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地新政快评③|对22城市场供求预期有哪些影响?
导 读
从城市角度来看,供地新规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 作者 / 杨科伟、李诗昀
昨日,消息称22个重点城市将推行土地集中出让制度,通俗说“由零售改批发”,一年内集中供地不超过3次。从城市角度来看,供地新规对市场有哪些影响?不同类型城市所受影响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分化加剧:库存紧缺城市土拍愈加激烈
过剩型城市流拍率或升高
2020年,城市间市场分化不断加剧。热点城市如深圳、宁波、上海,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库存消化周期缩短至6个月以下,而压力城市如沈阳、长春等,去化持续承压,库存消化周期持续攀升至20个月以上。另一方面,由于供地显著过量,福州、郑州等土地消化周期攀升至两年以上,中长期去化堪忧。
土地集中供应制度或将进一步强化城市间、区域间分化格局。总的来说,供地紧缺型城市土地竞拍或将更加激烈,而对长期供地过剩型城市而言,密集供地反而可能导致土地流拍率升高。
上海、深圳等供地紧缺型城市土拍竞争或更加激烈。典型如深圳,由于长期土地资源紧缺,即便2020年已经超额完成供地计划,也难以真正弥合供应缺口,土地去化周期缩短至0.6年,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也已低至6个月。集中供地一方面无益于缓解供地紧张局势,另一方面,由于竞拍机会的减少,客观上反而放大了土地的稀缺属性,从而诱发哄抢效应。
而对于沈阳、长春等长期供地过剩型城市而言,集中供地或将加剧土地流拍。典型如长春,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已明显超过18个月的警戒线,土地消化周期也逼近2年,库存压力显而易见。对于这类城市,房企拿地趋于谨慎,密集供地反而可能导致整体流拍率升高。
当然,更多城市供地和库存情况并不似深圳、长春一样极端,但结构性供地过剩依然存在,典型如郑州,中心区域供地总体有序、库存压力可控,而远郊区域供地明显过量,库存高企,集中供地或许将加剧区域间的市场分化。
供应潮、空窗期交替:热点城市周期波动加剧
压力城市去化难上加难
从城市周期看,土地集中供应,或将导致新房集中供应潮和空窗期的交替出现,扰动住宅市场供求关系,加剧市场季节性波动。以天津市公布的“两集中”新规为例,2021年3、6、9月集中供应土地,意味着在9月到来年3月土地供应完全停滞,如果以6-9个月拿地到首次开盘周期推算,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会出现集中供应潮,而下半年则进入供应空窗期。
供应潮和空窗期轮番出现,对不同类型城市影响可能截然相反。具体来说:
就上海、深圳等供应稀缺型城市而言,成交规模基本取决于供应体量,因此,成交的周期性波动会随着供应集中度增加而加剧,短周期内的供求失衡或将频繁出现。另一方面,极端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应主要集中在个别月份,其余时间供应持续低位运行甚至归零,购房需求或被迫外溢至二手房市场。
而对于沈阳、长春等供应过量型城市,短期内商品住宅库存已然高企,集中供应潮的出现更是加剧市场观望情绪,项目去化压力进一步加大。新开盘项目去化情况或将取决于企业让利优惠力度,打折降价、送车位、去精装等更为常态化。
与此同时,为了争取良好销售窗口期,实现错峰供应、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房企将尽力抢工期抓进度,竭力压缩拿地到首次开盘周期,并向3个月的极限靠拢,高周转也将成为房企开发能力的“基本功”。
排版 | 太阳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多谢配合!
上海调控二度加码叠加房贷收紧,市场拐点会来吗?
央行再推房贷“两道红线”,今年房企、市场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