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azhi1234 2018-05-25

“新老办法”并没有明确回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限定为全日制到底对还是不对。那么,明明问题没有答案,何以大家都不争了呢?


正文:4221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文 | fazhi1234

来源 | fazhi1234的法律博客


法律职业资格(司法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是否应当限制全日制,终于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新思路下“尘埃落定”。


不过,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新老办法”出台以前,我们讨论的是这一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应否限定为全日制。大体分为根本对立的两种观点:一者,认为为了确保或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的从业素养,应当限定为全日制;另一种观点认为,限定全日制并不能确保法律职业人员的从业素养,还有很多偏见歧视不公平等不正常的社会问题夹杂其中。


“新老办法”出台以后,所有这些问题仿佛都销声匿迹了。细究个中,这个办法并没有明确回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限定为全日制到底对还是不对。这就奇了怪了——明明问题没有答案,何以大家都不争了呢?笔者认为,这里面的“玄机”就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虽然,争点没有解决,但是利益得以调整——从而争者不争,论者息论。这种“政治智慧”有一个基本特征,即:不必寻求争点的正确答案,却能够让各方不争不论,回家稳坐。当然,广义上,既有正确答案,又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政治智慧”也是有的。本文为了论述方便,对其含义仅取前者。


换言之,一个问题孰是孰非可以没有定论——只要背后的利益能够充分考量,我们照样能够案结事了。以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为例:限定为全日制,影响了非全日制考生的报考利益。但是,“老人老办法”让他们的利益不受影响。这样,在利益得以满足的前提下,限制全日制的是和非就没有争论的特别必要了。


另外,还有一种“利益”或许也可以分析。因为限定全日制首先出现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政策性文件里。作为司法部如果纯粹迎合广大非全日制考生的意愿,则可能有违两办的文件精神。这种行事方式不符合司法部的部门利益或者部门领导人的利益。纯粹执行文件规定,相关社会问题得不到正确回应,社会矛盾或焦点的负面影响也不符合司法部的部门利益。老人老办法,既解决了非全日制考生的切身利益,又不必论证两办这一文件的是非,还符合司法部自身的利益。因此,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质是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提出令各方都不能根本反对的利益调整方法——故且名之为“政治智慧”。


政治智慧有优点,也有缺点。“政治智慧”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还有广泛的现实应用。其让各方皆大欢喜的“能力”,在本质上还不能用“急功近利”这样简单的词语去描绘。一句话,“政治智慧”我们还不能丢,也丢不起。但是,它的缺点,也必须有清醒认识。这种缺限的克服,可能恰恰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登峰造极的基本元素。清醒认识这一缺限非常重要。下面还以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为例分析之:


限制非全日制报考司法资格,毕竟在“新人新办法”中生效了。如果说“老人”可以继续报考,又有什么根据说“新人”报考就有极大弊端呢?但是,非全日制中的“老人”已去——换言之,“利益”已经堵上“老人”的嘴,让他们不再发声——新人终归势单力薄,恐怕很难产生强烈的声音。实际上,“新人”还没有真正形成,自然听不到新人的反对——他们是未来的非全日制,就像过去的非全日制一样——可是,今天他们还没有产生;这一影响未来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决策,他们却缺席了。在利益面前,用自私和得过且过的心态,忽视与我们自己或当下不相关的公平正义。


我们再换个角度分析:如果禁止非全日制报考真的对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素养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者,只有全日制才能报考司法资格是无比正确的真理;那么,“老人老办法”未免太保守了。我们知道,法律职业人员的素养事关法治国家和法治大厦的根本之计,怎么可以因为部份非全日制考生的个体私利继续阻挡法治建设的坚强步伐?我们不是总是强调改革就是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为什么,现在又退却让步了,不惜代价的去顾全一些人的利益呢?很简单顾全这些考生的利益阻挡了社会进步的步伐,妨碍了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如果非全日制不能报考司法资格无比正确的话。


从新人新办法看,司法部是承认限制非全日制报考司法资格正确性的。如果这一限制并不正确,则新人也没有必要适用这一办法,既然办法正确,却又对老人网开一面,足以说明我们思想上的保守和利益上的妥协。如果限制非全日制报考司法资格考试不正确,那么,新人新办法也不必要,也仍然是社会进步的羁绊。这就是不寻求事物真理盲目成就利益公约数的“政治智慧”所天生具有的缺陷。这种缺陷虽然得到当下的安稳,却放弃了进步或更快进步的可能。本质上,是阻碍事物发展的一种办法。但是,我们却都“乐在其中”。这种政治智慧的缺陷很难引起我们的警觉和产生清醒认识,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仍然不愿意面对或承认。


这种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绝对不是法治思维。它广泛存在于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日常工作中。比如,某故意伤害刑事案件。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但是,考虑到各方利益关系,我们运用“政治智慧”处理这个案件,最后的判决是定罪免刑。为什么定罪又免刑?因为,这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至于遭到任何一方的根本反对。这就是政治智慧。


再比如,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我们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也是“政治思维”。它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比如,在十个人的组织中,某件事符合八个人的利益。但是,这件事不正确。那么,在这个组织中,有可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执行原则,或者基于现实力量的悬殊对比,让这件不正确的事儿,得以成行,损害极少数人的正当利益。这就是“政治思维”的局限。


那么,政治思维存在的到底是一种什么缺陷,我们又应当如何克服?


笔者认为,政治思维的基本缺陷是不真正解决问题。它可以搁置问题,转而寻求利益的折衷和平衡,这就是根本缺陷。其中,包含的基本利益之一,便是问题真正搞清楚并不容易。鉴于问题很难搞清楚或一时还搞不清楚,于是“政治智慧”便大行其道,这是符合利益所在的一种解决思维。


以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为例,限制非全日制报考,这一形式上看上去尚可的规定,到底对不对?恐怕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搞清楚的。刑事诉讼中有罪还是无罪,在具体案件中也不是轻易就能搞准确的。


因此,所有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政治思维。更需要的,或者说真正需要的可能是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我把这种精神,称之为“工匠精神”。即我们必须拿出功夫,像工匠那样,专心致志的追求我们各项改革和各项事业中的真理。


一个政治智慧,一个工匠精神;一个侧重利益,一个关注真理。这就是我们各项事业,各项改革不可或缺的两类基本思维。不能自觉不自觉的偏爱前者;适当克服这一缺陷,清醒强化“工匠精神”,是我们的事业和改革能够登峰造极的基本元素。


以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为例,限制非全日制报考到底对不对,真理何在?并不是说,也对也不对,这不叫真理;也不是限制有道理,不限制也有道理,这也不是真理;真理就是真正正确的结论。我们只有找寻到这一真理,才谈得上真正的政治智慧,也就是一种圆满而没有缺陷的高层次的政治智慧。


以司法机关的日常工作为例,只有找到案件真理,才可能对案件做出真正正确的处理。通常不求真理,直奔利益折衷的处理,虽然也可能案结事了,但是,毕竟是较低层次的司法。或者说,过去的司法,我们基本上就是以各方当事人、法院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主线的司法运作。它已经体现为司法功能上的缺陷或不足。比喻,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其实,调解中的诸多负面问题都与“没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调解有关。所谓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就是民事诉讼中的真理。行政诉讼中的被诉行政行为到底合法还是不合法,这就是真理。并不是,承认它不合法不符合什么利益。当然,有一种解决思路,比喻在行政行为不合法或者合法与否不太好定性的情况下,通过原告利益的适当满足,找到原告撤诉的结案方式,让案件得以解决。这就是政治思维。所以,这种思维,我们整个体制从上到下,广泛存在,不限于一时一例。那么,不放过问题,一定要找到真理的工匠精神,与此就有所差别。在真理基础上,所进行的利益调整,往往是更为高阶的政治思维。因为,它没有缺陷,更为圆满。我们一些老法官办案基本上就是政治思维为主的办案思路,经常缺少工匠精神。我们一些年轻法官,虽然有追求真理的意愿,但是,不见得能真正找到真理。因此,往往被贯以机械办案的错误定性。所以,总体上,我们缺少背离政治思维的勇气和恪守工匠精神的决心。笔者认为,不限于司法,这已经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真”必须“务实”。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如果真正了解实际,我们在改革中也能做到“百改不殆”。即使某项改革算不上非常成功,只要真正了解实际,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在一些改革中所遭遇的风险基本上都源于我们对实际的了解不全面不准确。


所以,首先不能简单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优先运用爽快的政治思维,这个应当克服。其次,必须把握最全面最准确的实际,这是符合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这是求得真理的基本途径。


综上,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使体制上的很多人很多官员都得心应手。通常情况,也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意义。但是,工匠精神尤为难得。真正能让我们的事业让我们的改革登峰造极的不是政治智慧,是工匠精神。或者说,不缺少工匠精神的政治智慧才是高阶层的政治智慧,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改革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益调整固然重要,但是理性为基础,真理为前提才更为长远和更符合所有人的根本利益。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一定不能简单的认为政治思维便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境界。必须承认比利益更重要的是之所以利益的道理,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和将来尤其如此。这种道理只有工匠精神有望奢求,只有这种道理才是最根本的利益——利我利他利我们所有人。所以,注重利益的政治智慧必须抱定追求真理的工匠精神,这是改革和事业不沦为折腾的基本要求。



本期编辑 | 白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