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内外兼通,一名涉外律师的成长之路
编者按:打造“法律人的理想国”,争做当代中国律所典范。经过数年的改革和发展,中闻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并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律师,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律所内部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中闻律师事务所深厚积淀和独特魅力,中闻所全新策划推出访问系列专栏《中闻启示录》,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中闻。
本期访问嘉宾为中闻律师事务所执委、国际业务部主任 王新民律师,王律师在本次采访中就涉外工作经验,中闻所国际业务部的发展情况,以及中闻所的优势制度进行了剖析和分享,一起走进本期访问。
第一批见证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法律人
我个人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做涉外法律业务的律师之一。1986年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毕业后,我直接加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ITIC)工作。
时值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国家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法》,其中规定外国投资人在中国投资,若没有国内合作伙伴,可通过中信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这提高了中信公司在国际投资领域的知名度和地位,使其在对外开放中扮演了独特的重要角色。例如,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对外窗口,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发行各种债券开展融资,并用融资资金开始涉足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投资。
我当时在中信公司的业务部,有机会参加形形色色的投资业务活动,在投资法律实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涉外律师人数不多,但是,在国际投资融资、国际商品及技术贸易以及国际仲裁领域非常活跃。可以肯定的说,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涉外律师在吸引外资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有幸参与其中,是比较早见证中国对外改革开放过程的涉外法律人,也见证了中国涉外法律从幼稚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熟。
在中信公司,由于工作便利,我前后参加了上百项国内外投资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涉外法律业务较早的律师。当时中国经济羸弱,只能接受外资“走进来”,诞生了许多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壮大,开始推动国内投资“走出去”。
我本身的专业是国际法。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大学里只有武汉大学等少数大学设立了国际法专业。这个学历背景为我后来专门从事涉外法律事务业务奠定了基础。
苦练内功,打造涉外律师特色名片
首先,做涉外律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法律为基础,也必须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内外兼修。
大家看到市场对能处理涉外法律业务的律师需求持续旺盛,不少涉外律师薪酬也相对很可观。可是,为什么涉外律师的人数一直不多呢?主要是培养、训练一名合格的涉外律师太过漫长,其不但需要持之以恒的在法律专业方面的努力,还需要时刻磨砺自己的语音能力,否则,很难胜任涉外法律工作。
作为在中国注册律师,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服务方面,我们不仅要起到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沟通桥梁作用,还可以主动协助中国企业走进别的国家,一起处理涉及中国企业的诸多法律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本国法律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学习一些用途广泛的国际法律,如关于国际贸易、国际海运、货运、仲裁等方面的国际公约、条约。同时,也要利用工作的机会,尽量结交国际上不同国家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保持交流。
另外,在服务素质上,我们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
中国的律师的文化应该说起源于西方国家。中国律师如果想成为涉外律师,要学的东西很多。特别是在如何服务客户上,有很多细节。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成功的律师,可不是我们电影看到的那样颐指气使,拘谨古板、高高在上,反而是虚心谨慎,能吃苦,对客户的服务面面俱到。
涉外律师出卖的是自己的时间,法律服务几乎都是按照小时收费。那么,作为涉外律师,你就要善待自己的工作成果。比如,写文件时候,国内有的律师一个文件写完,一折,皱皱巴巴的。而会卖服务的律师,则将自己的文件小心翼翼的打印好。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律师文件一行字能卖给客户3000美金,而有的律师一份文件只值300人民币的原因。形式很重要,文件所用的纸张厚度,干净整洁的程度,都是关键点,要让客户看到你的东西像古董一样值钱。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张有力通行证。
一个律师你如果只精通法律,不善于与客户沟通,取得客户的信任,则很难维持及持续扩展自己的业务。对外沟通的能力,还表现在与国际组织及本国政府的沟通、交际等方面。涉外律师做好了与外国客户沟通,就容易建立信任,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有信心了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这是个良性循环。
稳中求进,中闻所国际业务部奋发有为
中闻所国际业务部成立于2014年,由我担任业务部主任。我们部门整体背景很好。团队的成员都曾于国外法学院就读,有的还取得了国外的律师资格。我个人也有诸多涉外工作经验,并拥有英国、欧洲、香港等地律所工作经历。意大利在中国的第一家律师事务所是我帮助设立的,从零做起。
国际业务部主要服务对象是外国公司或是外国公司在国内已经有投资的中国注册的企业,帮助解决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以及其在华公司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法务问题。
如大众汽车近年在天津投资建厂,我们协助其主要的几家德国配套产品生产厂商从工厂选址开始提供服务,一直延伸到厂房建设,设备采购,投产,提供了全程的法律服务。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认真了解业务需求,跟客户讲解该业务领域在中国的法律框架,着重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普法,最后代表、协助客户与中国的合作对象谈判。不是简单地梳理法律条文,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协助他完成项目,我们的客户满意度都很高。
我们团队成员目前律师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业务处理上非常专业严谨。我们接的一些业务,也会和所内其他部门的律师合作,资源共享。所以我们会加强现有业务以及团队经验,从而寻求更大的发展。
王新民律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曾经在英国、香港及意大利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现任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执委会执委、国际业务部主任,资深律师。工作语音:中文、英文等。律师服务领域:前10年主要在国际投资、国际商品、技术及知识产权贸易;目前主要服务领域:诉讼、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