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篇《财经》报道,回顾2020年
极不平静的2020年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天。
对于这一年发生的种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与省思。而《财经》作为一家秉持专业主义的机构媒体,我们的职责就是直面并记录下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留下属于全社会的集体记忆。
2020年,我们共出版了27期纸刊,生产了2500余篇报道,撰写字数逾1000万。岁末年初,我们精选六大年度话题、100篇记录性深度报道,穿越2020年危情,这些文字将凝结成时代的刻痕。
年度话题一:新冠疫情
2020,首先是被新冠疫情重新定义的一年。在过去12个月里,一种致命的、前所未知的病毒在全球肆虐,令世界经济陷入瘫痪,逾160万人死亡、7200万人感染。重大历史事件一再发生,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世界遭遇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人类,将会如何回忆这一年? 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迅速打响,全国资源汇集武汉、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面对雪崩般的疫情,从医疗体系到社区管理,举国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史无前例的“封城”中,3名《财经》记者奔赴处于疫情漩涡中心的武汉,见证了英雄的武汉人民守望互助的一个个瞬间。 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考验着我们每个人。在《财经》记者见证的76个日夜之后,武汉疫情防控终于走向有序,一度被消毒水气味弥漫的武汉渐次复苏。抗疫期间,《财经》编辑团队采写了上千篇抗疫报道、编辑出版4期特刊,在传统媒体被唱衰的时代,《财经》编辑部和很多有责任感的同行一道,始终践行着职业责任和社会良知。
年度话题二:“双循环”新局
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健康危机,早已演变成一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虽未设定GDP增速的具体目标,但在方向上已有所侧重,宏观经济政策更多着眼于为实体经济、企业和个人纾困,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中国作为较早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反弹初步得以确认,但眼下,中国还面临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大、居民杠杆率较高三大问题,报复性消费迟迟未出现。内需不足已成为构建“内循环”的一大堵点,《财经》记者注意到,发放消费券、发展地摊经济、出口转内销等等,无一不是中国开启内需的重要举措;2020年是大疫之年,更是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的一年,电商直播、线上教学、网络办公、“云问诊”等新兴消费业态,既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增长极,更是早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启动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非一日之功,“双循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给出了发展方向与答案。
年度话题三:美国大选
美国在2020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非典型”的总统大选。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如何抗疫成为大选年最大的政治议题。这场非同寻常的大选,有着史上不循规蹈矩的现任总统特朗普、史上最年迈的当选总统拜登、耗资近140亿美元的“史上最昂贵竞选”等多个“史上第一”称号,牵动着全世界目光的同时风波不断:疫情起伏,选情跌宕,创下历史纪录的选举结果反转……
如今,美国大选最终尘埃落定,但特朗普仍迟迟不愿承认败选,最高权力交接也面临窘境。纵观2020美国大选中的乱象丛生,恰恰表征了美国在种族、宗教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仍然深陷两极分化,“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系列抗议浪潮正是美国深重社会矛盾的具象。毋庸置疑,美国国内多层级的政治极化与分裂化正在给未来美国社会注入更多不确定性,“灯塔国”光辉是否不再?
反观国内,从经贸协议到美国大选,2020年,中美关系走过了极为错综复杂的一年。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后,拜登将采取何种对华政策已成为中国国内讨论的重点。当“制裁”、“脱钩”等高频词语频繁见诸报端,中美之间竞争将成为主基调,“对等”将取代让步。“中美关系不会回到过去,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了。”
年度话题四:线上经济监管
2020年11月2日,即将敲钟上市的蚂蚁集团遭遇“监管之夜”。戏剧性的反转不断突破人们的预期,从蚂蚁集团高管被四部委约谈,利润占比近半的微贷业务面临新规约束,上交所通告暂缓上市……时至年末12月24日,蚂蚁再遭金融监管部门“二次约谈”,警示信号空前强烈。中国金融监管层前所未有的集体发声,是对近年来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博弈的敲钟明志。
从市场高度认可的金融科技企业到涉嫌垄断,市场对蚂蚁集团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蚂蚁早期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从传统银行金融服务触达不到的地方和资源进行突破,满足了消费者对借贷、预支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但同时,金融科技也存在特殊风险。在套利的争论以外,蚂蚁在受到舆论近乎一边倒的诟病,主要原因在于借呗高达年化18%的借款利息,诱导过度负债借贷、超前消费;同时,“赢家通吃”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蚂蚁上市暂缓反映了监管部门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科技创新和互联网巨头带来的潜在风险容忍度到了一个临界状态。互联网金融乱象频生,随着蚂蚁事件的爆发,我国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方面将加大力度。
年度话题五:科技脱钩
2020年9月15日,美国对华为新禁令正式生效,台积电、三星、高通、英特尔等全球主要芯片生产企业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自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华为的限制可谓步步升级。美国先后切断芯片供给和技术服务,上游供应商,下游代理商、分销商均受到重创,华为面临无芯可用、无芯可买的窘境,原本已经行驶在高速路上的业务被迫按下急刹车。
在美国的制裁和打压下,华为迎来了至暗时刻。2020年11月17日,无法获得芯片的华为,被迫出售荣耀手机业务。荣耀送别会上,任正非叹道:“华为在美国的一波又一波严厉的制裁下,我们终于明白,美国某些政客不是为了纠正我们,而是要打死我们”。
遏制华为崛起是一种表象,本质上是中美意识形态之争,是“老大与老二”之间的角力,在民粹主义于全球盛行的当下,华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牺牲品。换句话说,这将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长期科技角力。华为未来命运如何,主要取决于中美之间的博弈结果。开放与合作,应该始终是中美两个大国坚持的方向。
年度话题六:南方洪灾
人类在2020遭受的不幸远不止新冠,对全球气候而言,今年也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山火、洪水、飓风、蝗灾……加剧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经济稳定的威胁。
2020年,中国汛情严重,全国28个省份遭受影响,共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共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财经》记者前往江西、安徽等受灾严重的地区,直击抗洪救灾现场。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
虽然类似1998年特大洪水最终并未出现,但洪涝灾害对经济的损害不容小觑。洪水消退后,有人负债,有人返贫,已经开始走上致富之路的受灾群众,如何在洪灾中提高承灾能力、减轻灾害风险,在传统的救灾机制下仍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同时,长江中下游的洪患之忧依然不容乐观。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洪水频率和强度会增大,干旱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大。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关于地球状况的演讲中表示,“世界末日的火灾和洪水、龙卷风和飓风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人类将与洪灾长期共存,面临大自然的考验,或许最需要反思的是人类自己。
100篇《财经》报道,回顾2020年
01疫情篇
中美航权大博弈:回国大门还没关闭,临时航班是否运行要看美政府脸色
“口罩熔喷布之乡”造富神话破灭:生厂商称“一夜之间,血本无归”
02时局篇
03宏观篇
对垒疫后衰退:中国力推10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能兜得住吗 |《财经》封面
前有5378万失业大军,后有874万应届生,疫后“饭碗危机”如何破局?
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下降9.3%,多数人不敢大胆花钱,国内大循环如何破题?
打响就业保卫战:2.33亿岗位面临挑战,困局或将持续2年|《财经》封面
中国“双循环”新局:如何启动14亿人口大市场?| 《财经》封面
疫情放大中国年轻人的贫穷恐惧,不敢花钱消费萎缩,低欲望社会即将来临?
二代留守儿童生活充斥五毛零食和手机视频,如何避免穷人的孩子仍是穷人?
04金融篇
新支付大一统:支付宝微信破壁互扫,央行数字货币跑步入场 |《财经》封面
两会定调财政货币新打法,存款降息再升温,中国经济能否走出独立行情?|《财经》封面
银行疫后劫:不良资产反弹,净利下滑,最艰难时刻还未到来 | 《财经》封面
中国修法催生“超级央行”
黄金价格逼近2040美元:有人遗憾没能入场,有人感叹过早离场
05资本篇
6000多家影视公司消失,演员大幅降片酬,影视业何时能回春?
资本巨头2000亿下注大健康,业内人士直呼“疯狂”|《财经》封面
注册制扩容:创业板V型反转,18只新股全线飘红 | 《财经》封面
06商业篇
中国工厂,越南江湖:我们千里南下看到的真实淘金故事|《财经》封面
消费者不满、乳企着急,中国“全球最低”生乳标准为何十年不更新
双十一商家赔钱指南:卖40万赔10万,李佳琦销售神话与我无关
07公共政策篇
蔡国华腐败大案开审:涉案103亿,北京、上海、香港多地拥有天价别墅 | 反腐记
全球最低价“代孕工厂”:微商化产业链服务,套餐报价28.5万元
全球就医被堵死之后:药买不到,病看不了,焦虑的中国患者怎么办
医保改革动了3.3亿人的“钱袋子”,个人账户大幅缩水为了救济谁?
08 专访篇
朱民对话诺奖得主:市场充满欺骗和操纵,而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力量
专访IMF总裁:预计今年超170国人均收入负增长,修复经济伤疤至关重要|《财经》封面
09 读书
2020,可以说是“魔幻”的代名词——这一年里,许多事情都足以载入史册,从年初到年末似乎都为负能量深深裹挟,然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展望2021,无论是新冠疫情后时代全球经济如何走向复苏,还是美国大选后全球政经格局的新变化,都将给全人类带来全新的挑战。
不平静的2020年正在远去,我们需要审慎抉择、负重前行,不负对光荣与梦想的承诺。
文 | 阮璐阳 视频 | 周瑾
策划 | 黄端
▲ 点击查看「财经年会」
责编 | 阮璐阳 luyangruan@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