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幅经典中国人肖像 | 珍藏版(上)

2015-09-02 快拍快拍网






这些中国人肖像,你值得一看

好多的记忆,都凝聚在这些面容里



《看不见的人—阿V姑娘的日子》之一 / 赵铁林

1998年3月,十六岁的贵州姑娘阿V和男友来到海南,在坐台小姐云集的十庙村,他遇到了一个拿着相机的中年男人——赵铁林,因此有了这些照片。赵铁林主要从事底层社会的报导,涉及“边缘女孩”、社会弱势群体、都市文化等诸多内容,主要作品有《聚焦生存》《另类人生》《镜头里的社会》引起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



《主人》系列之一 / 姜健

姜健在《主人》中,他以环境肖像摄影的形式辅以大景深的环境细节描写,为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农民造像,展示了农民生活空间中的现实景观。


1977 《上访者》/ 李晓斌

《上访者》者是李晓斌最广为人知的影像,记录了一个被极“左”政治摧残扭曲的底层百姓形象。一个穿着破旧的上访者眼神茫然地望着前方,胸前别着硕大的三个毛主席像章。这幅摄于1977年的照片有着太强的冲击力,以至于当时的所有媒体都不敢刊载。到了198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已经取得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巨大成功,对“文革”遗祸的认识也已深化,《上访者》终于浮出水面,并获得摄影界内外的一致肯定。《上访者》1998年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时至今日,这件作品已经成为收藏领域的重要作品。其限量收藏版已经拍出数十万一幅的价格。



1977 《画家石鲁》/ 李江树

1979 年,“四月影会”《自然·社会· 人》影展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摄影展览时,《画家石鲁》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就引起了轰动。李江树拍摄的《国画家石鲁》那"白了一头黑发,掉了一口白牙"强烈感受的捕捉,成为肖像照中的杰作。




易知难 / 肖全

肖全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这一代”的拍摄。易知难,80年代的歌唱女演员,摄影师肖全的好朋友,当时曾经是艺术圈里非常抢眼的一个女子。



《麦客》之一 / 侯登科

摄影家侯登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深入生活,追踪拍摄,采用纪实的手法,描述了具有浓郁西北乡土风情的有关“麦客”的生活历程。



《藏传佛教-抱鸽子的女尼》/ 杨延康

这张照片拍于2006年,四川。《藏传佛教》是杨延康准备用十年去完成的纪实摄影专题。那些生活在高原藏区艰苦条件下的人们,信仰使生命有了尊严和平静。根植于藏地藏传佛教,传承和弘扬。出家修行的僧侣们怎样在寺院修行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与家庭及其他僧侣的关系,怎样在日常中去领悟神与人、神与自然的关系。漫长的灵修生活中,信仰与精神让生活在藏地的人们去经纬和感恩。




2002年,宁夏,乡村广播 / 刘雷
刘雷拍摄的“黄土高原人”系列,是一个全部以人物为主的系列,主要用哈苏120相机。黑白方片,属人物肖像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拍。所有被摄者都是正面对视着镜头,形式统一简单明了、真实朴素、平白直叙。拍摄的人物范围包括生产劳作、婚丧嫁娶、农村百业各行当的典型人物。影像使他们永恒。



《彝族牧羊人》/ 王刚

2006年王刚开始摄影,第二年就凭着《彝族牧羊人》获得了世界级大奖:“荷赛”肖像类单幅二等奖。有人质疑这张照片技术稚嫩,而评委会主席米歇尔·麦克内利说:这张照片不是一眼就看得清楚的,它需要你花时间读。


《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 王瑶

重返舞台的陈爱莲在沙滩上起舞,仿佛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

舞蹈家陈爱莲经历了“文革”的坎坷,饱经磨难的舞者于晚年再登舞台饰演16岁的林黛玉,并非使所有人看好,王瑶随陈爱莲到南方巡演,整天生活在一起,并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2000年《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获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金奖(荷赛奖)。




矿工/ 宋朝

1979年生于山东的宋朝本人原来就是一个矿工,已经做了六年井下矿工,当时每天都工作12小时。不过虽然很忙很累,2001年有一天他决定在矿山外边装备一个小型摄影室工作。从那开始,他用五年的时间来拍摄矿工(《矿工 I、II》), 他们的家庭(《矿工家庭》),他们的环境(《矿区风景》),以及其他人虽然他们不是矿工,但他们的经济来源和矿井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矿民》)。宋朝所拍的矿工肖像非常震撼,而且充满了他对矿民的熟悉,理解,以及尊敬。



刘晓庆 / 王文澜

1994年,电影影星刘晓庆。十余年来先后主演过《小花》《瞧这一家子》《原野》《芙蓉镇》《春桃》等多部影片,曾几次获得百花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30年演艺生涯造就中国第一女星。




“彝”系列之一 / 黎朗

黎朗,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彝”系列,是他自1993年开始持续深入四川凉山彝族人生活的世界,以纪实和抒情并用的手法拍摄当地彝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及其生存环境的作品。




《我要读书》/ 解海龙

这张名为《我要读书》的照片,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而照片的作者解海龙,也因此一举成名。




《火车上的中国人》之一 / 王福春

《火车上的中国人》记录了从1982到2000年绿皮车上的一幕幕人生百态。为了拍摄这些照片,王福春成了铁路上的熟客。从西藏到新疆,从广州到四川,几乎把能坐的绿皮车都坐了个遍。他表示,绿皮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浓缩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国近30年的变与不变。



新郎 / 胡武功

胡武功,1949年7月生于西安,1969年始在部队从事新闻摄影,1975年转入传媒至今。现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30多年来,胡武功用诚实的方式专心致志于记录关中乡村的生活演变,记录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



《国人》之一 / 刘铮

刘铮的《国人》,是一个从1994年延续到2002年的长期拍摄项目,他以自己的视角和观念,建构他自己的中国文化史观。



《坏女孩》/ 张海儿

始终贯穿于张海儿的肖像摄影实践的意图之一是,让新的社会成员与时代因素获得关注。因此,无论是所谓的“坏女孩”还是大受追捧的“成功人士”,在他的视觉观照下,都获得了刻有他个人印记的独特存在感。




《人与土地》系列之一 / 阮义忠

《人与土地》是阮义忠1974—1986年间拍摄的系列照片,记录了台湾农村的人民与土地,分为“成长、劳动、信仰、归宿”四个单元。




《我好想爸爸妈妈》之一 / 傅拥军

这组作品,拍摄的是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主题。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5800万人,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个话题,也成为了世界性的主题。这组作品于2013年获荷赛表演类肖像三等奖。



《拿十字架的老妇和羔羊》/ 吕楠

《拿十字架的老妇和羔羊》拍摄于陕西一户农家,这户人家有一头小羊,每天下午四点左右,主人就会给小羊喂草。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小羊饿了,会用嘴拽拽主人的裤腿提醒她。吕楠看到小羊这么可爱,就想拍几张照片。老妇人手里的十字架也有故事,老两口原来是教徒,在“文革”中,老伴把十字架用泥糊在墙壁里,连妻子都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文革”中已经不信任到何等程度了,连夫妻都互相不信任。




《三个戴军帽戴墨镜的小伙》/ 刘香成

刘香成的照片几乎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有意思的细节。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三个戴军帽戴墨镜的小伙》,这张照片拍于1980年云南景洪,60年代生的人只要看一眼,就永远忘不掉。




《绝世金莲》之一 / 李楠

摄影师李楠历经24年时间,足迹遍及山东、云南、北京、陕西、山西等众多省份和地区,义不容辞地将镜头对准行将消亡的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的生活。



“上海人”系列之一 / 陆元敏

陆元敏:“照片中的老人是我同学的邻居,当时我同学就说,这个老邻居也帮他拍张照片。但老人是很认真的,要穿戴好,他们那代人和我们这代人不同,拍照片也是要稍微打扮打扮的,是很正式的。阿拉这代人就无所谓了,穿什么衣裳都可以拍。”




《农村包围城市》之一 / 张新民

1992年8月10日,百万深圳市民通宵排队认购新股,并出现混乱情况,著名的深“8·10股票风波”。照片中的小伙子排了两天两夜的长队去买股票,结果最终被清洗出列,眼窝里挂着豆大的眼屎,手里紧攥着捆得结结实实的钞票和身份证,没人理他,就对着张新民的镜头绝望地喊。




1994年,河南浚县 / 于德水

于德水1978年起用一台双镜头“海鸥”4A拍照,饶了一个大圈子走到摄影正道,终于在1985年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原土地,再不曾离开。这是他成长的地方—豫东“黄泛区”腹地,血脉相连注定他的摄影与“黄河”这个主题不可分割。30多个春秋,于德水用淳厚的影像语言“勾摹着乡野中原乡村农民的生存本质与生存困境”。



《一米,我身后的风景1989》系列 / 莫毅


中国摄影师莫毅的作品中有许多自拍照,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莫毅一直以这样一种形式提出一系列具有社会性的问题,他把自己与社会共同置于纸上,供人审视。莫毅的作品被视为1997年前中国大陆唯一的后现代主义摄影,他的街头影像中遗留的恐慌与不安让人印象深刻,每一张影像都是他对时代的主观现实印记。批评家顾铮称莫毅为“中国当代摄影的两极之一”。



《标准家庭》之一 / 王劲松

所谓标准家庭,就是父亲、母亲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王劲松的《标准家庭》,拍摄了200个这样的普通家庭,并把200幅照片组合成一件作品。从《标准家庭》中,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审美趣味甚至遗传信息等等。




陕北洛川 1989 / 韩磊

韩磊从1980年代开始记录城市生活。与张海儿一样,他的摄影在纪实中注入个人的创作和意旨。他呈现的是一种明显带有个人视角的现实。一个男人面对著一隻狗、一群穿过小镇的艺人、一个父亲背负两个包裹著的婴儿——戏剧性的黑白影像充满了荒唐、讽刺与同情。




1992.7 叼着大烟袋的满族妇女 / 林永惠

林永惠, 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曾当兵,1975年开始接触摄影,采访过海城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现为自由摄影师。1995年《东北人》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 “林永惠《东北人》是否是以好的作品引导人”的政治争论。《东北人》曾入围美国琼斯母亲摄影大赛。林永惠还在伦敦、希腊、加拿大、保加利亚、香港举办过摄影展,出版有《东北人》摄影集、《中国摄影家林永惠》、《林永惠摄影作品选》。




学者——钱钟书 / 邓伟

邓伟,1959年生于北京,1975年师从李可染学习书法及山水画,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留校任教,2008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在近30年的摄影生涯中,邓伟以充沛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实现着自己设定的拍摄目标。已经作古的俞平伯、钱钟书、冯友兰、梁漱溟等诸多的中国文化人在他的镜头下成为永恒;乔治·布什、拉宾、李光耀、基辛格等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在他的镜头里留下了瞬间耐人寻味的神情。邓伟是迄今为止第一位环球拍摄世界名人的摄影家,被誉为“人类摄影史上的创举”。




西海固/ 王征

王征的摄影《西海固》,事关一个族群在那个荒凉之地的生存状态。西吉回族摄影人王征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民聚居之地——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里集中地做长达7年之久的大规模图像采集,他记录了自己的民族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记录了他们生命的顽强与容忍,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西海固老百姓的生活现状。




邓小平 / 杨绍明

这是一张反映邓小平晚年生活的照片。当时,82岁的邓小平抱着孙子“小弟”和全家老小一起在海边,“小弟”转过脸来正要亲爷爷。见此情景,杨绍明赶快对焦按快门。照片洗出来给小平同志看后,他哈哈大笑说:“真是两个丑八怪。”一旁他家人“提抗议”了,他忙改口说是“两个撅嘴巴”。



《最后的耍猴人》/ 马宏杰

江西余干县,天下起了大雪,几只猴子都不愿走路,杨林贵把猴子背在肩上走。

摄影师马宏杰从2002年结识老杨开始跟拍鲍湾村的耍猴人,十二年时间里跟随他们行走江湖,扒火车、露宿街头桥下,记录下了他们的酸甜苦辣。



《SARS背影——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之一/ 张立洁

摄影记者张立洁的《SARS背影》系列,记录了一群在抗击SARS侵袭时得病,留下严重后遗症的医护人员的现状。她的摄影以沉重的影调,提示一个因了特殊的、突发的事件而出现的特别的群体:SARS后遗症患者。而更为重要的是,张立洁在拍摄患者的同时,也为他们争取社会帮助而作出了许多努力。


2010年 《木尼马村的耶云和女儿胡秀珍》(局部)/ 骆丹

在创作《素歌》的过程中,骆丹运用了始于1850年的传统湿版火棉胶摄影技术,他花了数月时间带着便携式暗房行走在中国南部云南省的偏远山区。骆丹的作品保持了摄影过程的纯净,展示出了他在很多中国经济尚未发展地区发现的乡村生活的美。




《我的移动照相馆》之一 / 马良

马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2012年创作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用时十个月,在全国35个城市搭建临时照相馆,免费为1600多人拍照,自费上百万,以艺术品的标准免费为1600多人布景拍照。通过马良的作品,这时代所有人不曾实现的梦都被一一打捞,重新上色。以梦布景,还原快乐,珍藏时光。




范冰冰 / 陈漫

陈漫,时尚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顶级摄影师。她是国内众多一线明星的御用摄影师,长期为《VOGUE》、《ELLE》、《BAZAAR》等多家时尚杂志拍摄封面。陈漫喜欢对摄影作品进行电脑绘画后期加工,产生令人惊愕的视觉效果。因新锐的视角和个性的创造力,无数明星被大众所熟知的肖像照都出自陈漫之手。




临时演员 / 张巍
《临时演员》中的人都是在北影门口找的真的临时演员。摄影师说:“完成拍摄以后,这些肖像与我的想象相差甚远。为了强化现实影像的魔力,我用电脑将每个人的五官拆分成一个个呆滞的中国平常面孔上的小部件,然后再将这些五官随机互换,制造出一张张虚拟的面孔,甚至是虚拟的“人”。我不知道,为什么,随机互换的脸最终达到一种“相似”的效果。”


《被告》/ 刘嵩

2014年5月6日,中国重庆。一名女子涉嫌因为从事非法性交易正在派出所被询问。中国摄影师刘嵩凭“被告”作品获得2015年荷赛肖像类单幅二等奖。




“隐形人”/ 刘勃麟
刘勃麟的成名作就是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隐藏于任何环境背景下。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最多竟然长达十个小时。他将自己当作一块空白画布,加上助手的一点帮忙,他可以把自己画成和身后环境几乎一模一样。



100个人的战争/ 黑明

100个知青,100个农民,100个在天安门前照过相的人……摄影家黑明一直关注在大历史中个体命运的沉浮,用镜头和文字共同呈现“一个人”的历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黑明创作了“100个人的战争”系列。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编辑 花花 Ninth




点击以下关键词 直接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艺术摄影 …… 摄影干货 …… 构图 ……

王文澜 …… 中国摄影家 …… 玛丽·艾伦·马克

马丁·帕尔 …… 乔尔·迈耶罗维茨 …… 郎静山

吕厚民 …… 宝丽来 …… 好书推荐

寇德卡 …… 罗伯特·弗兰克 …… 优素福·卡什

胸部 …… 小姨子 …… 全家福





点击阅读原文,火箭直达快拍快拍微小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