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辩论落幕:有序的辩论谁更有戏?
*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10月22日晚上9点,2020年最后一次总统辩论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贝尔蒙特大学举行。
本次辩论由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 News)的驻白宫记者克里斯丁·韦尔克(Kristen Welker)主持,总统辩论委员会为本次辩论设置了六个议题:控制疫情、振兴美国家庭、美国种族问题、气候变化、国家安全和领导能力。
01
议程博弈:麦克风、外交政策与主持人
经历了第一次被媒体认为“不忍直视”的混乱辩论、特朗普确诊新冠肺炎导致第二次辩论取消等一系列波折之后,现任总统、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和前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在选前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辩论如期进行。为了确保辩论双方的安全,两名候选人在辩论前都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早在正式辩论之前,双方便已围绕辩论的议程展开了一系列的博弈:首先是总统辩论委员会(CPD)针对第一次总统辩论中特朗普频繁打断拜登发言、超时发言的情况作出了规则上的调整。据CNN报道,如果候选人继续在其规定时间之后发言,委员会将“有权将麦克风静音。”虽然这一规定对于两名候选人都有效,但特朗普的团队认为这一规定显然是针对特朗普制定的——在周一一封寄给总统辩论委员会的一封信中,特朗普的竞选经理比尔·斯蒂芬(Bill Stepien)称这个规则是“不可接受的……完全偏向拜登。”并督促委员会放弃这个决议。
斯蒂芬对委员会的抱怨不止于此:据《国会山报》(The Hill)报道,斯蒂芬同样质疑主持人议程设置的公正性,认为最后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将外交政策作为其“核心辩题”是一项“长久的传统”,委员会抛弃这个传统是一项明显的“亲民主党行为”,目的在于“让拜登得以回避其糟糕的外交记”——显然,在斯蒂芬看来,这一议程设置让特朗普没有办法继续夸耀他的外交政绩,进而继续以“北京拜登”攻击拜登。
除了特朗普的团队之外,特朗普本人自然也“不甘寂寞”,虽然此前他一直在各种场合对本次辩论的主持人克里斯丁·韦尔克大加赞扬,但当她拟定的六个辩论主题不符合他的需求时,他又转而在推特上攻击韦尔克“极度不公平,”跟那些“假新闻”的媒体人一模一样。不过尽管如此,特朗普还是表示自己会出席辩论。
特朗普指责韦尔克:“她一直很糟糕&不公正,就像其他假新闻的记者一样。但我依然会参与这场游戏!人民会知道的!看看史特夫·斯卡利最近怎么样了?”。图片来源:推特。
02
辩论回顾:针锋相对,互爆黑料
最新的辩论规则中的“将麦克风静音”的权力让整场辩论显得比之前有秩序了许多,尽管很多时候特朗普在超时之后依然会继续试图发言,但总体来看辩论是有序进行的。然而在具体话题上,拜登和特朗普并没有放过彼此。
●应对疫情 ●
特朗普的回答几乎套用了他之前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的“模板”:根据某个模型,美国本来应该死去超过两百万人,目前二十多万的死亡病例已然是他控制得当的结果;在疫情一开始,他就迅速展开行动,拒绝中国人员入境,而近来的新增数据已经显著下降……但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他在旧“模板”中加入了两个更具吸引力的内容:一是他通过自己迅速从新冠肺炎中痊愈的经历暗示新冠肺炎可以“非常非常快地痊愈”;二是宣称疫苗很可能在“几周之内”被研发出来,由军队派发给美国人民。当然,在主持人韦尔克问他这个时间是否是“一种保证”的时候,特朗普又改口说“这并不是一种保证,但我们的医药公司的工作非常出色……至少在今年年底就会成功。”
即使特朗普已经抛出了对疫苗的承诺,拜登接下来的发言中对特朗普的职责依然十分尖锐。针对特朗普所说的“人们应该学会适应新冠肺炎”,拜登讽刺称“人民只会死于新冠肺炎。” 同时,他列举了美国疫情的每日死亡数据和新增病例,称 “一个没能控制疫情、造成二十多万美国人死亡的总统不配继续成为总统。”拜登称,如果他当选,他会确保每个美国人都佩戴口罩、在安全的时机重启学校和经济。
●国家安全 ●
韦尔克向两位候选人 提问道:如何阻挡伊朗、俄罗斯等国干涉美国选举的行为,但很快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两个候选人对对方的攻击。
拜登称特朗普给中国的纳税数目是给美国纳税数目的“数百倍”、在中国有一个秘密的银行账户;而特朗普反过来称拜登和他的家人利用他的权力从乌克兰、中国和俄罗斯赚取了无数财富。在主持人试图将话题引向两人将如何“让中国赔偿”时,两人依然没有停止互相指责。
此后,在关于朝鲜问题上,特朗普称在自己的任期内他建立了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良好关系,而此前奥巴马政府觉得“朝鲜是个问题”是因为金正恩“不喜欢奥巴马”;拜登对特朗普强调“跟一个外国领导人保持良好关系”很重要的发言做出了尖锐地讽刺:“这就如同在纳粹侵略欧洲前跟希特勒保持良好关系。”
图源:Politico
●振兴美国家庭 ●
在这个话题上,拜登比特朗普有着更多的优势:他只需要在奥巴马医改的基础上推出“拜登医改”,利用医疗护理和医疗救护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来支持低收入人群获得更低的治疗费用。同时像民主党2020年党纲提出的那样,建设更多的社区医疗中心和乡村医疗中心以完善医疗系统的覆盖。
相对而言没有更具体的医保政策的特朗普再次重复了上次辩论中对拜登的攻击,将激进派民主党人桑德斯的政策跟拜登捆绑在一起,用“社会主义医保政策”称呼拜登的医保计划,而拜登讽刺称“特朗普像是在跟其他人竞选(指桑德斯,笔者注),我才是他的对手,我击败了其他人,我跟他们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当晚辩论气氛的最高点之一发生在关于特朗普强行分离移民家庭的父母和小孩的政策上。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这个问题上拜登“表达出了他在整个辩论过程中的最愤怒的情绪”,一遍遍地强调特朗普的行为是“犯罪”。尽管特朗普称是奥巴马政府“制造了关押孩子的笼子”以及那些孩子在他的政府下“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依然很难正面回答拜登对他的“在边境上让父母与孩子分离”政策的质疑,只能再次将话题引向对移民的攻击——两人在这一话题上的分歧过于巨大,以至于主持人韦尔克不得不一遍遍地打断两人。
●种族问题 ●
在这之后的“种族问题”话题则有点像双方继续重复自己在各种竞选广告中宣传的内容:拜登利用自己与非裔家庭、社区良好的关系与记录来唤起自己与少数族裔的共情;而特朗普则继续强调自己是“有史以来为黑人社区做过最大贡献的总统”,指责奥巴马政府没有像他一样为黑人学生提供长期的资助计划……由于麦克风被静音,在特朗普发言时拜登摆出了极尽嘲讽的表情来表达对特朗普言语的抗议。
而在之后拜登对特朗普制造种族不平等、暗示特朗普是个种族主义者的过程中,拜登看向摄像机对观众说“你们知道我的人格,也知道他的人格,你们知道谁说的是真的。”当主持人同样就特朗普的种族歧视记录时,特朗普更是直接宣称“我不知道这里的观众有哪些人……但我一定是这个房间里最不种族主义的人。”
●气候政策 ●
最后一个实质性的辩题的主题是气候变化,这也是特朗普和拜登分歧最大的政策之一。特朗普在2016年时宣称气候变化是“中国的骗局”,在当选后立马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而拜登则一直强调自己会实行“绿色新政”。而在辩论中,特朗普称自己不会为了气候变化“牺牲数千万个工作岗位”,拜登则辩称自己的新政会带来更多的、报酬更优渥的工作,且主流的工会都支持自己的行动。
紧接着,拜登语出惊人称“石油工业污染了环境……我会停止对石油工业的补助,将之转给清洁能源,逐渐让国家远离石油工业。”——考虑到美国石油产业的巨大影响,即使对一个环保主义政客而言,这样的发言也同样大胆,特朗普显然视拜登的这一发言为“惊喜”,马上质问他:“你有考虑过得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吗?”
这并非特朗普在辩论中第一次提及宾夕法尼亚州,作为2016年帮助特朗普胜选的关键摇摆州,宾州数次被特朗普提及,并且攻击拜登不考虑宾夕法尼亚州人民的利益:在论及能源问题时,特朗普甚至接连提及了“水力压裂法”(Fracking)这一采油过程——其被认为是一种不环保的油气开采过程,但对宾州来说非常重要,特朗普在辩论中称拜登的政策就是要“彻底禁止水力压裂法”。
●对非支持者选民喊话 ●
在最后,辩论以一个简短的回答作为结束。韦尔克向两位候选人提问:“你对不会给你投票的美国人说什么?”双方的回答都非常符合其一贯的风格:
特朗普说“我们现在拥有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无论是黑人、拉丁裔、没有文凭的人还是麻省理工的毕业生,所有人都拥有着最好的成绩,而这个人(指拜登)会毁掉这一切,那将是这个国家的悲剧。”拜登的演讲则放弃了对特朗普的直接指责:“无论你赞成或反对,我都是你们的代表,我们将选择希望而非恐惧,我们将选择前进……我们将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而这是你们过去四年所没有的。
03
各方反应:无法统一的辩论评价
比起第一场混乱而糟糕的辩论,舆论对本次辩论的评价明显正面了很多,所有媒体都同意的一件事是:由于规则改变,辩论显得更有秩序、打断对方的情况变少了,但多了更多的针锋相对。但除了这个“共识”以外,各方对辩论中双方的表现评价却大相径庭。
《华盛顿邮报》的头版文章认为,拜登为辩论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有效地“痛击”了特朗普过去的不良记录——尤其是在医保政策、族裔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和移民问题上;但右翼媒体《华盛顿观察家报》(Washington Examiner)却认为在整个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前副总统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尤其是在最近被曝光的“电脑门”事件上。
除了对候选人表现的评价外,在评价“谁赢得了本次辩论”这件事上,舆论也呈现了完全的两极分化。CNN的民调显示,超过53%的美国人认为拜登赢得了本场辩论,39%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赢得了辩论;而特朗普在辩论结束后接连发送五条推特记录网络上关于总统辩论的投票,在那些投票中均有超过90%的人认为他获得了胜利。
根据CNN的民调,53%的人认为拜登赢得了辩论,而39%的人认为特朗普赢了。图源:CNN
特朗普连发数条推特统计各种认为其大获全胜的“民调推特”。图源:推特
不过,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关于辩论胜利的民调在方法论和样本选取上并不严谨,大多都是在诸如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发布链接,很容易产生样本目标的偏差,因此,这些“民调”数据与其说是显示某种结果,不如说是一种表达调查者政治态度的方式。事实上,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最后一次总统辩论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4700万选民提前投票,创造了历史记录。
图片反映了各州提前投票数量与2016年的对比,紫色代表超过2016年,绿色代表没有,颜色越深,超过/未至比例越高。图源:华盛顿邮报
换而言之,已经有大量的选民已然做出了其最终决定——尤其是在那些“深蓝”和“深红”的州,无论在辩论中候选人表现如何,几乎都不会影响其结果。对于特朗普和拜登而言,最后一场辩论的竞选着力点仍然在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佐治亚和佛罗里达等摇摆州之上,期待通过改变对手在这几个州选民心中的形象来影响最后的结局。
参考文献:
1.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teractive Map.Retrieved from: https://www.270towin.com/
2.Michael Geheren:Leadership styles contrasted on debate state between President Trump and Democratic nominee Biden.Retrieved from: https://www.newsnationnow.com/politics/2020-debates/leadership/
3.Fhilip Elliott:The biggest moments in the Final Presidential Debate.Retrieved from: https://time.com/5903061/presidential-debate-live-updates/
4.Dan Merica:Debate Commission to mute candidates during their opponent’s initial responses to prevent interruptions.Retrieved from: https://edition.cnn.com/2020/10/19/politics/presidential-debate/index.html
5.Colby Itkowitz,Isaac Stanley:Final Biden-Trump meeting covers coronavirus,race,climate change.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lections/2020/10/22/presidential-debate-live-updates/
6.Emily Larsen:In more-civil debate,Biden still on defence.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news/in-more-civil-debate-biden-still-on-defense
7.The Washington Post:The U.S. has hit 100% of total 2016 early voting.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20/elections/early-voting-numbers-so-far/
8.Toluse Olorunnipa : Second Trump-Biden debate has fewer interruptions but more counterpunch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debate-trump--biden/2020/10/23/5b67a0d2-1478-11eb-bc10-40b25382f1be_story.html
微信编辑:潘弘林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xinyanyan@fudan.edu.cn或zhongmeihuxin@163.com。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