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板块介绍|寰宇对话——以对话的机制,寻求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新平衡

本届展览共设置五大主板块,分别为“何以共栖”“物灵之旅”“寰宇对话”“未来聚居”“共同行动”,以及一个特别板块(包含六个单元:“万籁之迹”“图书策展”“寰宇制服”“循环共创”“流浪动物之家”“美术馆联动计划”)和一个常设板块“即地制造”。板块之间以“提问—思考—行动”的路径逻辑层层递进,从而将本届策展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



寰宇对话\

Cosmologic Dialogue



▲ “寰宇对话”板块位于展场D栋




板块负责人\



王子耕 

PILLS 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候选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曾任雪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校外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技术、建筑展览、建筑媒介与叙事。




陈滢潇

陈滢潇,PILLS 建筑工作室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库伯联盟建筑学院(The Cooper Union)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内容和设计作品曾在第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The Cooper Union: Schisms and Microcosms”上展出。



*本文受访者为王子耕、陈滢潇


子板块策展人:赵蓉,柯鹿鸣(Brendan Cormier),陈旻,克拉斯·奎滕布鲁维尔(Klaas Kuitenbrouwer),艾伦·佐伊特(Ellen Zoete),王子耕,翁佳,曹丹,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策展团队:陈滢潇,汪曼颖,田宇馨,宫羽,沐璨琦,翁佳,姜星竹,谭柳,陈明远(实习),田宇琪(实习)

空间设计:PILLS工作室,Studio 10,Mur Mur Lab




寰宇对话\


Q:请问“寰宇对话”这个板块名称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A:“寰宇对话”,意在建立不同视角的连接,以超越线性的方法和思维,建立多视角的认知图谱,共同寻求现行城市和建筑发展下的新契机。寰宇对话”板块包含“虚实相生”“似曾相识”“再寻他乡”“寰宇城市”“做-共栖之地”五个单元,试图以对话的机制,在跨学科议题的交叉中,建立建筑学视角下对于环境议题的关注和创造力,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超越现行模式下的固有边界,寻求城市中人类、生灵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新平衡。



Q:该板块在整个策展结构中的角色/作用是什么呢?


▲ 第九届UABB策展结构


A:“寰宇对话”板块在金威啤酒厂D栋的发酵筒仓区域展开城市生息的想象,展览的板块设置和叙事结构以空间为线索,观众可以穿越啤酒厂“何以共栖”和“物灵之旅”的后工业遗址,层层深入D栋啤酒的发酵车间。林立的设备金属管道、强烈几何感的发酵罐锥体阵列、巨型的发酵罐筒仓结构,“寰宇对话”在原始粗旷的空间质感和工业和技术的精密美学的对比中探索对未来城市的想象。




策展理念\


 

Q:请给观众介绍一下这个板块策展理念吧!这个板块想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呢?该板块的策展方法/逻辑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主要考量的是什么呢?


A:“寰宇对话”板块共由“虚实相生”“似曾相识”“再寻他乡”“寰宇城市”“做-共栖之地”五个子展览组成。每个子展览呈现了一种对话的模式和探索。


“虚实相生”以材料与游戏两个孪生展览的形式,呈现了可持续发展在物质与虚拟双重世界下的辩证意义;“似曾相识”通过重新校准和审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尝试重塑一个可以建立分享与合作的城市空间;“再寻他乡”并置现实、过去与未来,以另一个世界寓言式的遐想和推测构建当下环境问题的多元可能性;“寰宇城市”以超越人类的视角潜入一个个城市的宇宙中,揭示城市的隐藏维度,探寻多种微观宇宙并存的城市;最后,在“做-共栖之地”中,建筑师与艺术家邀请观众参与其中,以日常性与互动性的方式为公众提出可重复的对策性的方案和想象。在寰宇的视角下我们共同探寻设计我们的城市更全面的方法,呈现更完整的城市宇宙。




子板块介绍\


 虚实相生 

Virtual & Reality

 

▲ “虚实相生”展览现场

本次虚拟 & 材料板块的主题是“虚实相生”,总策展团队望以此主题, 引发对物质和虚拟两个领域的探索。应总策展团队邀请,英国 V&A 博物馆策展人柯鹿鸣、设计互联总监赵蓉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陈旻作为策展人,以虚实对话的形式策划了此次板块展,展览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


一是对材料反思是否能改变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二是数字虚拟的“大地”能否激发新的社会与人文思考。 环境保护是目前社会关注较多的领域。尽管环境保护对延续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今天城市发展的重点,但也需要人们在平衡地区、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寻求更有效解决方案。 无论是新材料还是信息产业,都是当下人们解决问题的技术抓手,但这些新产业也并非来自未知世界的灵丹妙药。新材料的应用体系仍待验证,虚拟世界的繁荣也正在消耗大量现实资源。两个领域的发展 都为今日创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面向未知探索的代价却还无法衡量,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如何理解和回应这些发展方向?



安住当下

Material Living

策展人 : 赵蓉(设计互联),柯鹿鸣(英国 V&A 博物馆)

助理策展人 : 张睿(设计互联)

空间设计 : 深圳市十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今天我们所说的建筑至少有两种意涵 :一是为满足功能而建造的空间,如同我们居住的房屋, 牢固、好用、节约,让人们赖以生活而产生快乐 ;二是我们在许多历史建筑中体会到的,那种借用自然、技术、艺术综合而生的物质创造,由材料的质感、光影的变化、雕刻的艺术、 使用的痕迹渲染出朦胧意境,令人产生联想。


对于前者来说,材料铺的平整、结构扎实,就能满足建造的要求,但后者却对居住在其中的人更为重要。 人们在与建筑相伴的过程中,会观察到比例、纹路、光影和磨损的物性,对建筑是一种综合 的欣赏,对物的体会令人回归认知的本能,并会随之产生情感。建筑是功能的产物,但同时建筑也是具体感性的,所以它既存在于行业知识结构内,又能通过诉诸人的情感与本能,去感化行为习惯、延续文化并焕发人们的感受和想象力。这对我们在今天重新理解建筑的价值 具有启发意义。 

 

▲ “安住当下”单元部分作品

本次深双材料展策划以“安住当下”为主题,邀请 12 位建筑师、艺术家进行回应,并为此次双年展编辑了材料库,希望对建筑的功能和情感价值进行一次平行相向的探索。展览中的创作理念涉及人与材料相关的品质、感受和共生关系等,实践了新材料的可能性,也以作品启发新视角,延展了关于建筑材料的问题,探讨我们能否借用自然、技术、艺术等广泛的媒介, 实现更综合的创造。 深双一直都有对区域人居文化进行深入观察的愿望,而新材料与环境保护是目前社会关注较多的领域。尽管环境保护对延续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今天城市发展的重点,但人们也需要在平衡地区、国家发展的前提下,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课题无疑需要更多人的认同和参与,才能实现改善,正如同当下很多设计师、院校已把危机、 变化和不确定性作为工作使命。在此,我们期待这些努力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多样的方法, 从混沌中揭示新事物发展的方向。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展览!




赵蓉 

设计互联\

设计互联总监,自 2012 年起负责招商局集团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 与艾伯特博物馆 (V&A) 合作项目,创办“设计互联”,负责机构的研 究及发展,主持策划《数字之维》(2017)、《造物新世代》(2018)、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2020)、《源于自然的时尚》(2020)、《不完美:加埃塔诺·佩谢个展》(2021)等展览。



柯鹿鸣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柯鹿鸣(Brendan Cormier)是英国 V&A 博物馆的资深设计策展人。他主持了深圳设计互联旗下 V&A 展馆的策划,并策划了大型展览《汽车:为现代世界加速》。在加入V&A 之前,他曾任《Volume》 杂志编辑,长期为多家建筑刊物撰稿。




造世练习

Transworlding

策展人 :陈旻

空间设计 :深圳市十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造世练习”单元部分作品

电子游戏,或基于游戏引擎的虚拟世界\虚拟环境是一种强大的运算机器,可用于构建现实世界建筑的数字基础设施,探讨一种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看到一系列有关生态系统、计算机媒介和城市建设的提问练习。部分作品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人类世的时间尺度中对城市建造模式展 开无尽的探索。部分作品将背景设定在一场巨型灾难发生之后,以模拟经营和策略类游戏的方式邀请观众参与讨论灾后重建的问题,追寻另一种社区和城市的伦理构建模式。部分作品试图例证,我们可以将虚拟世界的游戏知识和经验带回到日常生活,以游戏的方式介入城市空间生产的现场,改变既定的世界构建语法。最后,本展览希望对现有的“元宇宙”生发机制提出疑问,提出虚拟世界不应该是现实物理世界的原样复制,而是应该被看成一个全新的社会 交互环境;元宇宙的虚拟材料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可交互的、实时流变的数码物,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功能等问题应在第一时间提出。




陈旻

陈旻,策展人,写作者,艺术学博士,曾留法十年,其实践和研究方 向涉及历史与图像学、游戏与艺术、超现实主义与欧洲先锋派等问题 域。她是 Hyundai Blue Prize 中国青年策展人大奖 2019 年获得 者,曾参与策划《游戏社会:狼、猞猁和蚁群》(HBP 获奖展,2020 年)、“Inter-World-View”(2019 年)、“首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 (2019 年)、“致睡神——诗歌行为之夜”(2019 年)等展览,文章 见刊于《新美术》《中国摄影》《艺术界 LEAP》《信睿周报》《艺术当 代》《澎湃》《黑齿》等。其艺术创作曾于中国港口博物馆、OCAT 研 究中心、法国 Villa Pérochon 当代摄影艺术中心、集美 x 阿尔勒 摄影节、连州摄影节等机构展出。





 似曾相识 

Have we met?

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


委托人:陈伯康 (Aric Chen)(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 艺术总监)

项目主管:Francien van Westrenen(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

策展人: Klaas Kuitenbrouwer(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Ellen Zoete(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

制作人: Azinta Plantenga,廖文熙,庄明昱, 黄亦杨, Lara Ippolito(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

空间设计:Mur Mur Lab

平面设计:Gailė Pranckūnaitė & Mislav Žugaj

文字:Jack Eden


展览由荷兰教育、文化与科学部支持,并获得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支持。展览首次于第23届米兰国际三年展展出。


 

▲ “似曾相识 Have we met?”展览现场

人类与非人类的共存地 为回应本届深双的主题,“似曾相识”提倡以全新的方式理解地球,即将地球视作植物、微生物、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共享空间。为了应对地球当今 面临的环境危机,我们必须彻底反思类似“地球是为了被人类剥削而存在”这样的观念。


“似曾相识”探讨了重新校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关系所必需的态度、组织工具和技术。 鹿特丹的一个城市街区,荷兰东部乡村的一个再生农场,一个废弃的北海油井,以及我们正身处的这个展览场址:这四个具有生态多样性的场地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物种间关系的可能性。自然研究习惯上依赖于定量数据,但是否可以改变这一惯例,以便对人类和非人类如何学会分享空间和合作获得 更深入的洞见?整个世界,或多或少,都被人类的政策和工具所触及,所以,也许是时候研究这些政策和工具在何处生效,以及它们将如何促进多物种的共处。“似曾相识”呈现了一系列可能的协作工具,这些工具由跨艺术和设计、农业、数据和海洋科学领域的从业者开发。


▲ “似曾相识 Have we met?”子板块部分作品(滑动查看更多)


荷兰 Het Nieuwe Instituut

Het Nieuwe Instituut是一所位于荷兰鹿特丹的建筑、设计和数字文化的国家博物馆。Het Nieuwe Instituut专注于重要的社会发展,如住房短缺、能源转型、人工智能的崛起、流动性和公共空间的使用。包括建筑师和数字制造者在内的设计师,可以对这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Het Nieuwe Instituut展示设计师的作品,使人们相互触达,并收集、发展和分享知识。





 再寻他乡 

Alternative Planet

策展人:王子耕

助理策展人:陈滢潇

空间设计:PILLS工作室

 

▲ “再寻他乡”展览现场

▲ “再寻他乡”部分作品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再寻他乡”通过一系列推测性影像作品的呈现,为我们构建了不同 宇宙观下的世界遐想。自然、人类、技术、文化、历史在一个个虚构 的世界中被重构、破碎、扁平、聚合,在一片荒芜的未知之地生长 出一个个平行的“他乡”时空。 数字档案的回忆,虚拟世界的城市生活,极端气候下的自然重塑, 宇宙的运行规律,影片以寓言式的全新视角呈现了过去、未来无数 种路径与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世界可能的运行方式,为我们 指向了关于明日他乡的解决方案。




王子耕 

PILLS 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候选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曾任雪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校外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技术、建筑展览、建筑媒介与叙事。






 寰宇城市 

Cosmic Cities

策展人:王子耕,翁佳

助理策展人:陈滢潇

空间设计:PILLS工作室

 

▲ “寰宇城市”子板块部分作品 

《水宇宙观 雨房子》©FrankanLisa

组成城市的不仅是建筑物和街道,更是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聚集与流动。是这些活性系统将城市与地球的生态机制联系起来。从人类中心的视角,物质、 信息、能量的交流不过是城市中建筑物和街道的背景,往往被人们忽视。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人类不仅要依靠可持续建筑技术,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 ; 从长远来看,人类也应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考方式,探索后人类语境下,多种宇宙观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寰宇城市”邀请建筑师从超越人类的视角来观察城市,以宇宙的缩影展现城市的隐藏维度。基于目前国际上关于后人类、人类世、非攫取型建筑、自然的权力、多物种城市化和人工智能的讨论,我们挑战人类与非人、城市与乡 村、自然与人工、生产与消费、原材料与废料以及建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 从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角度,每种媒介都可以是一个微观宇宙。就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笔下,由不同的隐藏城市所拼凑出的威尼斯,当人们经由不同媒介构成的微观宇宙进入深圳,便会发现,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中,也可以看 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寰宇城市”板块中的九组参展建筑师分别从太空、植物、声音、空气、能源、垃圾、土壤、水、家用电器九种宇宙观,来描绘深 圳。参展建筑师们将注意力从建筑的物质形式转移到建筑的过程上,通过后人类的视角来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未来。




王子耕 

PILLS 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候选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曾任雪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校外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技术、建筑展览、建筑媒介与叙事。



翁佳

青年学者,耶鲁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候选人,持有耶鲁大学媒介与电影研究认证,她目前也是“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的附属研究员。她的研究从管道的技术史出发,讨论二十世纪的信息技术如何 通过建筑调控能量与热。





 做-共栖之地 

do it- co-habitats

策展人 : 曹丹,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助理策展人 : 郭鹤天

项目协调 : 黄怡雯

视觉设计 : PAY2PLAY

特别鸣谢 : Chanel

 

▲ “做-共栖之地”展览现场

1993 年,知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与法国艺术家贝特朗·拉维埃、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巴黎的一家咖啡店讨论如何打造一个更开放、包容性更强的展览模式,并引申出了围绕自己动 手实践或按照艺术家设计的方案进行创作的展览。他们想做“像乐谱 一样可以多次呈现”,公众能以不同形式进行诠释的展览,do it 的概念由此诞生。 

 

©孙晓曦

▲ “做-共栖之地”子板块部分作品(滑动查看更多)

2021 年,现任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和资深艺术媒体人曹丹合编了《做——中国 2021》,该书邀请了 108 位华裔当代艺术家参与,让艺术家向公众展示了他们 do it 的方案,并启发后者参与实践。本届深双,do it 项目以“co-habitats 共栖之地”为主题,邀请 44 组中国当代建筑师与艺术家,以观念性的方案来共谱他们对人类与 周遭环境共生和共存的理解、愿望和行动 , 并持续传递do it 的理念。展览方案构建出一条“想象通道”,这个意识通道不仅是一个容纳了 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多维度思考的开放平台,强调人人皆是生态建构的一分子,同时也将以一种极具日常性与互动性的方式邀请观众参与其中,通过某种诗意的方式回应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城市生息”(Urban Cosmologies)。展览同时着眼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对策, 以建筑、艺术对话城市空间的“双碳”发展,以多元的表达勾画可持 续城市的未来图景。




曹丹

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纪录片导演。90 年代初曾任职广东省白马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1998 年至 2012 年移居法国巴黎,从事艺术、设计、纪录片等工作。2012年至 2017年,担任两份中国和国际艺术的权威出版物《艺术界》《艺术新闻 \ 中文版》的出版人,同时以策展人和艺术顾问身份,为国际和国内品牌策划与实施在中国的艺术活动。2018年初创办ARTEMISIA机构,致力于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和科技等跨学科协作,促进公众、品牌与艺术的链接与互动。2019 年始,担任超媒体传播(原现代传播集团)艺术平台总裁, 兼《艺术新闻 \ 中文版》《艺术世界 ArtReview China》《LEAP艺术界》出版人。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伦敦蛇形画廊

汉斯·乌尔里希·欧布利斯特是著名策展人,现任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此前,他曾担任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自1991年他策划的首场展览《世界之汤》(“厨房展览”)以来,他已策划了300多场展览。欧布利斯特的近期作品包括 :《策展之道》(2015);《地震时代》(2015);《艺术家的生活,建筑师的生活》(2015);《世界性》 (2017);《完全其他的某个地方》(2018)与《雅典对话》(2018)等。





展场特点\



Q:寰宇对话板块在我们主展场的D栋,这栋建筑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策展的时候是否有什么根据建筑的特别考量?



“虚实相生”(Virtual & Reality)

单元空间展陈设计探讨了物质和虚拟的关系;“安住当下”与“造世练习”两部分在开放的展厅空间中混合呈点状阵列,一方面隐喻现实中的矿山, 它既是材料的来源,也是人们对物质资源索取的物证;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座虚拟的矿山,暗示着虚拟世界中数码“挖矿”等行为对现实中资源的大量消耗。


▲ (滑动查看更多)

 

▲ 空间设计:十间设计工作室 studio10

主管合伙人:周实

团队成员:莫纯煇、赵津汝、包嘉晓(项目助理)、董盈希(实习)、杨姝娜(实习)、马乐驰(实习)、何佩伦、吴永义、陈菲菲(项目助理)



Studio 10

Studio 10 | 深圳市十间设计有限公司于2017年由周实女士创立,是一家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多元化设计工作室, 立足于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城市,致力于提供高度定制化、高品质的精品建筑、室内、产品及其他创意设计服务。




“似曾相识”(Have we  met?)

单元展陈设计以“折叠”为基本动作回应场地中复杂的工业管线,考虑不同展览物件多样的陈列方式,最终呈现为一组日常的“家具组合”。 “不需要任何掩饰,也不需要任何修辞,按照最基本的方式,反而可能实现最终的平衡。”


▲ (滑动查看更多)

 

▲ 空间设计:又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Mur Mur Lab


Mur Mur Lab

Mur Mur Lab由建筑师夏慕蓉和李智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是以建筑学为内核,并致力于让建筑学回归日常、走向大众的实验型先锋事务所,是Frame眼里的“Chinese Whispers”.




“再寻他乡”(Alternative   Planet)

展陈设计从寻找另一个家园的叙事出发,在空间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错置时空。   当时间快进,工业留存的罐体和管道间蕴育出新的生命,杂草丛生。 艺术家们当下关于未来的想象如陨石一般遗落在此,掩埋在荒野中, 数字画面依旧闪烁着畅想。


▲ (滑动查看更多)

 

▲ 空间设计:PILLS工作室


PILLS 

PILLS是由王子耕创立的一个以当代空间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建筑工作室。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建筑与城市设计、装置与艺术作品、策展与建筑策划、影像与多媒体制作、独立出版等思辨性实践。希望以更具思辨性的方式重新定义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的议程,并以多种方式观察和介入当代文化,更深入地探讨空间生产背后的机制,并尝试勾勒出当代世界的图景与人的生存状态。




“寰宇城市”(Cosmic   Cities)

展览的灵感来自于伊塔诺·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每座寰宇城市都将占据一个结构单元。有些单元有遗留的发酵罐,有些单元则有天光,有些单元有过滤管线穿过。单元与单元之间将由展墙隔开。穿越每一个单元, 随着作品的一一揭晓,观众会解开埋藏在前言的谜语:所有的微观宇宙观都指向一座城市——深圳。


▲ (滑动查看更多)

 

▲ 空间设计:PILLS工作室


PILLS

PILLS是由王子耕创立的一个以当代空间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建筑工作室。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建筑与城市设计、装置与艺术作品、策展与建筑策划、影像与多媒体制作、独立出版等思辨性实践。希望以更具思辨性的方式重新定义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的议程,并以多种方式观察和介入当代文化,更深入地探讨空间生产背后的机制,并尝试勾勒出当代世界的图景与人的生存状态。




“做-共栖之地”(do it- co-habitats)

项目展陈设计以啤酒厂留存的工业管道墙面为起点,叠加do it 标志性的橙色墙面,通过一个个方形窗洞的形式语言,形成一个个相互连通的窗口。观众在穿越   do it 的想象长廊,领略四十余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畅想方案之时,也可以透过工业遗址的记忆窗口,视线和声音在两堵平行的墙面之间交互和蔓延。  


▲ (滑动查看更多)

▲ 空间设计:PAY2PLAY、PILLS工作室


PAY2PLAY

PAY2PLAY是孙晓曦与王琅创立的小型平面设计工作室。成立于北京。PAY2PLAY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具有创意性和精准的设计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出版物设计、品牌形象、展陈设计,包装设计。联合创始人孙晓曦入围Hublot Design Prize 2022,PAY2PLAY的作品曾获东京TDC提名奖、澳门设计双年展金奖、D&AD优异、中国最美的书、Award 360°年度最佳文创和书籍设计、GDC评审奖等。PAY2PLAY被包括It's Nice That、ICON、Communication Arts等国际媒体报道。


PILLS

PILLS是由王子耕创立的一个以当代空间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建筑工作室。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建筑与城市设计、装置与艺术作品、策展与建筑策划、影像与多媒体制作、独立出版等思辨性实践。希望以更具思辨性的方式重新定义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的议程,并以多种方式观察和介入当代文化,更深入地探讨空间生产背后的机制,并尝试勾勒出当代世界的图景与人的生存状态。





图片©UABB 摄影:胡康榆




观展指引\


展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开展,每周一闭展


周二至周四 

10:00  - 18:00 (17: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 

10:00  - 21:00(20:00停止入场) 


展览无需预约,欢迎大家到场观展。


  交通指引:



主展场:

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昌路9号


公共交通:

地铁5号线/7号线:太安站E出口

地铁5号线:布心站B出口

公交:东昌北站、太白路中站




■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主题:城市生息 | Urban Cosmologies

主展场:深圳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昌路9号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1日 至 2023年03月

分展场:前海合作区、南山区南头古城、龙岗区国际低碳城、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坪山区大万世居、深汕特别合作区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执行单位:广东粤海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深圳市双年展公共艺术基金会、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专项资金支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总策展人:鲁安东、王子耕、陈伯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