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刺激治疗适应证已扩大,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作为非侵入性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TMS)作用于人脑引起神经活动的改变,可检测到运动诱发电位、脑电活动变化、脑血流、代谢和大脑功能状态改变。其微观作用包括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神经递质、受体、突触、神经可塑性发生变化。其适应证已经扩大到抑郁症、癫痫、神经性头痛等。
抑郁症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适应证)加拿大、新西兰、以色列、美国都已批准rTMS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重复经颅刺激(rTMS)可以单独或联合药物治疗。但是对于病情严重,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不建议单独使用rTMS。
临床推荐1:rTMS高频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left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l-DLPFC)或低频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right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r-DLPFC),用于抑郁症急性期疗效肯定,连续4~6周,必要时可延长治疗时间。Ⅰ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2:先前急性期rTMS治疗受益,目前复发的患者。Ⅰ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3:rTMS可作为急性期治疗获益患者的后续或维持治疗。Ⅰ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4:rTMS可以单独或联合抗抑郁药或其他精神类药物。Ⅱ级一致证据。
慢性神经性或非神经性疼痛
临床推荐1:rTMS高频刺激疼痛区域对侧皮层运动区(M1)用于治疗慢性神经痛。Ⅰ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2:rTMS低频刺激枕叶用于治疗偏头痛(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Ⅰ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3:rTMS高频刺激l-DLPFC或运动皮层用于治疗非神经性疼痛,如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Ⅱ、Ⅲ、Ⅳ级证据。
运动障碍
临床推荐1:rTMS高频或低频刺激辅助运动皮层或运动皮层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Ⅰ、Ⅱ、Ⅲ级证据。
临床推荐2:rTMS高频刺激或低频刺激运动区M1或辅助运动区,用于治疗药物诱发震颤。Ⅲ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3:rTMS高频刺激l-DLPFC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Ⅱ、Ⅲ级证据。
临床推荐4:rTMS低频刺激运动区治疗肌张力障碍。Ⅲ级一致证据。
中风
临床推荐1:rTMS高频刺激受累侧皮层运动区或低频刺激健侧皮层运动区,用于治疗运动区中风。Ⅱ、Ⅲ级证据。
临床推荐2:rTMS高频或低频刺激布洛卡区,治疗运动性失语症。Ⅲ、Ⅳ级证据。
临床推荐3:爆发模式cTBS序列刺激左侧后顶叶皮层治疗偏侧忽略。Ⅲ级一致证据。
癫痫
临床推荐1:rTMS低频刺激皮层癫痫灶治疗癫痫发作。Ⅱ、Ⅲ级证据。
耳鸣
临床推荐1:rTMS低频刺激颞叶或颞顶叶皮层,高频刺激r-DLPFC治疗耳鸣。Ⅱ、Ⅲ级证据。
焦虑障碍
临床推荐1:rTMS高频刺激r-DLPFC或低频刺激l-DLPFC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Ⅲ级一致证据。
临床推荐2:rTMS低频刺激r-DLPFC和颞顶区治疗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Ⅲ级一致证据。
强迫症
临床推荐1:rTMS高频或低频刺激双侧DLPFC治疗强迫症。Ⅱ、Ⅲ级证据。
精神分裂症
临床推荐1:rTMS低频刺激颞顶叶皮层治疗幻听。Ⅱ、Ⅲ级证据。
临床推荐2:rTMS高频刺激l-DLPFC或双侧DLPFC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Ⅱ、Ⅲ级证据。
物质成瘾
临床推荐1:rTMS高频刺激l-DLPFC降低毒品渴求(心瘾),目前证据提示没有长期效果。Ⅱ、Ⅲ级证据。
睡眠障碍
临床推荐1:rTMS低频1Hz刺激双侧DLPFC和顶枕区域治疗睡眠障碍。Ⅱ、Ⅲ级证据。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转化医学杂志.2018,7(1):4-9.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共识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