场

☞4.4万名老员工一夜被裁:人生别只顾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张雪峰衡水中学演讲: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这四个地方看看

☞59岁倪萍素颜照曝光:你的自律,真的能救命!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件事,99%的父母都不知道


编辑x塞柏  本期责编xkek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