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伤风如何预防,疫苗如何接种,你真的都清楚吗?

2018-03-15 医脉通临床指南

破伤风是一种由专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联合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目的是预防开放性外伤后的破伤风并协助制定临床决策。

本共识仅提供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条件而定。


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伤口管理


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根据伤口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类

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确切过程和受伤的环境状况。

(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或超过6 h未处理的简单伤口(感染机会增加)。

(3)污染伤口:被黏土或粪便污染,或者已经感染的伤口,包括被污物、有机泥土(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污染(如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坏死或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1)免疫缺陷状态(如HIV感染);

(2)血液疾病或肿瘤疾病患者;

(3)干细胞或器官移植患者;

(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伤口处理措施

(1)对于大量细菌污染和脏的伤口,推荐进行伤口清理,在容易实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应尽可能在现场去除。同时,在处理时应注意使用清洁技术,但并非要求一定无菌。在野外条件下,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

(2)伤口冲洗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应尽早实施。建议使用高压冲洗(6~12 PSI,1 PSI=6.895 kPa),以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应保障不少于1 000 ml的伤口冲洗量。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不推荐在伤后冲洗后使用其他制剂。

(3)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选择剪除而不是刮除。存在明显失活组织的创面应该敞开。

(4)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延迟转运的伤员,应该考虑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时间。


免疫预防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实现。

破伤风的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指将含有破伤风类毒素(TT)成分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从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免疫的患者需要连续注射3剂才能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如果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小于5年,但全程免疫后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5~10年,在全程免疫后进行加强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10年以上。

破伤风的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免疫效应物如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输入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和短期的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4 d(TAT)或2~3周(TIG,半衰期25 d)。对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应注射TT预防,以获得持久免疫;若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被动免疫,但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有限。

目前用于破伤风免疫的制剂主要有TT、TAT、TIG,其中含有TT的制剂有单价抗原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和破伤风、减量白喉联合疫苗(dT),视白喉类毒素的含量而定]及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包括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百白破疫苗加强针(Tdap)]。


婴幼儿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1)



1DTaP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①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分别于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接种1剂。

②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臀部,肌内注射。

③接种剂量:0.5 ml。

(2)其他事项

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

(3)补种原则

①3个月至5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时间≥28 d,第4剂与第3剂间隔时间≥6个月。

②≥6岁接种DTaP和白破疫苗累计<3剂的儿童,用白破疫苗补齐3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1~2个月,第3剂与第2剂间隔6~12个月。

③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个月至5岁儿童使用DTaP,6~11岁使用DT(儿童用),≥12岁使用DT(成人及青少年用)。


2DT

(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①接种对象及剂次:6周岁时接种1剂。

②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③接种剂量:0.5 ml。

(2)其他事项

① 6~11岁者使用DT(儿童用);

②≥12岁者使用DT(成人及青少年用)。

(3)补种原则

①>6岁未接种白破疫苗的儿童,补种1剂;

②其他参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补种原则。


妊娠期妇女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2)



所有育龄期妇女在第一次做产前保健时均应回顾破伤风接种情况,如在育龄期前女性已按照国家规范完成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为避免增加局部反应的风险,不需要开展孕期接种。对于尚未实现消除破伤风目标(以地区为单位,发病率低于1/1 000活产儿)的欠发达地区,除了推广清洁分娩外,应将"高危处理方法"用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该方法用于对所有育龄期女性开展大规模免疫接种[补充免疫活动(SIAs)]。

1.如孕妇的免疫接种不完全或免疫接种史不明确,应尽量完成推荐的5剂次免疫接种程序,至少应接种2剂次的含TT疫苗。

2.首剂应在妊娠期间尽早接种,并在间隔至少4周后接种第2剂次。第2剂次至少应在生产前2周完成接种。

3.为确保防护有效期不低于5年,在第2次接种至少6个月后应接种第3剂次。

4.为了保障全生命周期的保护,1年后或下次怀孕前接种第4和第5剂次疫苗,但应注意两个剂次间的最短时间间隔。

5.现有资料表明,TT和白喉类毒素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建议接种DT,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潜在高危人群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2、3)



此类人群包括创伤暴露后的患者及创伤高危人群。其中创伤高危人群除妊娠期妇女外还包括军人、警察、军校和警校等院校在校学生、服刑人员、中学及普通高校大学新生、出国人员(尤其是去非发达国家旅游、工作人员)、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特殊爱好人群(潜水、旅游、户外攀登等户外运动爱好者)。

1.无破伤风免疫主动免疫接种史的人群应接受全程免疫:在第0天、1个月后、7个月后分别接种一次TT,每次接种剂量为0.5 ml,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2.从未免疫过的患者接种前2剂次后有81%~95%的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注射3剂次后100%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一旦完成一级预防,患者因实际需要再次接受预防性接种后很快就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3.加强免疫:每5~10年加强1剂次,特殊情况下可每3~5年加强1剂次。接种剂量为0.5 ml,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4.免疫接种史不详或不足连续3次接种时,清洁伤口仅需注射TT,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在接种TT的同时需注射TAT或TIG。

5.在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后的5年内受伤时,一般认为清洁伤口、不洁伤口及污染伤口均不需接种TT、TAT或TIG;如果注射后超过5年但不足10年受伤者,可加强接种1剂次TT;如果伤口无法彻底清创,可加强接种1剂次TT。

6.在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后的10年内受伤时,清洁伤口不需要接种TT,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需接种1剂次TT。

7.在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10年后受伤时,部分患者体内抗体水平降至保护水平以下,清洁伤口需接种1剂次TT,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需接种1剂次TT和TAT或TIG,以快速恢复体内抗体水平,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

8.如需接种TIG,成人用量为250~500 U,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9.如需接种TAT,成人用量为1 500~3 000 U/次,注射前需将1 500 U TAT用10 m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进行皮内试验。如果无条件接种TIG而TAT皮试阳性必须进行二级预防时,可采用TAT脱敏注射,即1 500 U TAT等分为4份。第一次注射10倍稀释的TAT 0.2 ml,观察如无反应可第二次注射0.4 ml,如仍无反应可第三次注射0.8 ml,第三次注射后仍无反应可将剩余稀释的TAT一次性注射。


免疫缺陷患者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表4,5)



含有TT成分的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使用同样安全,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静脉注射毒品者、血液或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患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这些情况多数会降低TT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抗体滴度下降速度高于健康人群水平,从而缩短了TT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期。目前的全程免疫及加强免疫的一般程序均适用于已知或疑似免疫缺陷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特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进行TAT抗体测定,以评价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和保护力持续时间,并指导TT加强免疫剂次的使用。

1.艾滋病患者及静脉注射毒品者的免疫程序

除外接受全程免疫,为了维持抗体的保护滴度水平,加强免疫的时间应缩短至≤5年/次;对具有感染倾向的患者,不论有无破伤风免疫史,均应使用TIG。

2.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程序

对儿童和成人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继续采用全程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其中全程免疫具体为:<7岁儿童接种3剂次DTaP或DT,≥7岁儿童及成人接种3剂次Td;接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4和24个月;为了维持抗体的保护滴度水平,加强免疫的时间应<10年/次。

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免疫程序

接受全程免疫后需要至少1个剂次以上的加强免疫;为了维持抗体的保护滴度水平,加强免疫的时间应<10年/次。


HIV感染母亲生育的儿童破伤风免疫接种流程(表5)


HIV感染母亲生育的儿童的HIV感染状况分3种:

HIV感染儿童、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和HIV未感染儿童。由医疗机构出具儿童是否为HIV感染、是否出现症状或是否有免疫抑制的诊断。

HIV感染母亲生育的<18月龄婴儿在接种前不必进行HIV抗体筛查,按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进行接种。

非HIV感染母亲生育的儿童,接种疫苗前无需常规开展HIV筛查,如果有其他暴露风险,确诊为HIV感染的儿童,后续疫苗接种按照表5中HIV感染儿童的接种建议,具体接种流程参照表1建议。


按本共识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后,如仍发生破伤风,应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治疗。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创伤救治联盟,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J]. 中华外科杂志,2018,56( 3 ): 161-167. 

【声明: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医脉通,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共识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这些中国建议需要了解!

 新生儿期疫苗接种,你需要关注这些问题!

❤  解读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最新共识这样说!

❤  脓毒症并发DIC需要早期进行识别和干预!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呼吸管理和液体复苏,这些内容值得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