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详测“房贷利息税前扣除”如何提高购房能力

2015-12-12 CRIC研究 克而瑞地产研究


小Q导读

房贷扣税到底怎么扣?快来跟我一起算!

文/克而瑞研究中心 杨科伟 陈开朝

市场传闻,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讨论“房贷利息税前扣除政策”。消息一出,人人叫好,房地产板块迎来久违的大涨。

具体有多好,其实大部分人都云里雾里。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解密一下:该政策到底会对哪些人产生多大的影响。

房贷利息税前扣除政策概念简析

房贷利息税前扣除政策,即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将房贷产生的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对扣除后的收入部分课以个人所得税。


个 人

购房能力最高提升34.62%,月入0.7-1.8万元对政策最敏感

我们先用一个实例具体展示一下:

  假设某A,月收入15000元(50%为奖金),购房首付3成,那么根据附表1方法可测出:A的合理购房能力大概为186万左右。
  假如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那么根据附表2方法可测出:A的合理购房能力大概为212万左右。

可以发现:如果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月收入15000元的个人购房能力可提高26万,上升了13.47%。

同样地,可测出税前月收入5000元到20万元人群,个人购房能力因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而提高的幅度。(结果如图1和附表3所示)


从各收入水平个人购房能力的提升幅度看,有5大特征:

  1. 税前月收入5000元以下个人,购房能力无变化。

  2. 税前月收入10000元以下个人,购房能力提高较少,涨幅在0.6%-6.66%之间。

  3. 税前月收入12000元以上个人,购房能力提高趋于明显,涨幅开始超过10%。

  4. 税前月收入55000元以上个人,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开始超过20%。

  5. 税前月收入超过160000元的个人,购房能力提升幅度不再变化,稳定在34.62%。

从各收入水平群体的政策敏感性看,有4大特征:

  1. 个人税前月收入在【5000元,25000元】区间的人群对政策最敏感。个人月收入每提高1000元,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就能上升0.9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对政策最为敏感的十个点收入都位于【7000元,18000元】区间(如表1)。其中,税前月收入11000元的个人购房者对政策最为敏感,月收入提高1000元,购房能力涨幅会提升2.24个百分点;其后是税前月收入7000元和8000元的个人购房者,月收入提高1000元,购房能力涨幅会分别提升1.74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

  2. 个人税前月收入在【25000元,50000元】区间的人群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基本一样,收入落在这一区间的人群受益明显,但对政策的敏感性十分微弱。

  3. 个人税前月收入在【50000元,160000元】区间的人群受益度较高,对政策也比较敏感。月收入每提高1000元,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就能上升0.14个百分点。

  4. 个人税前月收入在160000以上的人群受益程度最高,但对政策的敏感性为零。

综上,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政策,对中低收入个人而言,基本无影响,中高收入以上个人受益较为明显;如果是3成首付,高收入个人的购房能力提高幅度不会超过34.62%;月收入在【5000元,25000元】的个人购房者对政策较为敏感,TOP3敏感的是月收入11000元、7000元、8000元的个人购房者


家 庭

购房能力最高可提升51.93%,月入1.4-3.6万元的家庭对政策较为敏感

如按家庭计算,只需考虑2种极端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夫妻双方工资收入相等,此时同等家庭总收入,个税支出最少;第二种情况是夫妻一方不工作,此时同等家庭总收入,个税支出最多。可以看到,第二种情况本质就是前面的单人买房情形。所以,我们只需计算“夫妻双方工资收入相等”情形下,家庭购房能力提高幅度即可。

测算家庭购房能力提升,原理跟前述单人购房一样。就是将家庭税前月收入的1/2看作夫妻一方的税前月收入,然后算出单人的住房按揭支付能力,乘以2,就是家庭住房按揭支付能力,再算出家庭购房能力。

据此,可测出家庭税前月收入从6000元到40万元,家庭购房能力因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而提高的幅度(结果如图2和附表4所示)


从各收入水平家庭购房能力的提升幅度看,也有5大特征:

  1. 税前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购房能力无变化。

  2. 税前月收入1万元-2万元之间的家庭,购房能力提高幅度微弱,涨幅不超过10%。

  3. 税前月收入2万元-10万元之间的家庭,购房能力提高趋于明显,幅度在10%-30%之间;其中,税前月收入3万元以上的家庭,购房能力提高幅度开始超过20%。

  4. 税前月收入超过10万的家庭,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开始超过30%。(往后就跟99%的人没关系了)

  5. 税前月收入21万元以上的超高收入家庭,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开始超过40%;其中,税前月收入32万元以上,购房能力提升幅度不再有变化,稳定在51.93%。

从各收入水平群体的政策敏感性看,也有类似的4大特征:

  1. 家庭税前月收入在【1万元,5万元】区间的人群对政策最敏感。家庭月收入每提高1000元,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就能上升0.68个百分点。

    对政策最为敏感的十个点收入都位于【1.4万元,3.6万元】区间(如表2)。其中,税前月收入2.2万元的家庭购房者对政策最为敏感,月收入提高2000元,购房能力涨幅会提升3.37个百分点;其后是税前月收入1.4万元和1.6万元的家庭购房者,月收入提高2000元,购房能力涨幅会分别提升2.61个百分点和2.53个百分点。

  2. 家庭税前月收入在【5万元,10万元】区间的人群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基本一样,收入落在这一区间的人群受益明显,但政策敏感性很弱。

  3. 家庭税前月收入在【10万元,33万元】区间的人群受益度较高,对政策相对敏感。月收入每提高1000元,购房能力提升幅度就能上升0.09个百分点。

  4. 家庭税前月收入在33万元以上的人群受益程度最高,但对政策的敏感性为零。

综上,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政策,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基本无影响,高收入以上家庭明显受益;如果是3成首付,高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提高幅度不会超过51.93%;月收入在【1万元,5万元】的家庭购房者对政策较为敏感,TOP3敏感的是月收入2.2万元、1.4万元、1.6万元的家庭购房者。


建 议

中低收入群体房贷利息应直接“减免”个税

看了解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政策其实跟大部分“屌丝”群体没有多大关系,对中等收入白领和中等收入以下家庭而言,实际节约的钱也仅够打一、二次牙祭,明显受益的是高端白领、金领、企业家等高收入群体。对此,很多人会感慨:“这不是白白‘鸡冻’了一场吗?”。

一个政策如果明显有利于富裕群体,就有失公平。为促进社会公平和国计民生,我们建议:1)中端白领以下收入群体,房贷利息应该直接从个税中“减免”,而非间接地从税前减除项中“抵扣”;2)超高收入群体,房贷利息税前抵扣,应该有个“上限”。具体上限国家应根据当前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需要科学制定。如此,政策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更合理。



附表1:政策前A的购房能力测算

为了方便测算,对测算参数进行如下简单化处理:1)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用含税级距工资;2)税前月收入=税前年薪/12。年薪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3)应税基本工资=税前月收入*(1-奖金比例)。假定奖金比例为50%;五险一金和个税按应税基本工资征收。4)五险一金征收比例为20%,其中公积金的缴纳比例为10%。
  假设某A的税前月收入为15000元,其购房能力测算过程如下:

① A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月收入*(1-20%)-3500=15000*(1-20%)-3500=8500元。【注:20%是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

② A的公积金=应税基本工资*20%=15000*(1-50%)*20%=1500。【注:50%是奖金比例;20%是因为公积金由个人和单位各缴纳10%】

③ A的个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累进个税税率-速算扣除数=8500*20%-555=1145元;

④ A的税后工资=应税基本工资(1-20%)-个税=15000*(1-20%)-1145=10855元。

⑤ A的个人住房按揭支付能力=税后工资*50%+公积金=10855*50%+1500=6928元。

⑥ A的个人的购房能力=个人住房按揭支付能力/5307.2672*100/(1-首付成数)=6928/5307.2672*100/(1-30%)=186万。【注:根据2015年10月24日最新基准利率,按揭贷款100万,月按揭支付费用为5307.2672元】

数据来源:CRIC测算


附表2:政策后A的购房能力测算

在房贷利息可税前抵扣的情况下,假设节省的个税全部用于新增购房支出。此时,A的购房能力测算只需将附表1的第(1)步改成“(1)个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月平均工资*(1-20%)-3500-当月房贷利息”即可。为测算方便,假定“当月房贷利息=初始购房总价*(1-首付比例)*按揭基本利率/12”。

那么,A的购房能力变为:

① A的当月房贷利息=186*10000*(1-30%)*4.9%/12=5330元;

② A全月应纳税所得额=15000*(1-20%)-3500-5330=3170元;

③ A的个税=3170*10%-555=212元;

④ A的个税节省=1145-212=933元

⑤ A的个人住房按揭支付能力=6928+933=7861元;

⑥ 个人的购房能力=7861/5307.2672*100/(1-30%)=212万。

数据来源:CRIC测算




相关推荐

>>>点击图片浏览

福音来了,上海首发规模最大公积金贷款证券化



个税综合计征利好中产阶层的改善住房消费


详解公积金时隔十三年“大修”之变(附新旧细则比对)


专 业 • 深 度 • 客 观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回复关键词,系统将自动检索相关文章,如:

万科 | 绿地 | 万达 | 融创 | 房企

地产 | 销售 | 独家 | 排行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