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预告 | 青年学者论坛——万物皆流 Fluid Ecologies
青年学者论坛一
万物皆流 Fluid Ecologies
2023/03/04 上午 & 2023/03/05 上午
10:15-12:30
主展场报告厅(深圳粤海城·金啤坊D1栋B1层)
* 观众进入展场需预约,活动无需报名,可直接空降现场。
关于论坛\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城市生息(Urban Cosmologies)”为主题,旨在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从观念和实践上反思建造与物质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无论我们愿意与否,西方启蒙时代出现的人类中心的宇宙观已经限定了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条件,因为这个宇宙观不仅是观念,更具有物质性。从原材料开采到环境控制,人类中心的宇宙观通过技术和建造传播。
▲ 关岛电缆 © Nicole Starosielski
本次论坛以建筑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为主题。在强调建筑中不断流动变化的媒介的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建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并为西方之外的文化寻找更自由,更多元,也更平等的存在方式。
▲ 东德援建的东非桑给巴尔集体住宅项目Kilimani © 刘烨
追寻新的宇宙观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我们设计与研究的对象。论坛希望从物质、材料与物质性出发,将建筑学的主体从建筑形式转换为与建造和环境控制相关的物质。论坛围绕“管(pipe)”和“热(heat)”两个主题展开,前者关注建筑中的控制物质流的基础设施,后者侧重讨论温度在沟通技术系统、建筑形式与权力网络中的角色。
▲ 加拿大某住宅热成像图 © François Tardy & Bruno Lee
当今新物质主义(new materialism)、后人类(post-humanism)与环境媒介(environmental media)的思潮,让我们意识到理念和物质密不可分。论坛聚焦物质性,并非意味着对建筑学中较为传统的主题——诸如表现与形式——的排除,而希望强调任何表现与形式均无法脱离物质而存在。物质是建筑,也是人类,存在的条件。
主旨演讲嘉宾\
姜宇辉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前沿与跨学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政治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政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哲人》杂志中文版主编。《法国哲学研究》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电影哲学和媒介理论。译作有《千高原》,《普鲁斯特与符号》。专著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画与真》等。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也在三联中读开设一些哲学普及栏目。
杨北辰
杨北辰是一位生活于北京的研究者与策展人。他目前担任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同时是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思想委员会(Thought Council)成员之一。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他的研究兴趣侧重于在当代复杂的技术&生态语境中探讨运动影像的可能性,致力于以激进的媒体考古学模型进行关于另类现代性问题的思辨,并强调以新物质主义的立场重新诠释历史与地缘政治。其策展实践与跨学科的学术方向相辅相成,策划过的项目包括“新冶金者”( 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微纪元”(Kulturforum,柏林)、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交融的激流”(广东美术馆,广州)、“牛皮纸包裹的月亮”(荣宅,上海)等。他曾于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主持了一项为期三年、围绕中国运动影像艺术的学术项目,并为之策划了三个研究性展览:“反投影:中国早期录像艺术中的媒体雕塑”(2019),“具身之镜:中国录像艺术中的行为与表演”(2020)以及“无独有偶:影像及其扩展领域”(2021)。他于美凯龙艺术中心规划了为期三年的研究性展览项目“谁拥有自然?”,第一章“多物种之云”已于近期开幕。他亦曾为多位艺术家撰写过图录文章,包括曹斐、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奥玛·法斯特(Omer Fast)、何子彦、王拓等。其个人学术专著《作为档案的电影》即将付梓。
圆桌嘉宾\
冯骏原
冯骏原是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艺术家、写作者。曾获复旦大学物理学士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硕士。他近期参加的展览与项目包括“忍不住转身”(中间美术馆,北京,2020)、“此地有狮”(798艺术中心,北京,2019)、“长征计划:违章建筑III——特区”(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18)、“Parentheses”(David Nolan 画廊,纽约,2018)等。2019年于北京歌德学院德国文化中心与张植蕙共同策划展览“还要什么自行车”。2021年于香港Para Site与李佳桓合作策划展览“溢流地”(2022年巡回至UCCA沙丘美术馆)。他是2018年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其写作见于e-flux architecture,frieze,Artforum,Flash Art,《黑齿杂志》和《艺术界》。
刘烨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社会学博士候选人。曾先后于中山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学习人类学与社会学,并拥有建筑学背景。刘烨对建筑、地理、 帝国、第三世界、去殖民政治、冷战/全球六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性等议题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的博士论文着力于发掘 1960-70 年代中国在非洲热带地区的建筑援建史,并由此尝试关于社会主义在去殖民政治中的历史位置的理论重构。刘烨的课题得到了Andrew W. Mellon Integrative PhD Fellowship等研究项目的支持。
蒲仪军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建筑遗产》学刊运营编辑,组稿人,中勘协传统建筑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工艺美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遗产保护及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有《都市演进的技术支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布拉格建筑地图》(同济大学出版社,2022)。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发表论文多篇。
谭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全英语课程协调人,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职业人士(LEED AP)。1978年出生于上海,2014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建筑与城市设计博士学位,密歇根大学(UMich)建筑学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长期从事交通与绿色基础设施牵引下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实践,“基础设施建筑学”概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同时进行现当代建筑历史及其理论研究。其创意作品曾展出于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韩国“首尔建筑与城市双年展”、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OCAT)建筑专题展等。近期出版著作《邻里范式——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合作出版著作《现代意匠》等。
王灏
佚人营造主持建筑师。200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2006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在上海设计中心举办“自由结构—中国新民居”个展;同年获德国BAUWELT处女作奖。2015年至今,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客座讲师。2016年参展第15届威尼斯双年展。2021年获得首届“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青年探索奖。他也是“建造学社”的创始人之一,建造学社是力图重造民居营造的民间工作营,倡导民居研究以及木构设计。
曾若晖 Jiat-Hwee Chang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的副教授,他也是该系历史、理论和批评组的负责人。他是《热带建筑谱系》(A Genealogy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的作者。殖民网络、自然和技术科学》(2016 年),该书获 2018 年国际规划史 学会(IPHS)图书奖,并入围 2017 年欧洲东南亚研究协会人文图书奖。他还(与 William S. W. Lim)共同编辑《非西方现代主义的过去》(2011),(与 Imran Tajudeen)共同编辑《东 南亚的现代建筑:翻译、认识论和权力中的问题》(2018)。目前曾若晖是加拿大建筑中心/ 梅隆基金会 2017-19 年的研究员,研究亚洲的空调、建筑环境和热治理的跨国历史。
讨论嘉宾\
王子耕
PILLS 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曾任雪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校外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技术、建筑展览、建筑媒介与叙事。
杜鹏展
现任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总建筑师,美国纽约州执业建筑师,AIA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并取得美国 LEED 绿色建筑认证资格。1999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2 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师从普利茨克奖得主 ZAHA HADID 并获得建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职于普利茨克奖得主 Kevin Roche 事务所、纽约 FXFOWLE 、NBBJ 事务所, 2013-2016 年在 PCPA(西撒佩里 Cesar Pelli)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副总监和资深建筑师。
主持人\
翁佳
建筑与城市设计师、策展人、和研究者。她目前正在耶鲁大学完成她的建筑历史和理论方面的论文。她的研究通过技术元素,如建筑管道中的控制阀,探索生态设计和新自由主义当下之间的脉络。她持有耶鲁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项目的认证证书,同时也是道器研究网络的附属研究员之一。她的文章见于 Thresholds、《建筑师》、《UED》、ACSA 2019年年会论文集,《前沿心智文集》。她的设计研究贡献出现在许多竞赛和展览中,包括Jacques Rougerie竞赛(一等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6、2018、2021)和OCAT上海画廊的基建江山展(2016)。她的博士研究得到了Franke跨学科研究奖学金的支持。
莫万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青年建筑评论人、策展人,英文建筑期刊《Architecture China》执行编辑。她曾在《建筑学报》、《时代建筑》、《美术观察》、Retrospecta等学刊多次发表文章。曾策划“甜蜜的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止物”(北京OCAT研究中心,2018)、苏州国际设计周“姑苏·亭”单元(苏州平江历史街区,2021)等展览,并担任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2017)、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18)、“木构复兴”(K11 chi美术馆,2020)等展览助理策展人。她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于耶鲁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活动流程\
3月4日
10:15 - 10:20
总策展人致辞
王子耕
10:20 - 11:00
主旨演讲
姜宇辉
失去鲸鱼的歌唱,人类将会怎样———平滑的海洋,纹理化的管道,与世界化的音乐
11:00 - 12:00
圆桌 - 管 PIPE
王灏
仪式性水系
蒲仪军
管道:建筑现代性的技术
谭峥
现代性的地宫:地下基础设施与其城市的建构学
12:00 - 12:30
圆桌讨论
姜宇辉、王灏、蒲仪军、谭峥、王子耕、杜鹏展、莫万莉、翁佳(圆桌主持)
3月5日
10:15 - 10:55
主旨演讲
杨北辰
熔炉时刻:影像热病与作为媒介的温度
11:00 - 12:00
圆桌 - 热 HEAT
曾若晖
基础设施热治理:在亚洲人类世为建成环境降温
刘烨
历史之热:第二次热带问题与其解答者
冯骏原
热成像和热体制:建筑表皮、法证学、生命政治
12:00 - 12:30
圆桌讨论
杨北辰、曾若晖、刘烨、冯骏原、莫万莉、翁佳(圆桌主持)
线上直播\
UABB抖音号\
提前关注UABB抖音号,论坛开播随时知
1.保存图片至相册
2.打开抖音搜索页扫一扫
群岛|Archipelago视频号\
提前关注群岛|Archipelago视频号
1. 保存图片至相册
2.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观展指引\
展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开展,每周一闭展
周二至周四
10:00 - 18:00 (17: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
10:00 - 21:00(20:00停止入场)
交通指引:
主展场:
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昌路9号
公共交通:
地铁5号线/7号线:太安站E出口
地铁5号线:布心站B出口
公交:东昌北站、太白路中站
第九届“深双”地图 :
■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主题:城市生息 | Urban Cosmologies
主展场:深圳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昌路9号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1日 至 2023年3月
分展场:前海合作区、南山区南头古城、龙岗区国际低碳城、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坪山区大万世居、深汕特别合作区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执行单位:广东粤海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深圳市双年展公共艺术基金会、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专项资金支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总策展人:鲁安东、王子耕、陈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