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评估,来看最新专家共识!



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溶栓药物均可引起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造成致死或致残的不良结局。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撰写《中国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规范处置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关于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评估,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评估


尽快明确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用药史


针对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采集患者病史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现病史,本次出血的详细病史,特别是多种机制导致的出血;

(2)既往史,主要了解患者既往的血栓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判断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器官功能状态;

(3)用药史,包括患者既往或正在使用的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及用法用量,特别是最近1次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时间及剂量;近期是否调整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是否服用与抗血栓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近期针对抗血栓药物的监测结果。


准确评估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严重程度


依据2011年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制定的出血分类标准,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密切相关,其中0~2型为轻度出血,3~4型为严重出血,5型为致死性出血(下表)。准确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针对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治疗方案。

表 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出血分型


抗血栓药物导致的非严重出血,在血栓形成高风险时可进行局部止血


针对血栓高风险且非严重出血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常规逆转。非严重出血患者是否继续维持抗血栓治疗,应取决于患者的血栓风险、个人病史、出血程度及抗凝治疗方案;如抗血栓治疗属于关键治疗无法停止,可采取局部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带、止血敷料包扎、填塞等,并密切观察后续出血情况再决定是否停止抗血栓治疗及进行逆转治疗。


抗血栓药物导致的严重出血,应立即停用抗血栓药物,并尽快止血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发生严重出血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抗血栓药物。对于关键部位的出血,应尽早进行确切的止血治疗,如加压止血、介入止血、内镜止血等。对于持续出血和(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在进行容量复苏的同时,需避免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等继发因素加重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适当的输血替代治疗可提高严重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以上内容来源:刘晓辉,宋景春,张进华,等. 中国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诊疗规范专家共识[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22,47(12):1169-1179.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直接点击阅读: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  溶栓后出血怎么办?这些危险因素要心中有数!❤  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事件如何管理?❤  华法林应用:这8个问题你一定要知道❤  如何紧急逆转抗凝治疗?最新专家建议这样说!❤  急性脑出血口服抗凝剂逆转:10个问题与指南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临床指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