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记丨培养返乡在乡青年成为乡村社工人才

兰树记 中国社会工作 2022-10-15


在云南,近十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回流乡村创业,但更多的是在商业领域创业,在公益或社工领域从业的较少。基于这一状况,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云南连心)在参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通过“三区”计划及各类公益慈善项目支持,把培养返乡在乡青年成为扎根家乡、建设家乡的社工,作为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路径。2013年至今,云南连心共支持了近100名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家乡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返乡青年社工挖掘村寨妇女骨干为留守儿童提供照顾服务


在此过程中,基于本地、本民族的独特优势,这些青年爱家乡的情感被激发,参与乡村建设的动力很足,稳定性也较强,逐渐成长为一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

云南连心支持返乡在乡青年社工参与乡村建设,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一是在当地各村寨盘活公共场地资源,建立村寨社区社工站点。

通过聘请专兼职返乡在乡青年社工入驻站点,采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模式,面向村庄人群特别是困难人群提供专业的陪伴与援助等服务,并充分挖掘和培养村寨骨干力量,协助重建村寨互助照顾系统。

二是从乡村及少数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不断培养本地本民族社工,弥补该类人才在当地的短缺。

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普遍面临着传统优秀村寨治理经验及文化传承断层的问题。对此,云南连心有意识地推动返乡在乡青年社工向当地非遗传承人及村寨能人或长者学习,通过互访交流、专题研讨、小额项目资助等方式,不断提升青年社工的文化敏锐度,以及以文化资产协同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哈尼族、壮族、傣族等村寨,其保护得非常好的“竜林”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群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本民族社工通过邀请老人给青少年讲故事、举办自然体验活动等方式,有效传递良好的生态观,弥补了大量青年外出务工情况下村寨隔代教育中文化传承的不足。

三是协同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云南连心通过支持本地及少数民族社工扎根村寨社区,与村委会及社区组织形成“三社联动”机制,并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个案管理、社区组织培育、资源链接等方法,协助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精准把握村民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介入方案,大大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例如,本地社工通过与民政社会救助协理员和经办员建立定期联系,了解到村寨中听障儿童、心智障碍儿童、事实孤儿等困境儿童存在服务需求,便通过走访评估,引入外部资助资源, 或转介给专业服务机构等,为困境儿童提供进一步的专业服务。

四是支持返乡在乡青年社工培育村寨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村寨社区治理,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目标。

云南连心支持返乡在乡青年社工通过挖掘村民骨干,培养村寨服务能人,培育文艺队、老年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协助村委会、村小组召开各类协商议事会,促进村民共识的形成,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例如,在有些没有活动中心的村寨,返乡在乡青年社工通过推动社区协商、引入外部资源、链接政府补助等方式,激励村民无偿捐赠土地使用权、主动投工投劳,共同完成了村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 减轻了政府资金投入的负担,也让村民在参与村庄建设过程中提升了主人翁意识,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成果。

返乡在乡青年社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项目不持续,薪资不稳定,团队能力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基层组织和社区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高、接纳度有限;乡村及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专业督导配备不足,少数民族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滞后,等等。




返乡青年社工联动大学生志愿者进驻村寨陪伴乡村儿童


随着政策的关注及资源的持续投入,尤其是民政部推动“十四五” 期间全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全覆盖,相信乡村社会工作尤其是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将得到快速发展。而云南连心培养和支持的返乡在乡社工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历练后,在助推乡村振兴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1年5月上刊,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作者:兰树记

责编:夏学娟

制作:谢霄


往期推荐



社工带“火”了金甲岭的萝卜

“以文促产”, 黑皮冬瓜种植走出产业振兴路






立即关注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