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读书会实录: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这是童书妈妈的第441篇分享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围绕《夏山学校》的讨论——
夏山精神:自由、平等、爱
夏山式成功:我们如何定义成功?
性是爱的表现,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可能的话,你会送孩子去夏山吗?
“夏山模式”本土化实践讨论
在家庭中实践夏山精神
夏山理念启示: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童书妈妈读书会的5月书目,是《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带给大家与《爱的教育》不同的一种阅读体验。如果说《爱的教育》的关键词是无处不在的“爱”,是一杯需要慢慢细细品味的陈年老酒,那么《夏山学校》给人的印象则是无处不在的“自由”,如一杯热力四射的鸡尾酒。
夏山学校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但是自由不等于放纵,夏山校规:“自由的意义是: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在这种模式下,教职员很少发 脾气,孩子们也是一样。可见这种自由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并不是混乱,而是秩序。无疑,在自由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做出倾向于自己内心需要的选择。
吉平就是围绕自由和平等这两个关键词,用心地展示了她从书中摘抄的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诸多金句,并结合自己的英国读博经历来说明成长早期的自由对于一个人学业和成长的重要价值。
分享者所分享的共同点,就是对夏山学校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尼尔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欣赏,我们尝试将这种理念概括为: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学校需要适应孩子并为他们提供自由成长的环境,因为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每个人去追求和实现个人幸福的能力。在这个理念背后,渗透的是对孩子深深的爱。
夏山学校培养的是敢于突破束缚的、向往自由而又有开创精神的人。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是教育的成功?
白滔滔认为中国现在对成功的定义还是有欠缺的。他举例,在硅谷,很多印度人能够成为许多公司的高管,是因为他们比中国人要擅长表达和交际。中国教育出的孩子格局小,缺乏改变世界的创造力。而一个7岁的美国孩子就可以发起成立基金捐赠蚊帐。
莉伟另辟蹊径地分享了阅读《夏山毕业生》的体会,通过对1921-1995期间在夏山学习的15位毕业生的特点及毕业后的人生轨迹,领悟出夏山并不能带给人们世俗定义上的成功,但是却可以让你带着觉解过一种无所畏惧的平凡人的幸福生活。
对此,朱晓琳深有感触。对比自己在澳大利亚留学和国内大学时的最大不同是,悉尼大学的许多作业都需要2-3名同学合作完成,完成的论文上要标注每个同学的分工,以便老师对每个同学的成绩进行打分。此外每组还要选出代表,在班级上发表论文摘要,回答同学的提问。
最开始和澳大利亚同学一起做这样的作业时非常不自信,讨论起来口语磕磕绊绊,自己负责的内容部分也担心英语水平有限而被嘲笑。好在经过辛苦努力,把这些作业都应付下来了。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英语交际和表达能力飞速提高了,也收获了同学们的友谊。
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以个人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成功与否。在这种体制下,孩子们之间永远是竞争的敌对关系,各自的焦虑无疑会非常大。当这种焦虑不堪重负时,就有可能发生悲剧。
关于成功的定义会直接决定我们对这本书的价值的判断,也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要因为这本书而做出一些改变。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更有个性、更有创造力、思想更自由、更能活出自我的价值,这本书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书中很多观点还很难在中国的现实中尝试,但这并不意味本书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即使我们没有条件像尼尔那样建一所夏山学校,我们也可以结合教育现状,做出一些改变。
红艳重点关注了尼尔的性教育观念,通过分享书中相关的金句摘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强调要打破性的禁忌,正确对待孩子的自慰和性游戏,建立正确的性态度;要认识到性行为应该是一种爱的付出,提出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性道德说教,正当谈论性与爱的结合所带给人的愉悦感,同时也提醒不要把爱看成神。
裴雪梅的分享题目是:可能的话,你会送孩子去夏山吗?她特别强调“自由不等于放纵”,因为夏山有180条校规!她另辟蹊径,把夏山和伊顿公学进行比较,并希望将来让自己的一个孩子接受伊顿式的精英教育,而另一个孩子在夏山独立自由地学习。
“夏山模式”本土化的实践设想
榛子特别用心地通过Facebook了解到夏山学校的近况,包括中国教育界人士对学校的访问以及学校有招收中国孩子等,并通过展示夏山学校典型的一天生活安排以及夏山学校毕业生的情况,试图分析夏山模式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支撑它的教育理念和目的。
郝娜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理性地剖析了夏山理念与模式,重点探讨夏山模式的现实可行性,并基于夏山对教育资源的特定需求,提出了局部夏山模式,即将夏山的精神部分迁移到家庭或者社群中,几个家庭创造一定时期(寒暑假,节假日)或者特定环境下的“小夏山”,建立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间特殊关系的时间空间——临时岛。
吴臻的分享也探讨了夏山学校在中国实践的可能性。她赞同教育不是为了上学准备,而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因此学校应该创造环境,让孩子找到学习动力,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然后以生活化的方式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她想象有一个幸福城的模式,孩子们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委员会,其中还有法庭、农场,学员可以通过戏剧社和演讲辩论的形式学习语文。真是让人脑洞大开的教育模式!
龙格妹的分享是“理论到实践有多远?”她认为理论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夏山学校的本土化上也要考虑到家庭、社区、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让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关心身边的人。
在家庭中实践夏山精神
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王智萍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大家分享:“我自己能上夏山该有多好!”她认为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让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关注他们的内心自我成长。
她用自己的事例说明,虽然毕业于清华建筑系,但从小深受应试教育之毒害,兴趣爱好少,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家人感情疏远,缺乏感知幸福的动力,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因此,应该多阅读多沟通,让内心的愉快与外在的成就感得到平衡。
边旭则别出心裁地从《爱的教育》中的坏孩子勿兰谛入手,设想如果勿兰谛来到夏山学校,投身在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和最大的宽容中时将会是怎样一副格局,从而强调“是爱在治疗一切,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的夏山精神。
读书会的成员马燕其实就已经在自己孩子身上尝试夏山式的教育方法。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马燕的育儿方式比较独特。
她一直坚持孩子不上幼儿园,虽然孩子没有识太多字,但并不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挥,马燕曾经纠结于各种教学模式,但是最终选择给予孩子自由,让孩子的成长如烟花般绽放。
她认为在当今的中国,学校教育不能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候,家长如何给孩子更多爱和自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马燕通过自己的育儿实践和做老师的经历证明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大俊通过分享宛如世外桃源和民主小社会的夏山学校所带给人们的启示,反思自己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培育两个可爱的女儿,如何在给予她们充分的自由、爱和尊重的同时,确保爱不成为溺爱,自由也不沦为放纵。
高小媛儿结合一个学生的实际案例,分享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如何由于缺乏爱而形成反社会人格的。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张瑜坦诚分享了阅读夏山学校可以增强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度这一体会,强调了自由不等于放纵、爱、培养适当的责任感、适度的幽默感、让孩子做他自己等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并鼓励家长先要改变自己。
朱晓琳曾经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自认为比较了解西方的教育模式。但是读完“夏山学校”后,反省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许多方面其实是和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驰的。
儿子今年十岁,在自己眼里儿子总是马马虎虎,做事丢三落四,还经常因为课堂纪律不好老师找我谈话。但是有次在学校的微信群里,一个孩子的家长说儿子不仅学习好,还经常耐心地给她孩子讲解难题。那一刻深受触动,才意识到父母眼中的儿子、老师眼中和同学眼中的儿子竟然如此不同!
孩子本身是纯真善良的,只不过家长和老师会用不同的尺度去衡量他,而这个尺度经常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无法达到的。从那时起,就开始让自己放下焦虑,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让他自由快乐地成长。
白滔滔也认为,在中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家长孩子都身心疲惫。他们给孩子的要求,经常是实现不了的。教育不一定要培养全才天才,孩子即便平庸,但是有一个好的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才有可能突破自己的局限做出成就。
这也正如魏巍同学所说,如果要改变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她认为爱是和对方站在一起,爱是赞美。她举了自己孩子的例子,女儿刚上学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合群不听话,她甚至曾经想给孩子办休学。
但后来她学习了很多和养育孩子有关的书籍,并在女儿身上成功实践。现在孩子上了2年级,变的非常开朗合群。
白滔滔在每位分享者之后都做了精彩的即时点评。他通过很多现实生活的例子,阐明教育的成功在于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径。
他认为中国的学校太“理想化”,对形式化和考试一百分的过分追求压抑了孩子的自信,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专注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的事儿,让孩子在真实接触生活的过程中等待那个决定性的瞬间。
正如他儿时的一个像勿兰谛一样不讨人喜欢的同学后来却成为学贯中西的博士一样,白老师坚信只要信任和自由给足了,就没有所谓的坏孩子。
他还分享了对教育思想起源的理解,原来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尊重、现有兴趣才有学习等理念都是很多很多年前就奠定的理论基础啊。最后白老师也通过分享古罗马的一句名言来谆谆教导大家:在爱孩子之前先爱自己。
如果我们还在抱怨教育体制磨平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那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向夏山学校学习,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会探索、选择、坚持和创新等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反思,自觉或不自觉在践行类似“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
正如刘晶同学所指出:当我们放眼于孩子的整个生命历程而不是执着于上哪所学校时,好似被打通任督二脉,同时也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每个孩子都会成长,我们能做必须做的则是放下焦虑,自我学习,尊重相信孩子,才能轻松前行,那么每一种选择和被选择我们都将能坦然面对。
备注:本文根据第五次读书会新闻官朱晓琳、李红艳的报告整理而成,十六位分享人贡献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本文图片来自童书妈妈读书会,因涉及肖像权利,请勿在未授权情况下单独使用。
朱晓琳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曾经在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负责对日交流工作。后留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大众传媒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丹麦驻华大使馆任媒体公关官员,曾经负责接待丹麦王室成员和首相拉斯姆森访华。2011-2015年担任国际毛皮协会中国区负责人。现在是自由撰稿人,作为特约记者为“环球时报”等媒体撰写稿件。
李红艳 李红艳,两个孩子的妈妈。多年任职于国际组织,从事教育相关工作。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这些
爱是全宇宙最伟大的能量《爱的教育》
《 夏 山 学 校 》
Summerhill School
【英】A.S.尼尔/ 著 王克难/ 译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可购买
童书妈妈读书会第一辑书目《孩子:挑战》《教养的迷思》《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爱的教育》
童书妈妈读书会第二辑书目《夏山学校》《全脑教养法》《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团购价购买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可购买童书妈妈读书会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