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十点李可以啊 读者 2020-09-03

文 | 李可以啊


做个60分的父母吧,你会收获一个100分的孩子


“控器父母”,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看过一部剧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中小伟的父亲有了外遇,父母协议离婚,他被判给了妈妈。


小伟成绩不好,为了能顺利参加毕业旅行,他伪造了一份成绩单。


被母亲发现后,两人大吵了一架。盛怒之下,妈妈没有和他商量,直接取消了他的毕业旅行。


然后,奇怪的事情一件件发生。


接下来三天,每次小伟每天早上醒来,时间显示的都是“6月17号,周三”。



原来,小伟的妈妈拥有一个可以操控人生的遥控器。


只要小伟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妈妈就会按下重播键,直到她满意为止。



补习的内容学不会,就10遍20遍重来,小伟遇到喜欢的女孩,妈妈不满意,直接把时间调到两人认识之前,让女孩忘记他。


被逼疯的小伟选择自杀来结束这种令人窒息的控制,但是他每次自杀,都会被妈妈“重播”救回。


渐渐地,小伟放弃了抵抗,变成了妈妈理想中的乖乖男。


故事的结尾,小伟趁妈妈去旅游的时间,从保险箱里偷出了遥控器,正当他得意的时候,正好被忘带护照的妈妈撞见了。


“小伟,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这是我的人生!”


“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么?”


最后这段对话,让人毛骨悚然。终其一生,小伟都要生活在母亲无止境的控制之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正如片名所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多少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生的附属品。


假如真的有这样的遥控器,假如真的有一键定制孩子人生的服务,有多少父母,将以此操控孩子的生活。


爱得太多,是害了他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的“遥控器”,可是多少人,正在用遥控的方式,控制着孩子的一生。


他们看似在帮孩子定制现在,实际上正在毁了孩子的未来。


前段时间,表弟大学毕业,舅舅托我给他找份实习的工作,我联系了一个报社的老朋友。


面试当天,表弟居然带了父母一起,表弟面试期间,舅舅舅妈两人在公司考察。


面试结束后,他们又开始事无巨细地“盘问”我朋友,把他弄得一脸懵。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家人是来面试我的呢”,后来朋友跟我吐槽。


出于情面,朋友让表弟通过了面试。实习期间表弟在我家住了一个月,舅妈为也跟了过来。


吃苹果舅妈帮着削皮,吃虾舅妈帮着剥,有一次我妈给他买了双鞋,才发现他连鞋带都不会系。


舅妈还一脸宠溺地说:“男孩子学系鞋带干嘛,我帮他系就好了。”


除了吃饭,其他的事情都被舅妈安排得明明白白。


实习期间,需要跑新闻,他嫌天气太热,偷偷溜走;文章需要修改,他嫌麻烦,撒娇让他妈帮忙。


果不其然,报社那边没过试用期,后来托亲戚找了很多工作也都黄了。


忙活了大半年还没找到工作,舅妈给母亲跟电话诉苦:


你说我把握儿子照顾这么好,为什么他就不成器呢?


我心想,还不是因为你照顾得太好了。


啥事都大包大揽,孩子啥也学不会。



为人父母,只能给孩子们引路,却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正如《爱和独立》一书中说的那样,父母所能给孩子的,只有两份可以持续长久的遗产:


一份是根,另一份是翅膀。


前者是他的退路,后者是他的边界,而他能走多远,取决于这对翅膀够不够有力。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有一种家长对孩子爱得深沉。


在家里洗个碗怕划了手,扫个地怕磕了碰了;不想吃饭,全家人上场喂饭,连哄带骗;想买什么,省吃俭用也要满足;犯了错,一味袒护,张口就是“孩子还小,你多担待”。


学什么兴趣班,考哪的学校,未来干什么,父母都安排得妥妥的。


这样的家长,给他101分,都不怕他骄傲。


然而,父母付出一切,养出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 自理能力差


在独生子女道德缺点的自我评价中,


20.4%的孩子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赖别人”;28.0%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15.1%的孩子“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


比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更可怕的是,养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 抗挫折能力差


近年来,未成年人自杀事件频发。


17岁男孩和家人朋友言语不和,跳桥自杀;9岁男孩因打破学校玻璃,害怕受到惩罚,跳楼自杀;
10岁小女孩因成绩不理想,留下一封遗书,草草结束生命。


权威机构做过一个《大学生自杀问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一路顺风顺水,一旦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也更难以承受这份压力。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小时候不让孩子经历风雨,长大后他也不能给自己遮风避雨。



有时候父母做到60%,才更容易养出100分的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对于父母来说,比起喂饱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会放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人父母,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你不能陪孩子走过漫长的人生路,所以,趁时间还来得及,教给他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好的父母,都有点绝情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


父母对子女爱的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份溺爱,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教育孩子,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常识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恩里生害,害里生恩。


南怀瑾老师对此做过解释:


父母教育孩子、骂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长大了,才知道你这打、你这骂对他多有用处。用痛苦磨炼人的教育,虽然当时他恨得要命,过后他会越想越对,就是害里生恩。


用西洋化的方法教育孩子,我绝对不赞成,处处将就孩子,统统把青年人害了。


有一种父母,小的时候像老鹰一样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找好食物,帮他建好小窝。


但是一旦孩子长大,老鹰也变老了再无力照顾得时候,会毫不犹豫地把他推下悬崖。


他本以为孩子能够自己飞行,没想到小鹰最后却摔死了。


高晓松在《如丧》中描述了和母亲的一次对话:


我:“妈妈。”妈:“你在哪?干嘛呢?”我:“我在厦门,没钱回来,你借我一千块钱吧。妈:“我的地理知识没出错的话,厦门有码头。”我:“是的。”妈:“我没记错的话,你20岁了。”我:“是的。”妈:“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会在码头活不下去吗?”我:“好吧,我懂了。”


有人会觉得高晓松的妈妈有点绝情,可好的教育,就应该带着点心硬。


只有父母敢于放手,孩子才能经历更多风雨,才能学会成长和独立。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所以,舍不得用孩子,其实是害了他。


与其处处保护他,不如时时教育他。


爱得太多、爱得太少,都不如爱得刚刚好。


做个60分的父母吧,你会收获一个100分的孩子。



作者:李可以啊,汉语言文学不合格毕业生,陪你做梦,陪你吹牛。十点君的人。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8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成年人世界里,最扎心的四大真相
《红楼梦》中的3条处事禁忌,千万不能碰有一种教养,叫“熟不逾矩”


责任编辑x寒江雪  值班编辑x张牧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