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hina 新刊 | 《艺术当代》2017年第5期
封面 苏新平 “十”之一 铜版画 280 cm×308cm(28 cm×28 cm×110) 2017
本期精彩推荐
■ 个案 ARTISTS
苏新平
虚构的真实——苏新平的创作
本刊编辑部
在大众图像复制时代,苏新平以绘画顽强地抵御着来自时尚图像的诱惑,远离娱乐和游戏,拒绝平面化、复制性和景观化的图像生产,无论是早期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还是近期作品中的半抽象风景,他都极力赋予它们某种心理秩序,他坚持使用象征性手法和“过时”的绘画技术去保存记忆的痕迹,在介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甚至更古老的宗教图像之间,他克服着欲望对思考的挑战,抵抗着历史时间丶商品时间对个人时间的吞噬,创造出了一个象征的世界。
庄辉
祁连山系,自我流放之地
李 璠
策展人秦思源说,“庄辉:祁连山系”仅是艺术家实现关于山水风景的长期艺术计划的第一步。通过四年对祁连山地区的观察与体验,庄辉逐渐与这片在文化上哺育他,并在他的意识中沉睡多年的土地建立起了某种个人关系。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自我流放之后带来的丰富开放的新鲜转变,但愿如策展人所言,等过些年再来看这个展览,这只是一条更远更有意思的道路的开始,而人们会因庄辉而深深记住祁连山系的神秘与广阔,同时也因祁连山系而感慨庄辉的汲汲于艺。
■ 视点 FEATURE
拿来、呐喊、改造
中国泛表现主义绘画的百年演进之路
王鹏杰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在德国特别活跃,影响主要以北欧为中心,在艺术观念上“对保守的传统艺术表示反抗,要求艺术革新……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此时欧洲资本主义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处于骚乱的精神状态中。表现主义在德国最为繁荣,德国社会秩序紊乱,独裁政治和军国主义抬头,激发了表现主义的批判力量,此外北欧的浪漫主义美学传统也是表现主义生成的重要精神资源。这一切与中国2 0世纪初的文化生态和历史境遇有着巨大差异,表现主义正是在中西的“遭遇”中被引入中土,在中国被转化为一种泛化的修辞手段,这种本土化的混合形态应称之为泛表现主义,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而是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混杂风格,不同具体风格间“家族相似”般的共性十分模糊,呈明显的多样化倾向。
重庆
实验性艺术的城市叙事和空间生产
倪 昆
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的高速城市化进程,构成了这座城市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城市叙事,实验艺术的在地化工作,伴随着“艺术-社会”的否定性对话而不断展开追问,艺术和城市的关系,艺术机构的生产能动性,不断衍生出这座城市的现代文化语境。本文以重庆在地实验艺术机构“器·Haus 空间”的实施案例为线索,对当下重庆实验艺术的现状及文化生态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描述。
■ 现场 REVIEW
天真是一种错误,你可否理解?
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
蔡屿汀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营造了一种非常尖锐且悲伤的氛围,它并未进入到一个“精英认知”的层面去展示作品,而是选择了以直接粗俗的张力去逼问观众,反思当代文化与社会现状。……这里的问题很严重,很快可能会变得更严重。可是“这里”的概念,哪里仅仅是一个“雅典”?……天真是一种错误,你可否理解?
折叠的肖像
黄 笃
纵观庞茂琨的作品,我们感受到他依附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庞茂琨的绘画敏锐洞察和触及“人”(具体说是自我)的存在。庞茂琨以独特的视角与特定的艺术观念充分表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正如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所说,在一切价值的序列中,人格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
例外状态与新常态
杨 扬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总是以其直觉之敏锐来直指现象背后的本质,并以独特的表达来呼应理论发现。策展人田霏雨在发布会上说:“面对当下的地缘政治、民粹主义浪潮,我们希望可以把身处的现实作为出发点,在艺术中找到某种治疗的方式。”在一个高度理论化的题目下,“例外状态”的确不负所望,呈现出了当下年轻艺术家们的表达深度和广度。
影像群的代码转译
庾 凯
展览“看看我们”中的作品可以作为三个专题文献集合来进行分析,而非仅仅局限于作为摄影作品来看待。由一定量的照片累积所构成的图景,将对于单幅影像进行的审美注视与评判,导向对于造成这些景象的结构性原因的分析和探求,提供了由影像切入深层原因的足够引人注目的线索。
■ 生态 SCOPE
社会编织
或一件未完成的社会雕塑
谭 彬
本文以中国台湾的当代纤维艺术案例为切入点,从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观念出发,探讨纤维艺术背后编织行为本身的社会学层面的象征意义,进而从社区概念、环境营造乃至于城市规划的宏观层面探讨艺术作品背后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问题。本文将社会编织视为一件更绵延的、未完成的社会雕塑,从而以一种“介入”式的视角,探讨纤维艺术是如何以一种蜘蛛织网式的工作方式,在城市的缝隙中处处结网,处处结缘。
2017艺术北京
老品牌如何对应“新常态”?
本刊编辑部
今年的设计北京,在规模阵容上比去年翻了一番,不仅囊括了众多高品质的设计、家具、生活品牌,也包括如“稀奇”那样的艺术衍生品名牌,其日益扩张的版图已经成长为吸引博览会商业合作与品牌赞助的重要保障。在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进程中,设计与艺术的交集显然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当代、经典到设计、影像,从多场分跨全年到各板块同场并列,从引进拍卖到培育设计,艺术北京展显出一如既往的务实态度与对于市场调整的敏锐嗅觉,因此,与其“攻其一点费思量”,不如“风物长宜放远量”。
《艺术当代》2017年第5期目录
■ 资讯 | NEWS
■ 书虫 | BOOKWORM
12 自选方式——个体意识的回归 | 樊欢
■ 个案 ARTISTS
14 虚构的真实——苏新平的创作 | ArtChina
20 庄辉:祁连山系,自我流放之地 | 李璠
■ 视点 FEATURE
24 拿来、呐喊、改造:中国泛表现主义绘画的百年演进之路 | 王鹏杰
28 时空中的晶体——斯蒂芬诺斯·齐瓦普洛斯的作品《历史的零度》 | 沈桦
32 后现代哲学梳理 | 许晟
36 重庆:实验性艺术的城市叙事和空间生产 | 倪昆
40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交织的艺术世界 | 罗乐
■ 现场 REVIEW
44 天真是一种错误,你可否理解?——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 | 蔡屿汀
48 惠特尼双年展2017:动荡局势中的末世启示与艺术窥探 | 王楠
52 折叠的肖像 | 黄笃
60 时间的递进式轮回 | 李丽婴
64 影像群的代码转译 | 庾凯
68 那年月 | 冀少峰
72 从“朋友圈”到“朋友圈” | oxyn
75 “自然系列”创作摘记 | 梁绍基
78 绘画与认知——肖克刚的绘画实践(节选) | 鲁明军
81 守望精神的家园——关于李诗文的创作 | 鲁虹
84 麓湖·A4美术馆正式启幕 | A4美术馆
87 时空漂移:曾妮2017纸本水彩作品展 | 彭肜
90 用声音让世界“显形” | 白家峰
94 玻璃的声与闻 | ArtChina
96 视觉与心灵的乐游 | 文婷婷
■ 生态 SCOPE
98 “东奔西突”——重读《卢沉论水墨画》 | 吴洪亮
102 社会编织或一件未完成的社会雕塑 | 谭彬
106 岛屿织情:中国台湾纤维艺术的六个案例 | 罗秀芝
110 老品牌如何对应“新常态”?——2017艺术北京展后 | ArtChina
点击回顾往期简介目录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
点击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订阅上海书画出版社 其他四本期刊公众微信,您将收到不同门类的艺术资讯,还有每期杂志精彩内容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