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综艺里骂儿子的样子,唤醒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指听 Vista看天下 2019-12-26



因为各种原因,曾红极一时的亲子综艺《爸爸去哪儿》如今已经无人关注。谁知这个盛产了许多萌娃的节目,今天却因为“小包总”杨烁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再次“出圈”。


很多网友甚至都不知道这部综艺还在播出,就突然被杨烁对儿子吹胡子瞪眼睛的视频吓了一跳。


在节目中,杨烁对儿子杨雨辰要求十分严格,态度也很凶。在下车步行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他先后对小雨辰的着装、速度、步行姿势提出要求,因为孩子走路时“脚尖没有冲前”,还要求孩子退回去重走一遍。



而当他们走到木屋前的时候,杨烁又突然心血来潮,要求儿子“在我之前踏进房间的门槛”,否则就要从起点再走一遍。已经气喘吁吁的小雨辰只好艰难地加快脚步,赶在父亲之前进入房间。



类似的场景在节目里还有很多。杨烁在采访中表示,觉得对男孩子就要严厉一些,要教他“懂规矩”。于是当杨雨辰忘了怎么叠裤子,他又生气地训斥儿子:“叠几折?我是这么教你的吗?”



连节目中一度以“严父”著称的陈小春都不禁感慨:“他好像太凶了吧。




而杨雨辰在节目里全程畏畏缩缩不敢说话,对父亲的指令更是马上执行不敢反驳,让一众网友大呼“心疼”,大家纷纷建议送杨烁去参加《变形记》体会一下。


尽管在节目的结尾,杨烁反省了自己对儿子的态度,但他这种高压的“否定式教育“还是激起了一大波网友的愤怒。


有网友表示,自己童年时期也在父母那里遭受过类似的打压:



80后、90后对杨烁的反感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遭遇过这样的“PUA家长”。


“这样的PUA家长,

我家也有”


对于网友来说,最让人愤怒的不是杨烁对小雨辰的恶劣态度和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从他与儿子的相处中看不到鼓励和赞美。



在节目中常规的选房子环节,杨烁本想选1号房,但最后听从了杨雨辰的意见选择了5号。而到了目的地以后他们才发现,5号房是位置最偏的一间。


当时他们身处于海拔4000多米的稻城,即使是大人走路都很耗费体力。而杨雨辰全程都乖乖向房子的方向出发,既没因为路远而闹情绪,也没有中途放弃。


正常来说,杨烁起码应该肯定儿子“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坚持精神,结果他却因为儿子选了最差的房,全程都在对杨雨辰冷嘲热讽:


“(跑这么远)值不值得?”

“值得。”

“那你下次跑更远点更值得。”


杨雨辰被爸爸的套路搞得一脸懵。


这种让人无语的神操作,很多80后、90后却十分熟悉。毕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在生活里常常扮演的就是一个泼冷水的角色。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永远都不明白,父母对自己怎么总是不满意?


每当自己兴冲冲地做了一件什么事,拿回来跟他们分享的时候,父母却永远只会把事情里的负面因素拿出来强调。


班级活动拿了第一名,问你学习怎么不能也努努力;考试考了100分,问你为什么不能次次考满分;学习成绩优异,还要问你体育考试怎么总是不及格……


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中最让观众觉得窒息的一幕:女儿从第一名下降到第二名,就被妈妈严厉地数落:“这次考成这样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呢?”



大多数家长甚至在安慰孩子的时候,用到的都是打压式句子。比如你童年一定听到过的“哭起来就不好看了”“大度一点,不要那么小气”。




而当80后、90后长大,尽管父母抱怨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挑刺的行为依然没有结束。


只不过他们的打压渐渐变成了“工资高有什么用,这么大连个对象都没有”“天天工作瞎忙,家里乱得像猪圈”。


这让很多人觉得,无论自己做得多好,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关于“杨烁是不是个负责任的父亲”这件事我们先不讨论。但是必须承认,对于很多普通父母来说,他们打心里认为自己的打压是出于关心,是希望孩子能更好。


然而在上一代的观念里,亲子关系中的赞美是一件矫情的事。父母习惯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转化为吐槽和打压,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的表达”。


于是,说出来的话全都变了味。心里想的或许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嘴里却说“生你不如生叉烧”。


然而对于很多人心中来说,童年所受的打压永远是心里的伤口。这种缺憾即使在成年后也仍旧难以弥补。



因此当杨雨辰在节目中认认真真完成任务时,很多观众都想问杨烁一句:真诚地鼓励一下自己的孩子,就这么难吗?


在很多80后、90后的心中,这也是自己想要问父母的问题。


“在家多受打击,

走向社会才不会崩溃”


去年,一档“天台告白”的亲子节目,揭示了家长们坚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否定式教育的原因:怕表扬让孩子骄傲。


在节目里,小女孩袁璟颐站上天台指责妈妈与她的日常对话永远围绕着“别人家的孩子”展开。她与妈妈对话中,出镜率最高的,是自己的闺蜜学霸。


自己考试没考好,就被揪着落后学科不放;可自己的优点、强项却从来被无视,没有鼓励和赞赏。



面对女儿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妈妈却依然掰着手指列举女儿身上的不足之处,并表示自己一直打击孩子是怕表扬会让她“有点飘



而在节目中,杨烁被节目组cue到夸赞儿子的时候,同样使出了“别人家孩子”这个大杀器。


在主持人的大力鼓动下,杨烁竖起大拇指,干巴巴地对儿子说了两声“你太棒了”。紧接着他又马上把节目中其他的小朋友挨个夸了一遍,表示“你们都很棒”。



这种场景对于80后、90后也很熟悉,对于很多人来说,父母对别的小朋友夸赞总是来得更容易一些。


直到现在,依然很多父母依然在信奉“挫折教育”。他们相信自家孩子在受到表扬以后会骄傲自满,而自己的打压则是用“知耻而后勇”来激励孩子进步。


就像之前网上的一位父亲,当小女儿指责他过于严厉的时候,他说:“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


这么小的孩子也逃脱不了”挫折教育“


换句话来说,“虎爸狼妈”们把自己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挫折,试图通过不断的打击和否定,让“温室里的花朵”历练成参天大树。


对“挫折教育”的推崇,也能解释为什么“军事化管理”的各类训练营10年前在国内风靡一时。


在这种训练营中,孩子们按时起床、吃饭、上厕所,每天负重拉练。只有惩罚和敦促,没有鼓励和赞美。


即使孩子因为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受伤的新闻常常登上媒体,依然阻止不了家长们前仆后继地将孩子送去“锻炼”。他们认为生理上的挫折会带来意志上的坚强,孩子趁小时候吃点苦头没有坏处。


甚至就在今年,还有家长把儿子送进所谓的“消灭娘娘腔”训练营,试图让孩子在“吃辣椒”“人格侮辱”的训练方式下练出“阳刚之气”。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父母相信,对孩子的表扬就意味着骄傲,骄傲则意味着停滞不前。如果想让孩子拼搏进取,就要将“否定式教育”进行到底。


请让“否定式教育”

在我们这里终结


然而很多时候,故意制造挫折不会令孩子如你想象的越挫越勇,只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不爱他们。



同样,对于杨烁在节目中对儿子的各种讽刺和打击,网友们也并未感激“父母当年的打压让我更加坚强”,反而纷纷回忆起了童年的经历带给自己的阴影。



而频繁的打击,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的孩子来说,对他们自信心的摧残往往是毁灭性的。


在我们之前《每个人都要警惕“不寒而栗的爱”》这篇推送中,曾有一位粉丝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曾被朋友拼命地打压,而自己则因为朋友的话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就连有个帅哥追求自己的时候,她朋友也要暗示像她这么丑的女孩子不会有帅哥喜欢的,导致她在那段感情里极度不自信。


成年人面对身边人的频繁打击都会产生自我怀疑,更不要说三观还未建立起来的未成年人了。即使孩子们相信父母并非出自恶意,伤害却也已经造成。


同样拿《小欢喜》做例子,陶虹饰演的妈妈带女儿去看电影,结果发现她其实看过一遍了。


妈妈很生气,斥责女儿这是浪费时间,没意义;女儿很委屈,想陪你一起看电影、想让你高兴不是意义吗?


最后陶虹大喊“我不用”的时候,女儿即使明白妈妈的爱,却依然无法避免自己的失落。



更让人难过的是,我们长大后想要跟父母倾诉当年自己受到的伤害时,却往往是鸡同鸭讲。


当一代人把“否定式教育”当作习以为常时,曾受到伤害的子女反而成了异类。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其实我爸就是(像杨烁)这样的,我和我弟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感觉周围的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一直说什么严父出孝子之类的,说我爸是为了我们好。”


有些人甚至把这种教育方式延续到了对下一代的培育上来,在自己成为父母以后,也秉承着“孩子不能惯”的观念:



毕竟,在负面的情感反馈中长大的人,也学会了用挑剔的眼光看世界,他们既不了解大方地接受赞美是怎样一种体验,也不明白应该怎样慷慨地赞美别人。


所幸,从杨烁的教育方式所受到的抨击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意识到打压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


有网友评价杨烁所谓的磨练是一种“伪挫折教育”


而当有人讲述自己童年所受到的来自父母的否定时,评论里也总是一片安慰、支持和理解。


还有人即使不自控地把挑剔的情绪带到育儿中来,依然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要做个好母亲”:



希望所有在打压、批评中长大的人,能够在成长中治愈自己、治愈他人。也希望我们在成为父母后,让“否定式教育”就在这里终结。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曾遭遇PUA的我们

别再做这样的父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