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出自己的人生版本 | 2017,我的有机生活开启之年,2018,愿慢慢前行

阿黎 有机会网 2022-06-08

【小编荐语】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温馨的“年终总结”之一。作者阿黎曾是有机会的读者,因为认同倡导回归自然的“有机生活”理念,唤醒了内心早就有的愿望,成为了一名有机生活实践者和写作者,后来更成了南宁都市农墟的工作者,把生态农业变成了自己的事业。这么多外在的转变,和她内心的转变息息相关——当读到她即便身处城市也能与自然重新连接,读到她找回了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我不禁开心地微笑起来。尽管从未谋面,但正如阿黎所说,文字是种最安静却有深度的交流,从中,我能真实地感受到温暖。

有机会原创

作者:阿黎

2017年1月20日,我日记的结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嗯,有机生活,从不乱花钱开始”,这是日记里第一次出现“有机生活”的字眼。这一年,感觉自己开启了一段最为有深度的人生历程。

正确地吃

过去三十年,我的饮食观念是多吃新鲜的蔬菜,新鲜的水果,少食肉,不吃烧烤油炸食品,我曾经以为这已经是非常棒的健康饮食方式了。

2017年,赋闲在家,偶遇有机会网站,里面的内容闻所未闻。谈到食物的时候,远远不只和多素少肉有关,更是关于选择生态食材,吃老手艺手作食品,支持小农,关爱土地。也提倡不过度购买物品,与大自然连接,遵循内心。

这些是我从未看到过的信息,尽管我曾经从事健康资讯的工作,但当时接触过的专家也从未聊起这个话题:人类的健康首先来自于地球的健康。肥沃的土壤,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才是我们健康的根基,如果地球这个母体失去健康,作为她的孩子——人类,自然也无法健康。

农村出身的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过农药对土壤、对食材、对人体有什么害处,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事情,谁会去想呢?

只是现今想起,为什么农村有人饮用农药自杀,为什么妈妈每次打完农药回来要在洗澡房里呆一个多小时,还一直说浑身不舒服,睡不着觉。

我又想起来了自己唯一一次打药水的经历,背着农药喷雾器来到江边装满水,照着用法用量把两三种药水依次倒进喷雾器内,刺鼻的味道散发出来,拧上盖,背起沉重的喷雾器和妈妈走向自家的稻田,一脚没踩稳田埂,整个人滑进了满是水的田里。

妈妈做了分工,每个人负责一侧,中间的由妈妈下田完成。年幼无知的我只是觉得很好玩,一压阀,药水就呈雾状喷出来洒向稻子,一壶又一壶,直到把稻子都喷洒完全,喷洒足量。

回到江边,洗干净脸和手脚,再洗干净喷雾器,药水瓶往江里一扔……

现今的我才幡然惊觉,这些药水的归宿……

于是开始结识生态农人、寻找生态食材。尽管现在化学农业是主流,但确实还有一小部分农人不愿意让土地受到伤害。

没想到,他们的劳动让我品尝到了惊喜的味道:橙子剥开,浓郁的呛鼻芳香味,不是纯甜;小罗非鱼肉质嫩细、滑口;不放油盐,焯水就能吃的生菜,一口甘甜;老馒头透着一股麦香又有嚼劲……刮皮的时候黏滑得根本握不住的淮山;一咬开,粉得晶莹的花红薯;滚水煮煮就变软的红薯粉;泡两分钟就可以下锅炒的腐竹……我不再动辄下馆子,不再诱惑于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不再迷恋于追求品相而忘了“内涵”。

(无人照拂的枇杷,个小味烈)

(山上的野生柠檬,果肉竟然是青色的,汁水极多)

(久违的霜柿)

(手舂的糯米糍粑)

中国的传统农业遵循天理,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土地的肥沃,这一点对上一辈人来说是切身感受过的。爸爸说,他小时候村里的江边长满了野李子,野桃子,田里的泥鳅都多得不愿再吃,河里也有捞不完的鱼……可是现在,这样的景色却很难见到了。如果我们重新选择正确地吃,不仅是让自己重获生机,也是让大地重获生机。

减少个人垃圾

这一年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习惯,不是强制,不觉麻烦,还心生欢喜。

◎重复使用塑料袋:塑料袋不再是一次性用品,拿回家的塑料袋洗干净、晾干,折叠好,捐赠给当地的有机市集,再留一些自己购物用,尽量不产生新塑料袋。

有时逛菜市,卖菜的阿姨阿伯动作极快,还没反应过来,袋子已经撕开,准备给装起来了,有时候还好心地套一层,“好拿”,结果我老是说两句话:我自己带袋子了,这个不用装袋子了。

拉一个小型购物车更加方便,除了某些菜需要用袋装,很多菜都可以直接放进去,回家以后,把菜拿出来就好,什么垃圾都不用处理。

◎物品去塑料化:在物品的选择上,尽量不挑选塑料材质的,选择天然可以降解的材质,甚至是手工做的物品,不光光是环保,还让生活充满温度、个性。

(蓝靛染的小手袋以及竹编的果篮)

◎随身携带水杯和筷勺:一款轻材质的水杯和一双方便携带的筷子,在外出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而且还更干净卫生,何乐不为呢?

◎慎买衣服:我曾经有过因为促销一口气买了七条短裙的疯狂行为,作为一个很爱美的人,逛街那真是太有吸引力了,买衣服,那真是太有魔力了。

《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报告》(图来自绿色和平)

当我知道了快时尚背后是巨大的环境污染代价——深深震惊了,无知确实无畏啊。我开始对自己购买的衣服慎之又慎,减之又减,这确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少必然精,材质也会挑选健康的,逛街的次数越来越少,管理衣服的时间和精力也省下来了。

这个冬天,除了1月1日庆祝新年买了一件很喜欢的衣服,其他冬装是从婆婆那里“讨”来的,婆婆年轻时也是一个买衣狂人,衣服也很有品质, 现在由我来继续延续这些衣服的生命和价值。婆婆见我不“嫌弃”她的衣服,连毛衣都翻出来送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材”,两全其美吧,嘿嘿。

既然连买衣服都可以节制了,那其他物品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缺乏物品,但缺乏有品质、有内涵的物品,以及缺乏量的把握。减少物品,是给自己的生活腾出了大量的空间和时间,从而能够拥有精美的物品和精致的时间,随之而来的还有在经济上的轻松感。

重新与自然连通

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那些童年捉过蜻蜓、下过河、摸过鱼、掏过蛋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而他们讲起这些经历也是那么的幸福。

其实我的童年也是这么度过的,但我曾经对这段经历的宝贵性并不理解,当然也并不以为这有多么的幸福。

在“有机会”里,被那些感受自然的文字击中,“啪”一下把通往童年的开关打开了,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的滋味深深藏着呢——

夏日的午后泡在溪水里不肯出来;在开花最多的桂花树下铺上一圈报纸,爬上树捋桂花,攒够量就吵着妈妈做桂花糖;学着大人,挖蚯蚓,安静又耐心地钓龙虾;放学不回家,和同学山岭里采桃金娘,岭上无人,几个小孩神神叨叨,又紧张又刺激……还有捕蜻蜓,扑蛐蛐,摸螺蛳,采莲蓬,打板栗,捡酸枣……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在大自然里浸泡的时光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光吗?树林,草地,池塘、溪流、田野,山丘,不就是我现在最想去的那些地方吗?

如果说我们的乐趣越来越少,那是不是因为我们在大自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呢?然而,在城市里如何与大自然连接呢?当我打开感官,发现这并不难。

我写下了连通的瞬间:

对面阳台人家的花,从春天开到了冬日,四季玫红,原来三角梅四季开花。

我看到风调皮地把我晾在绳索上的长裙翻转过去,又翻转回来,翻转过去,又翻转回来……风,如果没有注意到它和我衣服的互动,谁能知道它的存在呢?而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它,似乎还有它的生命。

在马路上骑着自行车,秋光透过路旁的大树碎碎洒落,突然一阵风起,对面一棵树落叶簌簌,风又卷起地上的落叶,或许是叶子本身就黄,还反射了阳光,一刹那,像一群金色的蝴蝶在城市里盘旋翩飞,又像一幅油画框在了城市中央,自然之美,如此惊心。

天上的云,只是随着风飘浮着,它如此之轻,似乎任何东西都能驾驭它,但它并不抗拒这些,或聚或散,或定或动,或高或低,或有或无;或白,或灰,或黑,或金,或斑斓……每一天的云都不同,每一刻的云都不同,就像昨晚,一堆堆白云把天空都挤满了,而今早竟然一丝云都没看见。既然自然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又怎么能期望保持一种状态不变呢?

从此我热爱上了这种连通,不需要专门到乡村,不需要身处山川,你眼前的风景就可以实现,它不仅令你的心瞬间浪漫起来,还会给你诸多生命的启示,最终你会发现自己坠入了爱自己、爱生命的爱河。

(王维笔下生在南国的“红豆”)


(“沾花惹草”也是跟大自然连接的方式)

连通自己

当我因追求充满秩序、无遗漏的生活而感到焦虑,当我因追求完美无瑕而气急败坏,当我因生活的不确定感到恐惧,这种连通让心瞬间停驻,安住当下,此地,此时,此身,身心的轻盈感渐渐蔓延全身。

我以前满脑子的生活计划,脑子不停地给自己下达各种命令,做这个,做那个,并且强烈希望事情可以又快又好地做完,迫切想得到一个句号和一种确定,这使得我变得很粗糙,很粗暴,做事十分仓促,做不好就郁闷或者在心里埋怨别人。

我渐渐明白我的头脑在追求速度、全面、完美、谨慎,而我的身体却讲究时机、平衡、自在、趣味,身体与头脑别扭地配合着,吃力又容易疲惫。

身体的不适使我不得不放慢一切,我尝试让行为慢下来,让动作慢下来,让语言慢下来,当身体足够缓慢,甚至停止的时候,我与自己接通了:不需要脑子的命令,不用理性地分析,不需要信息、概念,或者别人的意见、建议,它就会悄悄地告诉我最适合的做法。

当我需要处理太多事情,当我起念太多,当我面临选择,哪怕只是挑选一盆花,哪怕是不是该把某句话说出口,我都学会了先和自己连通,当我照着这去做的时候,身体舒畅通透,而且也绝不后悔。

当身体与内在的“我”浑然一体的时候(我想它们原本是浑然一体的,只是在生活的“激流”中被迫分开了),个人的独一无二就显现出来了,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频率、意念说话,做事,吃饭,休息,玩乐,一切变得自在,而又最合乎自己。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连通使未来的旅途不再那么恐惧,因为内在的那个“我”就是我生命的精灵,是带领我生活的元神,我只需和它一起前行。

找回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贡献社会。”——盐见直纪

这一年,不光从网络上看到一些遵循自己内心想法并踏出去实践的人,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也认识了几位这样的人:卖生态食材,连接农户和市民的荷葉、燕萍;热衷布艺,擅长旧牛仔布改造的乙乙;喜欢植物,靠种植花卉营生的格格。对于我来说,很新鲜,也充满羡慕,因为她们活得真实而十分有趣。

(荷葉与燕萍,两个卖菜的大学生)

(从小就热衷布艺的乙乙,中间那个就是)

(整天与花草为伍的格格)

而我,读到这样的故事,再亲眼看到这样的人,这一年也尝试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要找回。

当在有机会网站里读到某些直击心灵的文字,在心里“嗯嗯“,嘴里”啧啧”的同时,也突然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文字,而我也知道有机会曾经发出过征文。

因为一直喜欢写日记,以及看到精妙的文字就佩服得赶紧抄下来的“强迫症”,结合有机会的气质,一股脑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写出了三篇文字,当然这当中是反反复复地修改,然后忐忑地投递了出去,没想到得到了认可,并陆续在网站发布了。

记得小时候读报,跟爸爸说起,希望有一天也能像记者一样发表文章,报刊上没实现,网站的发布也算是心愿达成了。我很享受自己的文字停留在网页,我读别人文字时获得撞击、妙处、感悟、激励……别人也是如此吧?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安静,却最有深度的交流。

写,成为了我享受的事,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也是自己感受、思想的梳理过程,新的生活状态从身体里慢慢长出来,新的自己慢慢慢慢形成,就像树又抽新枝、新芽,更见独立,丰盈、形态。

(图片来自pixapay)

然后,我还加入了荷葉和燕萍的卖菜队伍,成了卖菜仨女郎,跟着她俩满地里找生态食材,吃生态食材,卖生态食材,每月组织一次城市赶墟日,让农户和市民彼此看见,建立信任的接口。

(每月月底不定点举办的城市赶墟日)

(偶尔举办的读书美食会)

(不定期举办生态农业知识分享会,图上的主讲人是社会科学院的刑东田先生)

(图中人物叫郭林,曾罹患癌症,后隐居桂林山水,带领当地村民探索生态种植)

结语

我对未来保持着一种淡淡的期许,慢慢细细地写,做到我的极致,或许将来某一天会有更多人看到我的文字;恢复双手本身的创造力,学会种植,善制物品,就用一颗脑袋和一双手过上简约却有情有趣的生活,只属于自己人生版本的生活。

智者说,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我祝愿你按照内心的想法去认真地活好每一天,所有你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就会以奇迹般的方式实现。

当你我以一种友善环境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你我能遵循内心,做着可能不值得炫耀,却能使自己平和乃至愉悦,又利于他人的事情,很难说,这不是对这颗星球最大的贡献。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自作者阿黎。)



阿黎的专栏回顾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媒体)
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