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东辉专栏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本土发展的实践智慧

顾东辉 中国社会工作 2022-08-27


社会工作是原生于欧美、继发于多地的利他服务, 包括基础理论和本体理论,体现专业品性和社会本性。

社会工作有其一般架构。社会工作是问题、技术和场域组成的三维系统,即在特定场域(如工作单位) 采用专门策略(如支持小组)疏解所临困境(如职场压力),技术是此系统的核心维度。社会工作有主体、对象、伦理、目标和方法等要素:主体即受过规范训练的专职工作者,对象主要是贫弱人士及其基本需要不足,伦理涉及如何看待人、社会和工作等方面, 目标是在疏解问题中助力对象成长进而促进社会公正,方法是助人自助与促境美好的兼顾;目标和方法是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利他行动的特色所在。社会工作一般过程包括问题分析、方案制订、计划推行和评估总结等阶段。把握社会工作的一般架构,可居高临下审视其全貌和变化。

社会工作一般架构在具体场境下有特殊体现。在哲学层面上,这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社会工作中俯拾皆是。由社会工作起点而言, 就有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之说。自纵向维度审视,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社会工作就有所不同。如,英国的贫穷应对就经历了“个别慈善- 组织帮助- 专门服务- 社会福利”的演化过程。从横向视角比较,不同地区的社会工作也存在差异。如,美国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而主打临床社会工作策略,北欧则基于人的生存权利而力推社会福利政策。

可见,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当时当地”的助人利他系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场境特性会影响社会工作一般框架的在地表现。或者说,社会工作一般框架只有适应“当时当地”即本土化或在地化,才可能将潜在助人功能转化为现实利他成效,才可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当代中国有自身的场境特性。在前后维度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左右维度上,中国正走向舞台中心,对外联动由与主要国家的强联系转向与更多国家的强联系;在内外维度上,中国正由外延式拓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由追求物质发展为主转向兼顾民众美好生活。多维转型使中国处于既不同于过去,又有别于他国。因此,党政主导和多方参与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特色,传统文化和外来观念的某些因素依然有其影响。

社会工作本土发展必须呼应现实场境,体现中国特色。面对多维转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基于新时代主流价值,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外来思潮积极元素; 应该积极关注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需要和问题,并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应该以促进民众整体幸福、社会公平正义、国家富强稳定为行业使命; 应该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研究和倡导中与相关各方建立积极伙伴关系;应该基于实践智慧协助民众发展和促进场境优化。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应该关注社会场域内部利他系统的良性互动,并注重与国家、市场和私人三个场域的共生联动,因为坚持人民中心和促进民众幸福是所有主体的共同使命。

社会工作本土建设除打造中国特色之外,还应该助力世界社会工作发展。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并存共生,并共同组成世界社会工作系统。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对其良好发展有相应的责任使命。在社会工作领域,我们既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积极经验, 借他山之石,助中国发展;也要提炼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中隐含的普适元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提供参鉴。扬己之长,美美与共,不但应该是中国智慧,而且应该成为世界理念。

(此专栏系列乃2019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研究”的成果,项目批准号19ZDA144。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博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作者:顾东辉

责编:夏学娟

制作:谢霄


往期推荐



王思斌: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走向

社工站建设论坛|社区社工室如何设置?岗位如何开发?多方力量如何整合?






立即关注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