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和川普,鲍勃·迪伦,郭川,上周我给孩子上的三堂新闻课
这是童书妈妈第508篇原创分享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丸子妈妈写在前面
小丸子的爸爸是个普通的爸爸,但他很乐意跟丸子在一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丸子爸爸会给丸子瞎编故事,会投其所好讲很多屎尿屁的笑话,会背着我偷偷去买冰淇淋,会一起观察从学校到家的100间店铺,从而传授丸子爸爸学的那点经济学;丸子爸爸也会拉丸子一起看体育节目、看希拉里大战川普,听那些老男人的歌(文中有详叙)……每次我看见他们父女俩那么轻松自然地讨论起民主、自由、文学、艺术、幽默、勇气……的时候,我都羡慕嫉妒不恨地想:小丸子的眼界不会窄;小丸子不会小鸡肚肠!小丸子青春期不会叛逆!小丸子也很难上小混混的当!小丸子的未来会很有盼头!小丸子长大了想起童年的时候会心头特别温暖!
小丸子爸爸是个普通的爸爸,他聊的天儿跟北京出租车上面的侃爷师傅并无两样,但我觉得比线上线下的音频资源、绘本课、英语课乃至通识课都有营养,都有趣味,都有温度——因为那是自己的亲爸带着爱在讲的啊!你也做一个这样的爸爸吧!
最有营养的课,是父亲课!
现在的孩子,每天紧张地在学校学习,在放学后补课,上各种补习班,回家后就是繁重的家庭作业,到了周末比平时上学还忙地赶着各种的培训班、兴趣班……他们有时间去关心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吗?
或者,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好好学习上”,“不要再分心了”,这样不就是一个正常的学生该完成的任务,该做的事情吗?
当然了,考试也要考到有关“时事”的部分。那也简单,把一个学期的重大时事事件打印出来,背熟了事。
如果老师有心,让孩子看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在课堂上讲述下昨天发生的新闻,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了。
不过,作为一个从事了十几年媒体的我来说,更想和孩子一起分享“真正的新闻”,以及这些新闻所带来的思考。这不能算是专业的新闻课,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他和这个世界随时随地地存在着链接。
在这之前,先讲一讲我自己的“新闻背景”吧。
小时候,我喜欢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先是把家里的从繁体竖排的古籍,到政治思想教程,还有飞机设计原理,看懂的看不懂的都看了。然后,就去同学家里搜书,小说诗集、大学教材、哲学历史,也是逮着什么看什么。再后来,就是去旧书摊、租书店里搜寻各种旧书、过期杂志。
突然,有一天,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某一天上午——那一天,春意盎然,阳光明媚,我清晰地听到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要当一个记者”。
本来吧,这就是看书太多太杂,所犯的某个癔症之一。可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个时刻就真的影响了我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后来,有一次我和老六聊天,他说到,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寻找到自己的“决定性瞬间”。
我这才恍然大悟,同时,也感慨自己没有读过文科,混进在媒体圈的惭愧。
简而言之,从那天上午之后,我兜兜转转,反反复复,生拉硬拽,死皮赖脸,终于在工科大学毕业两年后,进入到了一家全国核心期刊的杂志,当上了一名实习记者。
从那个时候开始,经济类刊物、时事类刊物、城市生活类刊物、行业刊物、企业内刊、时尚生活类刊物、数字阅读、自媒体……做了二十几年的媒体,一直到现在。
所以呢,我并没有上过一天新闻专业的课程,我给自己上的第一课,就是上街头采访,回去自己写错字满篇、文法不通的报道。直到后来,我自己做了编辑、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开始招聘、培训记者,主持选题会,策划大型的报道。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应试的写作,或者,在课堂上背诵新闻稿件,那就不用看下面的文章了。
如果,你想和我一样,只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什么,这些发生的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看到这些新闻应该怎样引发自己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到底有什么作用。那么,不妨多了解一下我这个“新闻野路子”出身的人,一点点的有趣的实践。
这其实不是什么给孩子的正式的新闻课程,说白了,就是一个从事多年媒体工作,热爱新闻的爸爸,和孩子之间的聊天。
第一,给孩子的新闻源,从哪里来。
要和孩子一起来关注时事新闻,当然要自己有一些好的新闻源头。
我自己的新闻源头,来自几个方面。
1、新闻客户端。无论用哪一个,家长可以持续地关注新闻事件的发生。毕竟,这是现在最快捷、也是最方便获取的源头。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头条新闻,都可以。
2、时事杂志。虽然纸媒在衰退,但是,毕竟多年积累的思维模式、新闻视野、思考深度都还在。《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第一财经》(我把这本杂志当做时事生活类杂志),都是很好的选择。我自己就坚持至少买一份新闻类的刊物。
3、网络资源。这里指的是根据重大的新闻,通过强大的网络资源,去寻找新闻的源头,以及更全面了解新闻的方式。比如,官方网站,YouTube上的视频,维基百科,Facebook等等。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定要让孩子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
第二、寻找链接,让孩子感兴趣。
1、无论多么重大的新闻,都还是要引起孩子的兴趣才好。比如,我很喜欢的足球新闻,每次都没办法和孩子分享。
2、在孩子生活的轨迹里,寻找链接点。每次从国外旅行回来,我们都会多关于一个地区的新闻。比如,巴黎的血案,伊斯坦布尔的政变,希腊的经济危机,加拿大总理访华……以至于,有一天,小丸子跟我说,“怎么我们去过的地方,发生那么多的事情啊!”
3、更换新闻的视角,让新闻有趣。比如,每次到网球的四大满贯的时候,我就会拉小丸子来看纳达尔。她很喜欢看纳达尔摸鼻子,捋头发,揪屁屁,这一系列的小动作。
第三、让孩子参与新闻的讨论,引发孩子的思考。
1、当孩子对某个新闻感兴趣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不要给出结论,而是和孩子一起寻找更多的新闻真相,和孩子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
2、新闻就是历史,引发孩子更深入的思考。地球之上没有新鲜事,通过对新闻的关注,让孩子有深入思考历史的习惯。
3、让孩子通过新闻,关注到自己的价值。任何对新闻的讨论,其实都是自我的映射,帮助孩子塑造自我的价值。
下面,就是“上一周,我和孩子一起聊的新闻故事”,可以大致看到我们家的“新闻小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堂新闻课:美国大选
这节课,我们家可是进行了半年多了。
从初选开始,我就带着小丸子一起看竞选辩论,分析谁能够胜出。为此,我们当时还打了赌,看谁猜的对。
结果呢,真的没有想到,最后希拉里和川普,把这次的选举,变成了一场有些类似闹剧的演出——当然,也是最生动、最鲜活、最有趣、最深刻的政治课程。
正如第二场辩论的开场,一位女士的疑惑:全美国的老师和孩子,都把这当做是一场很重要的公民课程,可是,你们辩论的水平这么低,合适吗?
上周,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辩论。
我带着小丸子去书报亭买《第一财经周刊》,打开之前,我就对小丸子说:杂志前面的那张新闻大图,一定是希拉里和川普。然后,小丸子打开杂志,很惊奇地发现:真的是啊!我自然很是得意,也顺便告诉她,在新闻行业里,什么是一个时期的“焦点”。
这三次的辩论,我们都是全家一起看的。小丸子呢,我们并没有强迫她看,她是一边在那里画猫,一边和我们一起看的。
我:白小丸,希拉里和川普,你喜欢谁;如果你选,选哪个?
小丸子:我喜欢奥巴马。
我:奥巴马已经当了两任了,不能再选了。美国总统,无论多么受欢迎,只有在战争时期的时候,罗斯福超过了两届。因为美国建国的国父,华盛顿就只当了两届,其他人也不能超过他。
小丸子:那华盛顿不当总统之后,去做什么了?
我:回农庄,酿酒去了(这是真事儿)。其他的总统,可以写书、当顾问什么的,也有的在当总统的时候就被暗杀了。
小丸子:我知道,上次的那个面孔里有的(《这50张面孔游戏,就是我给孩子的理想课堂,请一起来玩》,点击可看),肯尼迪。
我:还有林肯。
小丸子:那些人,为什么要暗杀总统啊?
我:林肯是因为要废除奴隶制度,被反对的人,在剧场里暗杀的。
里根被暗杀可就冤枉了,就是一个影迷,喜欢一个女明星,为了因为人家的注意,就去要刺杀总统,上头条!幸亏只是受了伤,要不,多倒霉啊!
小丸子:啊?!
然后呢,我们又找来了奥巴马在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视频来看。一个是他2016年最后一次的演讲,超级有趣;一个呢,则是奥巴马没有出席,而黄西的一个脱口秀(小丸子超级喜欢黄西)。
这堂新闻课,当然还没有结束,下面就是11月很刺激的投票环节了。
第二堂新闻课:鲍勃·迪伦的诺贝尔文学奖
每年诺尔贝奖项的发布,都是新闻媒体必做的功课。
有两个个话题,是媒体人最常关注的:第一个,有没有中国人(华人)获奖;第二个,文学奖归了谁。
前者,是因为中国人得的少,所以一直有一个“诺贝尔情节”;后者呢,是容易写稿,普通读者也能看的明白。这两个话题,随着屠呦呦和莫言的获奖,了了这个心结,也导致了大众对诺贝尔的关注直线下降了。
今年呢,诺贝尔也搞出了新意思,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把文学奖给了一个歌手,鲍勃·迪伦。
当然了,得知鲍勃获奖的第一时间,我就开始播放他的经典歌曲(《答案在风中飘》等)。来感受一下,鲍勃的歌曲的文学性到底有多强。自然地,我就会对小丸子说,“你听,这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的歌儿……”
然后呢,我又特意买了《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是鲍勃的那期,放在洗手间里当做刷牙读物——为了让刷牙的时间长一点儿,我通常都会给小丸子放一首三分钟以上的歌曲,或者一边刷牙一边翻翻杂志。
然后,一天晚上,我就听到小丸子在里面喊,“爸爸,这个鲍勃,就是诺贝尔奖的那个鲍勃吗?”
我说,“是的啊!”
于是,她就一边刷牙漱口,一边看杂志的报道。
然后,我们就聊起了,“一个歌手,或许也是诗人”,“就像科恩那样,还是一个作家”,“所以,歌曲本身也是诗歌,也是文学作品”……
当然了,我们也聊了聊鲍勃的很淡然的态度,甚至有可能拒绝去领奖的事情。
还有,我们家去澳大利亚旅行,特意去买了澳大利亚唯一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怀特的小说,都看吐了的经历。
小丸子最后神总结:爸爸,那本书的俄文翻译,最后实在读不下去那本书,都自杀了——幸亏我们没有把那本书读完啊!
第三堂新闻课:航海家郭川失联
这条新闻,属于突发性的新闻。最早,我是在新闻客户端里看到的。
由于关注体育,所以,对郭川有零星的了解。
在送小丸子上学的路上,我一边骑车一边和她聊郭川:
你知道吗,有一个叫郭川的叔叔,一个人在航海的时候,失去了联系。他是想创造横跨太平洋的世界纪录。
之前啊,他已经创造了很多的航海纪录了。他曾经是很成功的企业家,后来,为了实现自己航海的梦想,就辞去了工作,常年地在海上航行。
中国人因为有很大的陆地可以生活,所以,对海洋不是很有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但是,郭川很痴迷航海,一直都在挑战各种航海的记录。
……
到了放学的时候,我拿出向东叔叔的一条微信,和小丸子说:
向东叔叔啊,有一次和郭川叔叔在一个地方遇到了,他们坐在一起。彼此啊,都很欣赏对方,郭川说,请向东叔叔去他的船上看一看;而向东叔叔也说,请郭川叔叔去他那里骑车。可是呢,大家都很忙,他们的这个小小的邀请,还没有实现。
然后,我把向东叔叔的微信中的一句话,读给小丸子听:
说句没心没肺的话,作为航海家,消失于大海之上,是完美的结局。
我对小丸子说:你能理解向东叔叔的这句话吗?
小丸子说:恩,理解。
我和小丸子就一替一句的聊着:作为探险家,像贝尔那样,最好的结局,就是消失在荒野;作为演员,就是在镜头前或舞台上;作为作家,当然就是在书桌前……
我跟小丸子说,其实啊,我有一个感受,就是一个人如果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算活了一百岁、两百岁,是不是都很无聊呢?
小丸子:是的啊!
我们沉默了很久。
一面,我们期望奇迹发生,郭川能够回来,再次航行。一面,我也在心里想,多年之后,等小丸子长大成人,她还会记得郭川这个人吗?她还会记得和爸爸在自行车上的这次对话吗?
但愿吧。
-END-
白滔滔 前媒体人,曾经供职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新媒体“童书出版妈妈”联合创始人。他是九岁女孩小丸子的爸爸。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会爱看
你给孩子买26万一平的学位房,他给厌学在家的女儿做了一本墙书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