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聚首,落实生殖医学热点难点;精彩分享,医者匠心尽显大家风范——第23届IFFS国际生殖联盟大会精彩荟萃(二)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魔都聚首,落实生殖医学热点难点;
精彩分享,医者匠心尽显大家风范
——第23届IFFS国际生殖联盟大会
暨第五届浦江生殖医学论坛精彩荟萃(二)
Katie Best:40 years of IVF Nursing
国际生育协会联合会成员,Gateshead 生殖部分部门主管Katie教授结合护理发展的历程介绍了IVF专科护理在英国的发展。护理工作在辅助生殖中尤为重要,历史上第一位胚胎学家的第一职业即是护理专业出身。辅助生殖护理自1987年成为英国护理专业中的一大专科分支,英国皇家护理学院还建立了生殖护理组。此后逐步完善了辅助生殖护士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义,培养框架及持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总之,护士工作是辅助生殖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们不只是一个护士,而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整合体。
Professor Jinlan Liu:30 Years of IVF Nursing
北医三院生殖科刘护士长将IVF护理在中国的发展总结为:护理人员的快速成长、职业范畴的不断扩张、在护理研究领域快速成长,快速发展。她通过介绍北医三院在生殖护理管理的的心得,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刘护士长还阐述了专科护士在辅助生殖领域的作用,包括患者教育、疼痛管理、学术建设等多个方面;强调了信息化护理中在未来ART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中国生殖护理面临的挑战,期望共同提高生殖护理能力和水平。
Professor Alison Mc TAVISH:How You Can Deliver High Quality Care to Your Patients
Alison教授从管理架构入手,介绍了护理的“teamwork”: T代表共同参与、E代表人人参与、A代表组织和个人的成长、M代表获得更多。在基于循证护理形成的SOP的指导下,将护理质量诠释为操作规程的“一致性”,规范所有执业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整个机构的护理质量。在管理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形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Professor Francesca Steyn:Education and career progression framework for fertility nursing
Francesca教授介绍了英国辅助生殖专科护士的培养路径和能力评估方法,并向辅助生殖护士提供教育的模块,整个英国具有五十家以上的生殖机构授予证书。生殖护理专科APN培训项目及框架目标。框架结构包括了7个部分和2个附录,并于2018年3月出版。其中指出了英国辅助生殖护士的13项职能。同时也形成了辅助生殖护士能力评估的结构。
Professor Helen Kendrew:How to look after patients in fertility clinic?
英国巴斯生殖中心护士长Helen教授从病人角度、医生角度及护士自身的角度阐述了,辅助生殖护士的角色需求。向大家介绍了Bath Fertility Center的人员构成和护理管理,从业务要求,培训和个人发展等三方面展示了其中心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养。
Professor Alison McTavish:Looking after our patients
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Alison教授介绍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在辅助生殖中的期望,包括11个方面,阐述如何照护辅助生殖治疗对象。主要有:1.提供信息2.态度和医护人员的关系3.临床护理人员的能力4.交流沟通能力 5.病人参与与隐私保护6.团队合作与整合7.对护理的可及性 8.护理的延续和转变9.情绪支持 10.心理调适11.倾听患者的声音,真正的将病人融入我们的护理工作中。
Professor Steven Robert Lindheim:Informed Consent: Getting Rid of The Paper Trai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美国教授Steven Robert Lindheim与大家详细讨论ART知情同意权构成独特的伦理问题以及在医疗和法律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复杂的ART服务过程促使专业人士简化这些知情告知文档,致使对病人的告知并不充分。Lindheim教授介绍了一个新的多媒体平台对接受ART治疗的病人进行详细的告知,这项服务帮助患者了解试管婴儿的风险、后果及知情同意过程。
朱桂金教授:高龄女性生殖内分泌特点及储备功能评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朱桂金教授指出当今社会晚婚晚育的女性越来越多,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育力逐渐下降,如何为众多的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力评估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高龄女性生殖功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卵泡数量减少和卵子质量下降为特征的卵巢功能减退。临床应结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从而为高龄患者提供生育力咨询,指导受孕,治疗不孕,必要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生育力保存。
Professor Li Meng:From Vitrification to De-vitrification:What do we know about Vitirfication?
美国Louisville 大学的Li Meng教授的演讲指出人类的配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已经是生殖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过去二十年中,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亦可反映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程度,现在的冷冻技术已可用在冷冻保存精子、卵子和不同时期的胚胎,尤其是玻璃化冷冻技术(Vitrification),已获得医学界广泛的认可,并而成为冷冻技术的最佳选择,Li Meng教授着重对玻璃化冷冻机理和保护剂的选择,冷冻过程温度变化等关键点做了详尽的阐述”
孙赟教授:全胚冷冻效率优于鲜胚移植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的孙赟教授给向我们提出了 “全胚冷冻效率优于鲜胚移植吗?”这个生殖临床医生都面临的问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自1990年首例玻璃化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获得临床妊娠以来,冻融胚胎移植(FET)已成为IVF-ET中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全胚胎冷冻策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FET与新鲜胚胎移植相比,其有效性、安全性如何,也成为近年来生殖医学、围产医学的研究热点。
伍琼芳教授:提高鲜胚移植妊娠率的临床策略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主任伍琼芳教授指出IVF-ET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化的抱婴率及安全性。鲜胚移植如果能达到较高的妊娠率,在保证成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时间金钱成本。多项研究显示:“全冷冻”策略对高反应者能有效降低OHSS风险,但对中低反应者获益不大,否定了“全冷冻”对所有患者都适用的观点。
吴庚香教授:GnRH激动剂及拮抗剂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菁教授团队的吴庚香教授代替杨菁教授讲述了比较GnRH拮抗剂和激动剂长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初次控制性促排卵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效果,探讨了GnRH拮抗剂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不孕患者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对于初次接受控制性促排卵及IVF-ET助孕且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GnRH拮抗剂固与GnRH激动剂长方案有同样满意的临床结局,且更方便、经济、安全。
张丹教授:遗传性POI早期筛查与诊疗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张丹教授的演讲从遗传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概述、早期筛查、诊疗策略三方面展开。遗传学因素被认为是POI的主要病因。遗传性POI早期筛查方法包括基因检测、卵巢功能评估等。对于遗传性POI的促排卵方案选择,需进行个体化方案治疗。此外,对于遗传性POI患者,可通过生育力保存技术进行生育力保存,并可借助PGT技术进行子代致病基因遗传学阻断。
阮祥燕教授:生育力保护保存——卵巢组织冻存移植规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详细地为我们阐述了何为卵巢组织冻存技术。这是一种运用低温生物学原理冷冻保存卵巢组织的生育力的保存方法。对于青少年和急需化疗的病人,该技术是生育力保存的唯一选择。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
郁琦教授:生殖医学的瓶颈——子宫内膜容受性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郁琦教授报告指出,虽然我们对生育能力的理解有了进步,但胚胎植入失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尚无实而用有效的诊断工具来精确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期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张学红教授:外源性HCG对子宫内膜蜕膜化存在“扳机”作用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张学红教授指出: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hCG在胚胎着床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包括促进子宫内膜间质蜕膜化,促进子宫内膜血管形成,改善内膜表面的免疫耐受,启动及调控绒毛的侵袭性等。
生命伦理学专家翟晓梅教授与梁晓燕、樊延军、张云山、郭艺红教授们就卵子冷冻生育力保存及卵子捐赠,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等生殖伦理热点进行了探讨,提出我们不能单纯从医学角度还要从技术安全及伦理、法律、社会等多方面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李劲松教授:基因组标签计划(Genome tagging project):tag every protein in mice through “artificial spermatids”
中科院生化细胞所的李劲松教授团队于2012年建立了携带精子来源遗传物质的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证明这一细胞能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细胞后能支持胚胎发育产生健康的半克隆小鼠,即半克隆技术,但该技术效率非常低。随后他们又通过将调控雄性印记基因H19和Gtl2表达的H19-DMR和IG-DMR敲除后获得了能稳定产生半克隆小鼠的“人造精子”的单倍体细胞,并证明它们能更稳定和高效支持获得遗传修饰的半克隆小鼠。最后,李教授详细介绍了与CRISPR-Cas9技术结合,“人造精子”介导的半克隆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及其优势。
赵小阳教授: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再生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赵小阳教授团队从男性不育的临床问题出发,对生殖细胞发生这一复杂过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通过对人睾丸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赵教授团队绘制了人类精子发生的完整图谱,并在人类生殖细胞中找到了新的标志物及一些表达异常的基因。赵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关于胚胎干细胞或iPS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的探索,他们揭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的细节,并发现了一系列标志减数分裂的关键分子。
史庆华教授:配子发生减速分裂异常的分子基础
减数分裂是配子发生的必需步骤,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导致配子发生障碍诱发不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大附一院生殖与遗传分院院长史庆华教授为大家阐明了配子发生减速分裂异常的分子基础。他们通过筛选出病因不明、精母细胞发育停滞的无精子症患者,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发现了多个潜在致病突变及一系列导致精子发生减数分裂异常的新基因及已知基因的新突变。
张亮然教授:减数分裂与生殖
来自山东大学的张亮然教授围绕着“减数分裂与生殖”进行了深入研究。张教授强调交叉重组是减数分裂的核心事件。他们最近发现同一细胞内各条染色体之间在重组频率上存在协同变化,不同染色体之间交叉重组频率的协同变化,源于染色体轴长度的协同变化。交叉重组频率的协同变化增加了不同减数分裂细胞之间及由其产生的不同配子之间重组频率的差异。
王红梅教授:人类胎盘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梅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人类胎盘的结构与功能。她详细介绍了胎盘滋养细胞的主要类型和功能,发现侵入母体子宫的滋养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分子PLAC8,并证明PLAC8可以促进滋养细胞的浸润和侵袭。他们的研究还证明Syncytin-2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的表达调控对维持滋养细胞的合体化及正常的胎盘功能极为重要。最后,王教授还讲解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胎盘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相关发现。
张云芳教授:精子tsRNA及其RNA修饰介导的获得性遗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云芳教授以tsRNA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了精子tsRNA及其RNA修饰介导的获得性遗传。张教授针对tsRNAs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tRNA甲基化酶Dnmt2对塑造精子中具有表观遗传信息传递能力的RNA“编码指纹”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Dnmt2介导的RNA修饰能够改变tsRNA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精子RNAs的作用机制打开了新思路。
孙青原教授:线粒体的遗传方式及相关机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青原教授以“线粒体遗传方式及相关机制”为题,向大家介绍了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线粒体的不均一分布以及线粒体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动态变化及有关线粒体基因组母系遗传的四种机制假说,并分享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指出:维系线粒体母系遗传的机制主要是受精前精子线粒体DNA被清除,以及受精后精子线粒体在早期胚胎发育中不均匀分布所致。
苏友强教授:
Toward making a good egg: Sculpting the transcriptome of mouse oocytes by MARF1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苏友强教授为大家普及了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独特的基因表达规律和调控模式。苏教授团队发现并命名的卵子发生调控多能因子MARF1,并首次证明其核酸酶活性介导了其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以及基因组完整性维持的调控作用。
王强教授:母源肥胖与卵子质量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强教授分析了母源肥胖与卵子质量的关系。母源肥胖对胚胎发育和后代健康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但是其潜在的机制仍不清楚。王强教授通过动物实验发现HFD小鼠卵子中TIGAR和Stella等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进一步揭示了HFD合子表观不对称性的建立出现了异常,表现为母源5mC水平下降及DNA损伤增加。通过甲基化组学分析,证实肥胖小鼠合子基因组表现出整体性的低甲基化,并且特异性的富集在转座子区域。
高绍荣教授: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教授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发展优化了微量细胞免疫共沉淀结合测序技术(ChIP-Seq)和单细胞核小体测序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组蛋白修饰包括H3K9met3、H3K4met3及H3K27met3的重编程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染色体上H3K9met3修饰与DNA甲基化共存,消除H3K9met3则会影响DNA甲基化。同时,他还向大家介绍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修饰的重编程机制。
范衡宇教授(由沙倩倩代讲):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翻译和降解的调节机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范衡宇教授团队沙倩倩为大家阐明了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翻译和降解的调节机制。报告介绍了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母源mRNA翻译和降解调控的分子机制,发现MAPK ERK1/2信号级联通路把母源性mRNA的翻译和降解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偶联在一起。他们又在小鼠中首次发现了存在早期胚胎基因组激活依赖的母源性mRNA降解,并强调了母源性mRNA的翻译和降解机制为辅助生殖和胚胎工程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高飞教授:性腺体细胞调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研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飞教授指出在睾丸支持细胞中特异激活β-catenin后会导致雄性生殖细胞异常启动减数分裂,激活β-catenin后,BMP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阻断这两种信号通路后雄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受到抑制,相反利用BMP或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剂处理则能够诱导雄性生殖细胞启动减数分裂。分子机制研究发现BMP信号通路能够诱导Dazl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表达和DNA甲基化过程。
王雁玲教授:胎盘发育与妊娠结局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雁玲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胎盘-母体循环路径上,血管内滋养层细胞能够通过特异产生TGFbeta,诱导母体CD4+T细胞分化为免疫保护性Treg细胞,从而在螺旋动脉和绒毛间隙形成免疫保护。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模型和人源化小鼠模型,证明了子宫蜕膜NK(dNK)细胞可调节滋养层细胞向多条途径分化。这些研究为揭示妊娠免疫豁免机制以及复发流产等妊娠疾病的免疫学因素提供了重要证据。
闫丽盈教授:植入前胚胎遗传特征与遗传诊断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闫丽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团队从遗传、表观遗传角度,全面解析了人类植入前胚胎的遗传特征及DNA甲基化重编程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的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诊断技术,建立了基于单倍型连锁分析的胚胎诊断方法,实现对所有已知致病基因的单基因疾病、单基因合并染色体平衡易位、单基因病加HLA配型等情况的胚胎诊断,帮助患者选择不携带单基因疾病和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胚胎,避免遗传疾病患儿的出生。
张莹教授:胚胎植入及定位的调控
据统计,妊娠失败在全球育龄妇女中的比例高达25-40%,已成为当今一个全球性的医学-社会问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莹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小鼠模型研究母体妊娠早期咖啡因暴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介导的母体紧张焦虑及激素紊乱(高雌激素)的妊娠环境改变对胚胎植入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发现母体妊娠早期环境暴露通过影响输卵管、子宫收缩及宫腔液体平衡,影响胚胎植入和定位,进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ART实验室论坛刘平教授:辅助生殖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刘平教授提出辅助生殖胚胎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应该是“特殊风险医疗”,提醒我们风险无处不在!指出胚胎实验室安全运行基本原则:无误!无菌!无毒!并对胚胎实验室风险管理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吴克良教授:辅助生殖实验室无缝质控的必要性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IVF实验室负责人吴克良教授从新的视角解读胚胎实验室无缝质控的可行性和全面质控的必要性。目前大部分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质控基本依赖手动记录各项指标,当真正出现异常现象或指标波动的时候,我们很难从这些原始资料中分析出最关键的原因。在目前智能化逐步普及推广的大背景下,把信息化技术引入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质控和管理,通过各环节完整数据链的构建,相信可以为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做出更加有力的保障。
千日成教授:
The source of oocytes for infertility treatment:Laboratory aspect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国际知名专家千日成教授,从胚胎实验室的角度分析了卵母细胞来源对不孕不育的治疗的影响,让我们了解体外受精卵母细胞的来源是提高体外受精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出从卵巢中提取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可在体外成熟(IVM),并产生可接受的妊娠率和活产率。因此,IVM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到治疗各种不孕原因的妇女。同时,这为癌症患者保留生育能力提供了一个可能。
池玲教授:Chromosome mosaicism in human embryos derived from in vitro
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的生殖医学和临床胚胎学硕士学位教程委员会主席的池玲教授,就体外授精技术对人类胚胎中的嵌合体现象,如:嵌合体胚胎的产生机理,临床发生概率,影响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报告中提出随着近年来PGS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IVF 临床,来自于体外授精技术的人类胚胎中的嵌合体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近年来临床胚胎学讨论的热点之一,也成为PGS 是否能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武学清教授:IVF实验室人员管理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武学清教授,结合自己中心多年经验对IVF实验室人员管理进行全面阐述,指出IVF实验室人员对于生殖医学中心而言是最核心的资源。在IVF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整个流程中,首先要立足于人员管理的过程和程序符合标准,才可以着手建立IVF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为生殖医学中心人员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和相关思考。
李永刚教授:实验室数据的移植策略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李永刚主任开门见山的提出如何在植入前选择最具潜能胚胎并配合有针对性的移植策略是辅助生殖临床工作及生殖医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他通过回溯分析他们生殖中心近年来超过5万枚胚胎种植情况,结合临床及胚胎实验室各指标,深度解析激素水平、内膜情况、男方精子及胚胎形态学参数等对于种植成功率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构建基于种植率的大数据分析模型,突破了已有的形态学观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综合了多项指标对胚胎种植潜能和时机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估预测。
徐艳文教授:关于囊胚活检的思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艳文主任对关于囊胚活检的思考做了深入简出的阐述。徐主任提出随着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的提高,微量细胞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玻璃化冷冻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选择在囊胚阶段进行胚胎活检。然而,囊胚活检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实验室的特点去考虑。徐艳文教授还特别指出活检技术不可避免对胚胎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需要我们从业人员抱着审慎的态度去实施活检技术。
黄鑫教授:降低精子DNA碎片对胚胎影响的实验室对策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黄鑫教授展开了“降低精子DNA碎片对胚胎影响的实验室对策”的精彩讲述。内容涉及精子DNA的损伤包括了精子的DNA 碎片、精子mtDNA的损伤、端粒变短、表观遗传异常和Y染色体的微缺失等。指出减少DNA损伤的措施主要有:减少受精前男性的禁欲时间;尽量缩短精液处理时间并尽快进行授精;采用上游法处理精液方式以减少离心对精子的影响;对少精子症、DFI增高和前次IVF失败的患者,使用睾丸精子授精等。
主持人风采4月14日精彩预告
Panel
1. Extended Indications for PGT
2. Challenging Cases in Fertility
3. OHSS: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
写稿:翟君钰 路瑶 徐晶晶 朱琴玲 张文超 姚宁 汪旺生 俞柳韵
审稿:张婷 徐冰 徐丽珍 吴克良 王海滨 奚慧琴 洪燕
拍摄:黄云佳 吴婷 陈敏 宋晓雯 童婧 陈洁雯 姜琪 张仕毅 陈金海 李慧玲
推荐阅读:
病例问答|NO.145 绝经过渡期AUB-O用性激素治疗对诊刮结果有没有影响?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合作投稿请联系邮箱obgy2000@yapot.com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电话:
18931329436/133114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