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大选临近,港口罢工浪潮会对选情产生什么影响?

何文翔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2024-11-13
*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

引言

10月1日至3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爆发大规模罢工潮,全美14个港口的运营受到影响,对美国供应链、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产生冲击。经过3天的短暂混乱后,劳资双方在涨薪和港口自动化等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并签署临时协议,罢工结束。
 
本次罢工由“国际码头工人协会”牵头组织,是该工会自1977 年以来的首次罢工。美媒数据称,工会85000 名成员中约50000人参与了罢工,结合航运上下游整体来看,本次罢工总计导致约105000名工人暂时失业。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下,如此大规模的港口罢工浪潮对全美经济社会影响如何?各怀心思与算计的利益群体如何博弈?临近大选投票期限下,这场“十月惊奇”事件又将如何冲击两党选情?

01

罢工始末与连锁反应


美国港口工人又称 “装卸工”(stevedores),负责处理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和邮轮上的货物。显然,这是易受自动化机械设备替代的岗位。自动化的浪潮夺走了一些工人的饭碗,也拉大了工种间薪酬差距。
 
对此,工会非常排斥自动化的起重机、闸门和集装箱运输等先进设备,指控其降低工人薪资福利和影响工作安全。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兼职港口工人年收入为25000美元,而正规的起重机操作员和主管年收入达300000美元。本次罢工集中在东部港口,与其自身薪资偏低也有关系。CBS News报道称,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工会工人基本工资为时薪39美元,而西海岸同行为54.85美元。
 
于是,本次罢工导火索便是工人加薪和港口自动化两项争议,对峙双方为组织本次港口罢工潮的“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ILA)与由航运公司、港口运营商和其他雇主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美国海事联盟”(United States Maritime Alliance, USMX),其向管辖相关港口的政府负责。东海岸与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的劳动合同正是由这两方牵头签署。
 
9月30日(周一)晚间港口劳工合同到期,由于续签协议条件未谈妥,次日(10月1日)ILA便组织码头工人罢工。


10月1日,ILA成员与支持者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邓多克海运码头外进行罢工纠察
来源:CNN

尽管美国港口大罢工早有风声传出,但由于规模庞大且许多企业尚未提前预判,各方快反应急措施仍捉襟见肘。运输业首当其冲,航运公司不得不临时转运大量集装箱,引起物流系统混乱。部分货船转航成功,但更多货船只能滞留在原定港口或在海上浮沉,苦苦等待罢工结束。期间许多货船涌入萨凡纳、诺福克和纽约等港口排队,部分货船直接打道回府,例如原定于10月1日停靠佐治亚州萨凡纳港的一艘集装箱船Stadt Dresden在港口罢工返回地中海,驶向位于埃及的停靠港口。
 
截至10月3日,滞留在美国东海岸主要港口外的集装箱船数量来源:路透社

运输业混乱立刻引起供应链成本大增。替代港口路途遥远,可用港口供不应求,导致海运价格攀升。海运压力也进一步传递至陆运,货车改道承接这些集装箱并执行更远的运输任务,燃油费和路费剧增。分析称,转内陆运输是原成本的10倍以上。罢工进入第三天(10月3日)时,全美物流系统已出现运转压力,CNBC的报道称“数千个集装箱被倾倒在错误的港口”“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额滞留在船上”。

供应链成本增加和货物供应受阻迅速波及基层货商,并引发缺货和涨价等可能。数据显示,本次罢工主要波及农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日用品、医疗物资等产品,沃尔玛受影响最大,包括马自达、斯巴鲁等汽车商和耐克等品牌商。对此,许多独立货商急忙与批发商合作寻求替代供应,同时有效管理库存,确保降低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

截至2024年7月,美国港口集装箱运载的货物统计数据
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尽管短期内物价尚未大涨、供应商承诺后续补货、美国商务部也发声称“供应量不会受太大影响”。但由于罢工结束前景迷茫,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城市仍出现消费者恐慌性哄抢的情况。各方能够尝试管控物价和物流,却难以控制消费者的信心与预期。沃尔玛前CEO比尔·西蒙(Bill Simon)分析称,美国民众哄抢物资比实际价格波动还可怕,“历经数年通胀后,美国消费者对涨价会迅速感到压力,这已经产生了寒蝉效应……他们心情并不好。”
 
罢工对经济形势与消费者物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时间长短,持续过久的罢工将引发累积效应,对经济运转产生巨大冲击。牛津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本次罢工相关港口负责35%的美国进出口总额,罢工将对GDP增长造成每周45亿至75亿美元的下滑。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称,港口罢工将使美国经济至少日损5亿美元;而如果罢工持续几周,损失将激增至日损20亿美元。

当地时间10月3日,佐治亚州萨凡纳港的港口工人正在罢工
来源:彭博社

所幸,各界担忧的长期罢工终究没有发生。当地时间10月3日,为期三天的港口罢工潮告一段落。ILA与USMX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已就工资问题达成初步临时协议,劳资矛盾暂缓。
 
协议双方各自给出了妥协条件。对于ILA方面,协议要求港口工人重返工作岗位,并提高工作效率(ILA曾放言:若强迫工人返岗,大家也不会认真工作);USMX方面,一是同意在六年内给工人加薪61.5%,基本时薪从39美元增至63美元。该涨幅是双方妥协的成果:低于ILA要求的77%,但高于USMA给的50%。
 
这一结果算是工人的胜利,毕竟61.5%的增幅已高于多数劳动合同,包括去年西海岸罢工结束后的协议合同。二是将把本周初到期的旧合同延长至2025 年1月15日,期间双方将继续磋商并确定最终加薪方案。对于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港口自动化,双方仍保有谈判空间。

02

浩大罢工声势之下的各方算计


1

港口劳资双方的攻守局势

航运上下游的旁观者明白罢工将如何冲击经济环境,但罢工局中人另有心思与算计。工人方面,除去对薪资的不满和对自动化趋势的排斥,广大劳力者还追求作为劳动阶级的尊严,同时向社会各界强调港口工人曾作出的牺牲与贡献,而大兴罢工并借此发声,便是很好的选择
 
罢工者试图塑造自己在国家繁荣和自动化浪潮下的“受害者”角色,并以此争取更多的福利与条件。面对记者的话筒,许多罢工者都会提及新冠疫情期间港口工人的付出,“我们日夜不停地在码头工作,我们尽力了,有些成员因感染病毒而去世”。他们称自己是保持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我们运输了你的一切”(we move the world)。因而,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我们并不贪婪,我们只是劳动人民”。

10月1日,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市,一名参与罢工的ILA成员接受CNN的采访
来源:CNN

作为工人意见领袖,ILA主席哈罗德·达吉特(Harold Daggett)在本次罢工潮中表现突出,主动向所谓“代表资本团体”的USMX发起声讨,一时间成为焦点人物,而此前在工会界和航运界外几乎无人知晓其人。《金融时报》评价达吉特视自己为代表“所有担心被机器人抢走工作的”美国工人阶级的“十字军东征英雄”。
 
对于薪资问题,达吉特指责USMX在新冠疫情以来“赚了数十亿美元却不愿分享”,认为结合航运业的利润水平,己方要求的77%薪资涨幅是合理的。对于港口自动化问题,达吉特坚称自动化机器会将港口工作岗位“赶出美国”,并指责USMX时常违反引入自动化设备的规定。对于其他福利,达吉特也强烈要求航运业界提高港口工人的医保、养老金和年金水平。
 
达吉特的儿子,丹尼斯·达吉特(Dennis Daggett)在纽约港的罢工纠察线上讲话称,“航运业始终适应创新,但我们永远不会适应机器人抢走我们的工作”,“机器人不纳税、不为社区服务、不会在社区花钱。但猜猜谁会这么做?国际码头工人协会!”

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领导人哈罗德·达吉特(Harold Daggett)
来源:《华尔街日报》

达吉特在本次港口罢工潮中表现亮眼,但也引来一些质疑与批评。不少人指责达吉特不顾大局执意煽动罢工,因为期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等正遭受飓风“海伦”的袭击,而罢工导致一大批食品药品无法运至灾区。达吉特还陷入了犯罪履历争议,包括2005年联邦法院对他和其他工会官员的敲诈勒索指控。还有人质疑达吉特究竟是工人还是资本家。资料显示达吉特在ILA的年薪高达90万,儿子也从ILA也获取了不菲利润。据称达吉特持有私人大游艇和宾利,埃隆·马斯克曾调侃达吉特道,“老兄,你的游艇比我还多!”

作为罢工矛头的USMX,在事件中也未如过往般克制。9月30日,USMX声明已将提议工资涨幅增加至50%以上,称双方自6月以来尚未进行过面对面会谈,抱怨工会方面“没有真诚地进行谈判”。10月2日,USMX直接向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提起对ILA的指控,认为工会没有认真谈判,并希望委员会发布指令要求他们回到谈判桌上。对于劳资纠纷的雇主而言,这是不寻常的做法,毕竟资方一般是被告者。
 
为避免直接与声势浩大的工会发生冲突,USMX虽有主动出击但多是非公开运作。美媒称白宫一直在与USMX保持频繁接触和密切沟通,拜登的幕僚与USMX董事会成员举行了多轮谈判。据美联社报道,白宫办公厅主任杰夫·齐恩茨(Jeff Zients)曾要求USMX在3号之前提出合适的报价,让罢工不至于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指“海伦”飓风)。


10月1日,休斯顿贝波特港口的夜间罢工场景
来源:美联社

2

拜登政府的考验与难题

大规模港口罢工显然是对拜登政府任期末的一次考验。作为自称“史上最亲工会的总统”,拜登在罢工事件中的偏工会立场极为明显。这毫无疑问赢得了工会的赞赏,但也引来了一些质疑。
 
罢工前夕,拜登早早确定放弃政府行政干预,给予工会抗争空间与筹码。根据美国1947年《塔夫脱-哈特利法案》(Taft-Hartley Act),总统有权强制干预罢工,并严格限制工会行为,因此法案也被工会视为总统剥夺其劳资谈判筹码的武器之一。2002年,时任总统小布什曾动用该法案的权力,终止了当时西海岸港口为期11天的罢工。
 
但本次拜登政府并未采纳《塔夫脱-哈特利法案》,美国商会曾敦促拜登强制干预,但白宫方面依旧坚持不干预立场。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公会联合会(AFL-CIO)主席利兹·舒勒在一封信件中提到,“历史告诉我们,当资方指望总统颁布罢工禁令时,他们就不会真诚地进行谈判”。
 
总体促成双方妥协和罢工结束、表面上支持工人与工会、私下里强硬施压资方雇主,成为拜登团队面对本次罢工潮的总体方针。白宫发言人罗宾·帕特森表示,拜登鼓励“各方来到谈判桌前,公平、迅速地进行真诚的谈判”。罢工结束后,拜登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对双方“齐心协力重新开放港口”表示赞赏,对ILA工人表示祝贺(“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理应获得一份强有力的合同”),同时对USMX的报价表示赞赏。副总统哈里斯也发布声明,表示当工人享有“创纪录的利润”时,美国经济才是最好的。


10月3日,拜登和哈里斯在罢工结束后分别发布声明
来源:白宫官网

9月23日,美国劳工部表示将联系放出罢工威胁的ILA。9月30日晚,拜登致电达吉特表示了大力支持,并敦促USMX提出更好的报价。在与USMX董事会的会谈中,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强调:你们需要为港口工人提供“公平的待遇”,拜登不会帮助你们结束罢工。《华盛顿邮报》分析称,疫情以来拜登政府多次想方设法压低航运公司的利润。
 
对此,一些民主党人表达了质疑。为支持工会而放任罢工发生,将国家供应链与经济推向一场危机,这是否合适?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Tim Kaine)同意拜登不进行强制干预,但也强调早日达成协议的必要性,“毕竟罢工对弗吉尼亚和全美而言都是一件坏事”。亲民主党的智库卡托研究所副所长斯科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则认为拜登过分看重工会选票,“这确实是在玩火”。

既然民主党内部存在质疑,那么共和党人的批评指责无疑将更加强烈。早在正式罢工前,不少共和党人便强烈指责拜登政府“无动于衷”。9月25日,德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在听证会上表示,“像往常一样,拜登—哈里斯政府没有意识到罢工的可能性,也没有展现出领导力,更不用谈组织各方谈判以达成复工协议”。

03

工会与经济的两难:

罢工影响如何牵动两党选情?


随着2016年特朗普作为共和党候选人赢得大选后,“工会是民主党的选票优势”这一传统观点正不断被挑战。当前特朗普团队也绝不会轻易丢下工会,尤其是在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表示不支持民主党之后。

但目前哈里斯仍手握工会群体的优势。哈里斯接棒拜登成为民主党候选人后,也顺势继承了拜登的工会支持遗产,包括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美国教师联合会、全国教育协会等大型工会。8月爱默生学院的民调显示,哈里斯的宾夕法尼亚州的工会选民中以56.8%对42%的支持率大幅领先特朗普,在密歇根州的工会选民中则同样以30.1%对20%领先。

9月2日,哈里斯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的竞选活动中向工会工人发表讲话
来源:Newsweek

作为“十月惊奇”事件,港口大罢工首先对哈里斯团队具有直接影响。从政府执政角度来看,拜登过分亲工会的立场有失偏颇;但从竞选拉票的角度来看,坚定工会立场将有助于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竞逐工人选票。哈里斯在本次罢工中也坚定站队工会,称ILA发起的罢工是“为了追求公平”,同时不忘指责特朗普对工会的拉拢,称特朗普支持工会的言论是“空洞的承诺”。
 
在本次罢工前,“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主席肖恩·奥布莱恩(Sean O 'Brien)便向ILA发出了声援,称“全体货运行业的成员都全力支持ILA向USMX争取签订公平公正的合同”。由于ILA组织的罢工获得了工会同行的支持,因此哈里斯支持ILA也就意味着支持各界工会,进而可能收割一波工会选票。

但支持工会、支持罢工也就意味着允许国家经济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无疑牵动了民主党偏弱势的经济问题。尽管拜登政府在罢工开始后便积极联系中小企业、独立杂货商等,要求充分应对罢工导致的供应链危机,降低对美国民众的负面影响,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允许长时间的停工停运将使得普通消费者面对涨价和缺货的痛苦,而无论罢工何时结束,从观感上民主党不免具有“为选票不顾民众安危”之嫌。
 
尽管美国近期经济形势较为乐观,通胀率连续五个月放缓,8月通胀率为2.5%,较之7月下降了0.4%,已经达到了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在美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民众的价格认知仍有焦虑惯性,对于物价上涨的嗅觉与情绪极其敏感。对于任何民主党当局政府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民众对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的支持率。加之罢工潮恰遇上了海伦飓风,物资短缺对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两处摇摆州的民众生活带来不少压力。

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内通胀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这对于特朗普而言是一个机遇。一是继续紧抓经济议题攻击拜登-哈里斯政府在治理通胀上的不力,尤其是本次港口罢工事件直接与物价相关(通胀问题的表象是物价),攻击哈里斯的经济弱势。10月1日,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本次港口罢工事件“是由拜登-哈里斯政府造成的大规模通货膨胀而引起的”。
 
Politico分析称,特朗普可以利用罢工造成的任何经济破坏进一步传达他的信息,即拜登任内高物价和供应短缺的现象使消费者陷入痛苦。哈里斯则可以利用特朗普任内限制工会的政策记录,以及近期特朗普关于“解雇罢工工人”的评论来打击他讨好工人选民的意图。这实际上是两难局面。对于本次港口罢工事件,特朗普与哈里斯在工会选票和经济形势之间似乎是“二选一”,难以兼得。
 
二是利用工会领袖的私人关系,搅乱民主党团队对工会选票的布局。尽管特朗普此前有反工会与反工会领袖的言论,例如与全美汽车联合工会主席肖恩·费恩(Shawn Fain)之间的对骂,但特朗普与达吉特之间的关系则耐人寻味。2024年7月特朗普在宾州集会上遇未遂刺杀后,达吉特在ILA官网上发帖为特朗普和其他受害者祈祷。帖子还回忆了两人于2023年11月在特朗普海湖庄园的“精彩、富有成果的90分钟会议”。达吉特称,当时他对特朗普谈及了自动化趋势对美国工人的威胁,特朗普则表示支持ILA对港口自动化设备的抵制。

2024年7月15日,达吉特在ILA官网上晒出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合照
来源: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

达吉特也并非对民主党一边倒,他曾因2024年3月巴尔的摩大桥倒塌事件对拜登感到不满,彼时拜登政府对流离失所的码头工人的救援工作不力,还曾公开在YouTube上质问“美国总统在哪里?他不是为我们而战!”,两人关系一度紧张。
 
2020年大选达吉特和ILA都向拜登予以支持,但今年则尚未作出正式的背书表态。鉴于达吉特对两党的表态模糊不定,“对人不对事”的他是否将引领ILA成员支持哈里斯,仍有待观察。

时间短、规模大的港口罢工潮虽已告一段落,但其后续影响远未消退。分析称,港口停工一天通常需要一周来恢复,而本次三天大罢工意味着需要三周时间来清理掉等待离岸港口处理和清关的积压货物。临时协议的达成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ILA与USMX之间的劳资纠纷依然存在,仍可能再度爆发。尽管罢工告一段落,但两党在工人群体上的选战远未停止、依然焦灼。
 
但无论如何,港口劳资纠纷问题都会推迟到11月大选之后——在选举政治之下,这足以让白宫和国会山的民主党人暂时安心,毕竟届时头疼的将不会再是拜登及其幕僚,而是另有其人。


参考文献

Ian Duncan and David J. Lynch . “Disruption looms at East Coast ports as longshoremen prepare to strike.”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28, 2024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4/09/28/port-strike-longshoremen-union-shipping/
Kate Gibson. “East Coast port strike looms for first time since 1977. Here's what to know.” CBS News. September 27,2024.
https://www.cbsnews.com/news/east-coast-port-strike-what-to-know/
“What we know about US East Coast port labor dispute and products affected.” Reuters. September 25,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bananas-cars-clothes-us-port-labor-dispute-threatens-range-products-2024-09-25/
Sam Sutton. "How a massive port worker strike could scramble the 2024 race." Politico. September 27,2024.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4/09/27/port-strike-harris-biden-trump-election-00181319
Taylor Nicole Rogers. "Harold Daggett, US port union boss disrupting global trade." Financial Times. October 2 2024.

https://www.ft.com/content/181d2892-4cb5-400b-b6fa-562cf7b3408a
Lori Ann LaRocco. "Panic buying amid U.S. ports strike is creating supermarket supply concerns." CNBC. October 3,2024.

https://www.cnbc.com/2024/10/03/panic-buying-us-ports-strike-food-supply-concerns.html
Lori Ann LaRocco. "Chaos is building for shippers as U.S. port strike continues and costs rise." CNBC. October 3,2024.

https://www.cnbc.com/2024/10/03/ports-strike-chaos-costs-starting-to-rise.html
Lori Ann LaRocco. "The East and Gulf coast ports strike could be a no-win situation for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CNBC. October 2,2024.

https://www.cnbc.com/2024/10/02/why-ports-strike-could-be-no-win-situation-biden-administration.html
Chris Isidore and Vanessa Yurkevich, CNN. "Port workers strike across the East and Gulf Coasts." CNN. October 2,2024.

https://edition.cnn.com/business/live-news/port-strike-ila-10-01-24/index.html
Jeff Stein, Ian Duncan and Lauren Kaori Gurley. "How Biden helped end a port strike that threatened Democrats in November."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4, 2024.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4/10/04/biden-white-house-harris-port-strike/
Ry Rivard, Nick Niedzwiadek and Lauren Egan. "Port strike deal ends no-win dilemma for Democrats." Politico. October 4, 2024.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4/10/03/port-strike-ends-defusing-a-political-time-bomb-00182455
"Statement by President Joe Biden on ILA and USMX Agreement." The White House. October 3 , 2024.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10/03/statement-by-president-joe-biden-on-ila-and-usmx-agreement/

Kaitlin Lewis. "Where Kamala Harris, Donald Trump Stand Among Union Workers: What Polls Say." Newsweek. September 3,2024.

https://www.newsweek.com/where-kamala-harris-donald-trump-stand-union-workers-polls-1947726

往期精选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公众号!
微信编辑:那一佳
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zhongmeifddi@fudan.edu.cn。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