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村双警丨移民区的“派出所”】夯实社区警务根基 筑牢治安防控基石

2017-05-05 平安灵武

为深化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全面贯彻落实许尔锋副主席来灵调研讲话精神,灵武市公安局按照“一室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的总体思路,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推进“一村(社区)双警”工作。

泾灵新村,是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村,移民群众均来自泾源县,占地面积12845亩,移民住宅房7.6万平方米,学校2所,卫生室2家,水库2座,商贸市场1座,羊绒制品加工厂1家,山草羊园区5处。为全力维护移民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灵武市公安局结合实际,于2012年3月在泾灵新村成立移民区中心警务室,开展日常报警求助、治安巡逻等工作。2016年市局党委创新警务改革,借鉴枫桥经验,在全局推行“一村(社区)双警”工作,秉承着“一室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的总体思路,将泾灵新村移民区中心警务室打造成一个具有本土气息、视频全覆盖、贴心服务、三级联动调解为一体的特色警务室,为移民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将派出所建到“家门口”

“感谢派出所的同志,我的儿媳妇有智力障碍,且腿脚行动不便,要不是你们及时帮助寻找,现在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我的儿媳妇去了,太感谢你们了啊。”泾灵新村南村苏某某握着民警、协勤的手激动的说。

3月13日14时许,郝家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狼南路边躺着一名年轻女子,随时都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值班民警底小军接警后,带领协勤迅速驾车前往,到达现场后,发现该女子躺在路上,民警及时将其唤醒后,在与该女子无法交流时,民警将其带至派出所。正值派出所下午饭点,值班民警及时的给该女子端去一碗热腾腾的饭,她接过手后就狼吞虎咽的开始吃了。

在她边吃饭的过程中,民警再次与她进行“艰难”的沟通后,隐约听到泾源两个字,他感觉像“家乡人”的语气,迅速通过微信将该女子照片发送给泾灵新村的2名警务助理员,经过警务助理员的辨认后,确认该女子系泾灵新村北村苏某某的儿媳妇,有轻微的智力障碍,且腿脚行动不便。过了一阵,泾灵新村北村的苏某某及家人来到派出所看到该女子坐在沙发上喝着热水时,随后就有了前面的一幕。

泾灵新村安置的7332人均来自于泾源县7个乡镇28个行政村,从移民安置人员的构成上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在与移民区群众沟通中,存在方言偏差,为扎实做好移民区社区警务工作和服务群众工作,灵武市公安局结合实际,在移民区建立中心警务室,积极的从泾源县公安局选调1名民警担任包村民警,在村两委班子里挑选2名对移民区比较熟悉且年轻有为、素质过硬的村干部担任协勤。

自“一村双警”工作开展以来,泾灵新村移民区中心警务室按照警务改革实际, 从泾灵新村南村、北村各选出2名热爱公安工作的村民担任警务助理员,并长期驻守在移民区中心警务室,积极的配合包村民警、包村协勤服务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等工作,全力为维护移民区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  打造治安“黄金防线”


在郝家桥镇泾灵新村中心警务室监控中心,由52块显示屏拼接的视频监控大屏正实时监控着泾灵新村各主要道路口、村队及驻村企业等,值班人员正进行视频巡查。“如果发现现行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在做好通知派出所值班民警的同时,立即调集警务助理员进行处理。”包村协勤马福广说,“民警也可以通过调取视频资料来侦破案件。”

2016年10月15日,学生王某着急慌忙的跑到移民区中心警务室报警称:其与同学在泾灵新村村部篮球场打篮球时,将随身携带的2部手机放在篮球场附近,便和同学打篮球去了,等他们打完篮球回来拿手机时,发现手机不见了。

移民区中心警务室协勤马福广接到报警后,根据王某提供的时间段和相关线索,在广场周边走访了解,同时利用篮球场周边的视频监控进行调取,细心的他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泾灵新村北村的马某林在经过篮球场时,看见地上放着2部手机,遂顺手将手机拿走。由于协勤马福广也居住在泾灵新村北村,所以他一眼就认出来是马某林拿走了王某的手机,随即他带来王某前往马某林家,通过讲解法律法规、等方式向马某林宣传法律知识,最终马某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遂将2部手机交给了学生王某。王某拿上手机后,激动的连声向警察叔叔(协勤马福广)道谢。

针对泾灵新村移民区辖区大多是“一条路两个出入口”的实际情况,郝家桥派出所依托“互联网+”社区警务改革,在镇政府“聚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于2013年、2014年在移民区的村队进出路口安装了52个视频监控探头,已经布满了移民区“三横三纵”主干道、学校、商贸场所、企业及村队主要进出口。

在“视频全覆盖”工程基础上,泾灵新村视频侦查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建成了视频监控大厅,实现了指挥调度的可视化、智能化,破案打击的精准化,警务资源的集约化。在“互联网+”社区警务改革的支撑下,泾灵新村中心警务室利用视频监控,共协助派出所侦破刑事案件6起,查处治安案件5起,及时解决群众求助50余起。

泾灵新村移民区警务室除了加大技防投入外,按照“一村(社区)双警”工作要求,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不断织密巡逻防控网络,推行老年人守望点和清真寺联防点模式,积极发动移民区留守青壮年加入守望点和联防点,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行义务巡防模式,形成“我为大家巡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的村级群众性义务治安联防模式,定期不定期的在移民区的商业街、学校、水厂、羊绒厂等重点场所开展巡查工作,有效的提高移民区见警率、管事度和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威慑度。

贴心服务赢得赞誉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谢谢,你们不嫌麻烦把派出所搬到我家里来,还专程上门给我办理了身份证,给我解决了难题,你们真是好警察!”李金花老人激动不已,连声道谢。

今年2月份的一天,包村协勤马福广开展日常入户走访到泾灵新村南村1542号住户李金花家时,了解到李金花老人因小时候裹过脚,现年事已高,腿脚行动不便,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办理过身份证,导致享受不上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补贴。

了解情况后,包村民警底小军带领包村协勤马福广携带好相机和白布,再次到吕金花老人家中,由于李金花老人有些耳背,为了保证照片规范,底小军来来回回多次,轻轻扶正老人的头,耐心调整着老人的姿势,约20分钟,为老人拍出了满意的身份证件照片。当日,将老人的照片通过网络传输给户籍民警,及时的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件。

半个月后,警务室民警再次来到李金花老人家中,将已办好的身份证送到老人手中,老人看着自己办好的身份证,嘴里还喃喃的念叨,“我这次也可以享受高龄补贴了。”类似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泾灵新村移民区中心警务室一直在书写着、践行着……

在泾灵新村中心警务室未开展户籍业务办理时,泾灵新村村民仍然要跑到32公里外的郝家桥派出所办理,来回费时费力,给移民区的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扎实推进“一村(社区)双警”工作,郝家桥派出所泾灵新村移民区中心警务室依托“互联网+”警务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走进群众的服务理念,在警务室建立了预约办证、上门为孤、寡、病、残及行动不便高龄老人办证、送证及户籍业务咨询等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便利、实惠,赢得群众的支持,切实增强警民亲近感,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和谐度。

创新警务工作机制  做老百姓的“和事佬”

 为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移民区的社会安全稳定。郝家桥派出所以“一村(社区)双警”工作为抓手,前移维护稳定的关口,延伸社会管理的触角,在泾灵新村移民区中心警务室建立了“郝家桥镇泾灵新村综治中心”矛盾调解室,制定“三级联动调解”机制,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等优势,及时联合司法调解委员会、村委会、清真寺阿訇等一些有威望的人化解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015年12月13日,郝家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泾灵南村村民刘学义与邻居张鹏手持“家伙”打起来了,你们赶紧过来看一下。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了解到双方因修建房屋占地问题发生争执,且双方亲属聚集较多,事态一时难以控制。

为防止发生群体性打架事件,警务人员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的特点,一边安抚双方当事人情绪,一边向双方围观亲属讲解法律法规政策,由于双方亲属围观人多、嘴杂,为了及时的化解双方纠纷,将双方当事人一同带到移民区中心警务室综治中心,会同村委会主任、司法所驻村调解员迅速启动了“三级联动调解”机制,根据生态移民搬迁的相关政策要求,刘学义家和张鹏家中间围墙属于两家人的,各自占一半。

通过包村民警、协勤,村干部,司法所驻村调解员长达2个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后,双方清楚了房屋周围附着物的归属权及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刘学义与邻居张鹏2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他们互相道歉后并握手言和。截止目前,泾灵新村移民区中心警务室摸排各类不稳定因素5起,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


其他人都在看

【一村双警丨村规民约】用群众自己的办法解决群众自己的问题

【灵武公安正能量】天涯浪子的经侦魂

【一村双警丨“大喇叭”工作法】好风凭借力 土法补短板(内附视频)

【灵州警务播报】“心贴心”服务群众 “实打实”为民解忧

【一村双警丨服务经济】灵武公安创新举措服务银西高铁顺利施工建设

【灵武公安正能量】扎根基层履职尽责   热心服务情暖民心

【一村双警丨智慧门牌】一块小门牌  智慧管辖区

【独家爆料】什么也不说,人民知道我!记"魔盗团"落网后的24小时

【天网】灵州神兵自天而降,惊天魔盗束手跪降(附抓捕视频)

欢迎关注“平安灵武”微信公众平台


平安灵武二维码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