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例分析室 | NO.5 直肠肠系膜部位平滑肌瘤病例分析

周坚红,李小永等 妇产科网 2023-05-19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分享人:周坚红,李小永

编写及资料整理:金梦梦,陆森,贾瀛娴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

病例介绍


患者,女,47岁,1-0-0-1,因“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年,再次发现盆腔包块渐进性增大”于2018-12-03入院。


病史回顾:


3年前患者因“子宫多发肌瘤”于杭州市余杭区妇保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因肌瘤血供丰富,剔除过程中发生大出血(数量不详),予输红细胞8u,术后并发“肠梗阻”,予胃肠减压等措施治愈。术后3个月患者于该院复查,B超提示“子宫小肌瘤,直径1cm”,嘱定期复查。2016年02月患者就诊于我院,予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1.5 × 1.5 × 1.6 cm”。2018年10月患者再次就诊于我院,无经量增多,无经期延长,无月经周期改变,无尿频,无腹胀、便秘及排便异常等;患者3年来无明显腹痛史;复查B超提示“子宫多发肌瘤,较大位于子宫右侧壁6.0 × 8.0 × 4.3 cm,子宫后方另见大小7.4 × 6.2 × 4.2 cm低回声包块”。考虑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大、生长速度快,故建议再次手术。


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6-7天,量中,色红,无痛经,无长期服药史,未服用保健品。LMP:2018.11.26,行经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殊;宫颈光,无举痛;子宫前位,如孕2+月大,质中表面凹凸不平,无压痛,于宫体右侧壁可触及一肌瘤结节,直径约7 cm,向浆膜层突出;于子宫后方可触及一肌瘤样结节下极,质地硬,界限清,略压向左后穹窿,无触痛;双附件区未及包块与压痛。


辅助检查:


1.我院妇科B超(2018-12-03):宫体大小8.3 × 6.8 × 4.6 cm,形态失常,双层内膜厚0.78 cm,宫腔内见节育环,环位正常,宫区见多个低回声,较大位于子宫右侧壁7.1 × 5.6 × 5.7 cm,边界清,大部分向外突出,见包膜血流,前壁另见2.5 × 2.6 × 2.1 cm低回声,部分压向宫腔。子宫后方见大小6.3 × 6.6 × 4.2 cm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检查意见:子宫多发肌瘤,宫内环。


2.我院盆腔增强CT(2018-12-03)(见下图):子宫前位,形态不规则,宫腔内见节育器影,宫壁内可见多发类圆形低浓度影,较大一枚位于子宫前壁,大小约2.5 × 2.8 cm,边界清。子宫后方及右侧旁各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内见片状低密度影,右侧旁一枚大小约6.1 × 6.8 × 5.5 cm(黄色圆形示),后方一枚大小约5.1 × 8.0 × 5.5 cm(红色三角示),边界尚清;CT诊断:子宫多发肌瘤,子宫右侧旁及后方软组织团块影,平滑肌瘤首先考虑,子宫浆膜或阔韧带来源可能。



3.TCTNILMHPV阴性;

4.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

入院后


初步诊断:子宫多发肌瘤,宫内节育器。


治疗方案:


因考虑患者肌瘤生长速度快,不能排除恶变可能,且瘤体较大、多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担心子宫肌瘤再次复发,要求切除子宫,同时担忧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脏器脱垂,要求尽量保留宫颈,故拟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送快速病理检查。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排除禁忌后,于12月4日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前位,子宫如孕2+大,表面凹凸不平,见多个肌瘤结节突出,最大位于子宫右后壁,直径约7 cm,质硬,与子宫以一粗蒂相连,蒂宽约1.5 cm,肌瘤位置较深,最外侧表面约1/3与直肠右侧壁致密粘连。宫颈后深部触及一肌瘤样结节,约8 × 6 × 4 cm,形状不规则,界限清,质地硬,与宫颈后方肠管致密粘连。术中切除宫体后,发现宫颈后方肌瘤与宫颈不相连,其基底部位于直肠左侧壁肠系膜处,与肠壁密切相连,基底部约8 × 6 cm。术中请外科医生上台急会诊,协助手术,成功剔除肠系膜内肌瘤样包块,剔除过程中见肌瘤样包块深达直肠浅肌层,肌瘤样包块剔除前及剔除后的图片如下图所示。手术顺利,术中出血100 ml,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第5天出院。



术后病理:


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子宫平滑肌瘤;(浆膜下、肠系膜)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及癌基因检测:P53(+),Desmin(+),SMA(+),Ki-67(-),CD117/C-kit(-),DOG1(-),S-100(弱阳)。

术后诊断: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肠系膜平滑肌瘤,宫内节育器(已取出)。



----------

知识点1


平滑肌瘤的不同分布


1.  平滑肌瘤可以发生于任何人体正常平滑肌组织分布的部位,好发于子宫,子宫外的平滑肌瘤较少见,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往往体积较大,多合并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变性。子宫外的平滑肌瘤可以分为:子宫旁平滑肌瘤、腹膜后平滑肌瘤、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和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其中发生于子宫体旁、盆腔其余脏器及间隙的平滑肌瘤被称为子宫旁平滑肌瘤,最常见阔韧带肌瘤,其次是宫颈、阴道、尿道、膀胱、卵巢等;盆腔播散性平滑肌瘤属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2.肠系膜平滑肌瘤可发生在肠系膜任何部位,因不累及消化道腔,少有出血、肠梗阻表现,可有腹痛、腹部肿块等,且因生长在腹腔,发现时往往肿瘤体积较大。因肠系膜呈半游离状态,大部分肿瘤可被推动,这是肠系膜肿瘤的特点,可可作为肿瘤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因其活动度大,易坠入盆腔,误诊为卵巢囊肿、生殖系统肿瘤、膀胱憩室等。





----------

知识点2


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


目前机制不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和干细胞功能失调有关,现有以下几种学说:


1. 遗传易感性学说:该学说是基于以下研究结果:

(1)子宫肌瘤患者的女性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高;

(2)单卵双胎女性都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远高于双卵双胎女性;

(3)子宫肌瘤的进展和临床严重程度与种族密切相关;

(4)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某些遗传性疾病相关,40%~50%的子宫肌瘤患者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另外,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酶的异常、细胞凋亡、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相关。


2. 性激素学说:该学说认为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的良性肿瘤,主要基于以下证据:

(1)子宫肌瘤好发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龄期妇女,青春期前少见,而绝经后发展停止或肌瘤缩小;

(2)妊娠期雌、孕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肌瘤有增大的倾向;

(3)外源性性激素摄入如激素补充治疗会引起肌瘤增大;

(4)抑制性激素分泌的药物治疗能使肌瘤缩小。然而,雌、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否为子宫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目前仍存在争议。


3. 干细胞突变学说: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子宫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形成,而单个肌瘤中的不同细胞均起源于单个母细胞,提示单个母细胞应具备全能干细胞的特性,子宫肌瘤可能是由单一干细胞的突变所致。





----------

知识点3


平滑肌瘤的定位与定性


1.定位:


(1) 超声检查:目前为首选检查方法,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实时弹性成像等,但由于肌瘤的发生部位多变, 大小、数量及内部结构差异, 临床常规超声检查易误诊。


(2) CT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肿瘤内部有无出血、坏死、钙化,并且不受病变位置的限制,对平滑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盆腔播散性平滑肌瘤影像学特点为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及腹、盆腔的多发软组织结节,边界清晰,部分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部分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变性区域不强化。但当肿瘤体积过大时,CT定位较困难,联合多种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 MRI表现为“沼泽湿地征”是平滑肌瘤伴变性的特征性表现,尤其是较大的子宫旁平滑肌瘤表现更为明显,是较大阔韧带平滑肌瘤的特征性表现。平滑肌瘤变性可以发生在肿瘤的任何位置,肿瘤中心可以有未变性的岛状实性部分,而岛状实性部分内仍然可以出现变性区域。“沼泽湿地征”可以与恶性肿瘤的缺血、坏死 液化所致的中心坏死的不均匀强化相鉴别。


2.定性:

平滑肌瘤的定性需病理证实,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平滑肌瘤的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免疫组化诊断指标SMA(+)、desmin(+)是其诊断要点,无c-kit基因突变。另外,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16与Ki-67、PCNA均为反映平滑肌瘤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为避免将平滑肌肿瘤误诊为间质瘤,检测CD117、CD34、HOG-1。当过表达时,主要见于胃肠道间质瘤。S-100蛋白主要用于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P53作为抑癌基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类型。野生型P53,半衰期极短,难以检测到,免疫组化标记的p53均为突变型,约50~60%的人肿瘤中可检测到P53基因的突变。其检出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表达率越高,分化愈差,预后愈差,而在子宫平滑肌瘤亦存在p53基因突变, 但突变率较低,故不宜做为子宫平滑肌瘤的肿瘤标记物。其在平滑肌瘤表达升高,其机制上不明确。DOG1高表达于胃肠道间质瘤,而在其他肉瘤中罕见表达,其灵敏度接近甚至高于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高度灵敏的标志物,可作为CD117(-)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补充,联合检测DOG1 + CD117有助于鉴别诊断。





----------

分析

结合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肠系膜部位的肌瘤样包块,符合平滑肌瘤诊断。现对肠系膜平滑肌瘤的来源进一步分析,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前次手术粉碎子宫肌瘤时,腹腔中肌瘤组织残留,肠系膜血运丰富,可能导致平滑肌瘤种植;

(2)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生长过程中出现蒂扭转、缺血坏死,并种植至血运丰富的肠系膜处;

(3)也可能发生肠系膜原发性平滑肌瘤。主要来源于间叶组织演变的各种软组织,可能有7种来源:淋巴组织、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平滑肌、血管组织和胚胎残余,其中来自平滑肌或血管的平滑肌瘤约占15%,临床少见,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原发性肠系膜平滑肌瘤术后亦无需进一步处理,常规体检随访即可。前两种来源即为肠系膜部位的子宫平滑肌瘤“寄生瘤”;最后一种为原发性肠系膜平滑肌瘤。该患者3年前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提示直肠部位包块,亦未探及子宫带蒂的浆膜下肌瘤,且3年来患者未诉明显腹痛。因此,该肌瘤直接来源于肠系膜或来自于浆膜下肌瘤脱落的可能性小。

患者既往于腹腔镜下剥除子宫肌瘤,术中需将瘤体粉碎;术中肌瘤血运丰富,出现大出血,被粉碎的细小瘤体残留风险增加,故此肌瘤来源于粉碎肌瘤组织种植的可能性较大,病理及免疫组化也支持这一论断。过去报道的RCT提出,肌瘤粉碎可能导致种植。其发病原因不明确,有文献认为与遗传因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既往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等医源性有关。




体会


1.本病例提醒我们应认识到手术操作的准确、规范与疾病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在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应尽可能小心地将所有粉碎组织取出,且仔细检查盆腔,以免造成医源性种植,引起肌瘤的复发甚至重要器官种植等不良事件发生。


2.子宫外的平滑肌瘤由于其发病部位少见或罕见而且变性的表现多样,明确诊断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中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往往体积较大,多合并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变性。


3.根据患者为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或既往子宫肌瘤手术史,无肿大淋巴结,结合临床及肿瘤指标可以提示诊断,减少术前误诊。但当肿瘤体积过大时,CT定位较困难时,需联合多种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4.作为临床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知识,有助于疾病诊断和鉴别。



参考文献:


[ 1 ] 郑芝田主编, 胃肠病学. 第3 版[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452.

[ 2 ]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12).

[ 3 ] 黄艳,刘冰,谭伟艳等. 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72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2):92-95.

[ 4 ] Munro MG, Critchley HO, Broder MS, Fraser IS. The FIGO Classification System (“PALM-COEIN”) for cause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non-gravid women in the reproductive years, including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1;113:3–13.

[ 5 ] Vilos G A , Allaire C , Laberge P Y ,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s[J].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Canada, 2015, 37(2):157-178.

[ 6 ] 李武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2).

[ 7 ] 林仲秋, 张霞. 妇科肿瘤p53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0): 26-28.

[ 8 ] 龚海峰. 雌激素受体、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01) ,2004.

[ 9 ] 叶华平. DOG1、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03) ,2014.

[ 10 ] 黎良山, 刘传现, 李斌, 陈立松, 王省白, 胡红杰.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分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 37(06): 994-999.

[ 11 ] 钟清连, 颜雯, 黄健, 黄群, 何剑琴, 林嘉裕.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罕少疾病杂志. 2016. 23(05): 42-43.

      


推荐阅读:病例问答|NO.144 晚绝经该如何处理?博采学术,收获友谊——回首2018年度那些精彩的妇产科会议盛况!
会议报道 | 激流勇进,培养生殖整复生力军 光荣绽放,训练私密整形有新术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合作投稿请联系邮箱obgy2000@yapot.com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电话:

18931329436/1331148028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