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搏的治疗和疾病管理,最新基层诊疗指南这样说!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的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早搏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从诊断、疾病评估、转诊、治疗及疾病管理等角度解析了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1. 有器质性心脏病者,首先评估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功能不全者,需明确此类患者的预后与室性早搏并无明确关系,但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是否得当直接相关。首要处理是按照相关指南和规范对基础心脏病进行标准治疗。如未诱发其他严重心律失常,不建议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室性早搏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可按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处理。


2.合并有贫血、电解质紊乱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


3.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通常无需药物治疗。首先进行精神心理评估,详细告知室性早搏的良性特征,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症状缓解。可利用动态心电图让患者明白症状与室性早搏之间是否相关,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保证睡眠,调整心态。经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性早搏的良性特征后,患者临床症状仍不缓解,对精神紧张和焦虑的患者可使用抗焦虑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转诊临床心理科门诊。


(二)导管消融治疗


经保守治疗症状仍明显,并经临床心理科会诊,症状不是由对室性早搏的顾虑导致焦虑所致,或有左心室扩大或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经慎重评估后可建议导管消融,但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2016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室性早搏患者的诊治流程见图3。




室性早搏的疾病管理

(一)随访与评估


1.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评估,对症干预。


2.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定期随访评估,一般可每6个月检查1次。检查内容应包括:(1)心电图:治疗后室性早搏增多,或出现多形性室性早搏,应建议转诊。(2)24 h动态心电图:对于室性早搏负荷高(>10 000次/24 h)或室性早搏负荷占总心搏数10%以上的患者,动态观察室性早搏负荷变化。(3)超声心动图:如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或心室容量增加的患者,应转诊专科医生诊治。(4)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及心脏康复管理。


(二)健康教育


1.改善生活方式。

2.了解大多数室性早搏为非器质性心脏病,也无独立的风险。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室性早搏,重点是治疗基础心血管疾病,而非盲目治疗早搏。

3.掌握症状的判断和到医院就诊的时机。




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的治疗


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患者通常无需治疗。加强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患者其良性特征,消除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焦虑等诱因,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焦虑情绪严重时可转诊至临床心理科门诊。症状明显或诱发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应治疗。


合并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早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房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的疾病管理


(一)随访与评估


1.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加强健康教育、评估心理情况。


2.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评估,一般可每6个月检查1次。检查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1)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了解有无早搏增多,或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2)超声心动图:用于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如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或心室容量增加,应转诊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3)生活方式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和心脏康复管理。


(二)健康教育


1.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了解房性和交界性早搏的危险因素和常见症状。

3. 掌握症状的判断和到医院就诊的时机。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早搏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 (07): 561-566.

【下载临床指南APP,VIP可免费获取全文】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静脉药物一览!❤  共识推荐: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及导管消融适应证《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发布!❤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管理,看2019年欧洲指南如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