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台,感受福州援疆日常 | 新刊来了
从东南隅去到西北角
跨越三个季节、采访逾百人
呈现福州援疆人的日常
福州市对口奇台县的帮扶援助始于2011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开始,以及“十三五”“十四五”,到目前为止投入援疆资金10.5亿,教育、医疗、产业、文化等各领域的援助帮扶越来越明确。
但什么是“援疆”?真正理解援疆在做什么,还是要从与第八批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的6位党政干部、29位专技人才的采访开始。党政干部的援疆时长是三年,专技人才援疆分为上半批和下半批,时长一年半。每个人都有在指挥部和工作单位的双重身份和责任,大家平日里同吃同住在指挥部楼里,工作日则照常去到各自的单位上班。
听大家讲述自己的援疆日常,看似平淡如水,却又处处闪着光。学校里,来自福州的老师引导、发展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与当地老师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医院里,来自福州的医生治愈了一位又一位患者,把自己的所学所长教给更多当地医生;在商信局、农经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政务中心、融媒体中心、文化馆,来自福州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自己工作的点滴入手,一步步为奇台带来正向的改变。
对于我们来说,很多印象深刻的片段也落在了心间。从飞机上看到绵延不断的天山山脉;结束采访后与同事驱车在乡道上,看到道路尽头的落日;第一次吃红柳烤肉;在哈萨克族朋友的院子里,听他弹着吉他唱着哈萨克族的歌谣……7月在奇台的一天,完成了当天采访工作的我们,与几位援疆干部人才同行散步回指挥部。经由一条小道时,抬头一看,见到满天的星斗。通过这次专题,我们有机会接触了一个未曾了解的领域,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感动。
目录
006 福州援疆日常
008 奇台概况012 见证丝路古城生长,以援疆向这片土地致敬018 他们的援疆日常020 与当地交往交流交融,给这里留下点什么030 深入地方,讲好地方的故事038 把奇台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家044 警营铁汉的援疆之路050 来自东南沿海的“儿子娃娃”056 一段平凡路,一曲凡人歌
062 福州援疆做什么
138 游荡奇台
专题策划 / 家园编辑部
专题执行 / 姚祎 陈佳佳 黄思楠 凌敏 潘逸群 李龙续 王一冰 许灵怡
摄影 / 陈铤宇 凌敏 李龙续
奇台概况
见证丝路古城生长,
以援疆向这片土地致敬
奇台南部被天山山脉庇护着,北部被北塔山守卫,它延续了新疆大多县城类似的疏朗开阔。这里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更是关乎边境安定的军事要隘,亦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东西方、多元宗教文化交融的场域。如今,以汉族为主体,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 22 个民族在这片物产丰茂、历史厚重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以天山为界,北疆多放牧,南疆多农耕。奇台位处两种生产方式的交界,既有充足的山地用于放牧,也出产优质的小麦。奇台县的小麦产量占到全疆的六分之一,早在2001 年,就被命名为“中国小麦、大麦之乡”。而优质的小麦,既造就了飘香百年的古城老窖,也留下了奇台人的舌尖记忆。
福建省从1999年起开始选派优秀干部人才进疆工作。2011年起,继米泉市(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玛纳斯县后,福州正式开始对口支援奇台县,两地自此有了至深至密的联系。这三年来,福州第八批援疆深入教育、医疗、产业、民生、交流等领域,实施援疆项目65个,援疆资金2.84亿,参与奇台的建设、见证奇台的成长,更深化了榕奇两地的情谊。
他们的援疆日常 土地致敬
林立清、鲍瑞坊、徐友镔、林时滢、严梅明、许玲,我们陆续与第八批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的六位党政干部聊了聊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跟着他们去跑了一个个援疆项目点,去他们工作的单位感受工作环境,一起去拜访他们的结亲户、结对户,与他们同在指挥部食堂吃着老张师傅做的福建口味饭菜……
忙碌的日常中,穿插着好奇、感动、欢乐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当这些发生在援疆三年工作、生活中的小细节被拼贴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六段立体、生动、鲜活的援疆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