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启的一段中法友谊之旅……
图为1973年蓬皮杜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云冈石窟——武俊杰翻拍。 武俊杰 摄
46年前,法国前总统乔治·让·蓬皮杜的中国之行,拉开了西欧国家元首访华的序幕。在他密集的访华行程中,位于中国北方边塞城市的石窟造像艺术,成为蓬皮杜离京后访问的首站。就这样,一场延续近半个世纪的中法情缘,在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不断上演。
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于法国当地时间3月24日在巴黎举行,其中“戴高乐与蓬皮杜家族的中国情缘”大型文化活动以影像和非遗展演的形式,呈现着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中国往事。
上图为1973年的大同火车站。(图片来自《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的纪录片)下图为如今的大同火车站。 武俊杰 摄
说起蓬皮杜,大同民众可谓妇孺皆知。那时,在街道两旁举着鲜花列队欢迎的小学生,如今都已年过半百。记者试图采访当年蓬皮杜访问大同时的亲历者,当事人均因年事已高、重病缠身无法接受采访。
62岁的朱孟麟是国家金牌导游员,关于蓬皮杜的故事,朱孟麟时常听长辈们提起,至今家中还收藏着当年的报纸。在文字影像和朱孟麟的记忆里,一段往事再次浮现。
那是1973年9月14日夜,蓬皮杜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坐上北京开往大同的专列火车。9月15日早晨,在火车上经历了十几个小时后,蓬皮杜一行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走出大同火车站,穿过109国道径直开往云冈石窟。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当年蓬皮杜总统就是从第20窟开始参观,和如今的参观顺序相反。 武俊杰 摄
“蓬皮杜总统和周恩来总理被上百名中外记者夹在人群里,从云冈第20窟(标志性大佛)一路向东走去,大概参观了一个小时左右,就起身回到大同宾馆休息了。”朱孟麟说。
在大同宾馆举行的午宴中,蓬皮杜对云冈石窟赞不绝口。新华社在当日刊发的新闻中这样表述,“云冈石窟毫无疑问是世界艺术的高峰之一,它表明你们的创造精神,是贵国文化遗产对世界最优良的贡献之一。”
图为蓬皮杜曾入住的大同宾馆。 武俊杰 摄
“当时阿兰·蓬皮杜在云冈石窟的一幅油画前,还指着他父亲的肚子打趣道,‘当时他的肚子还挺大的。’”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科科长季玉斌回忆到。
2017年10月20日至23日,法国前总统乔治·让·蓬皮杜之子阿兰·蓬皮杜携夫人在大同参观考察,这一行阿兰·蓬皮杜不仅重走了44年前父亲的足迹,更促进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
季玉斌全程参与了阿兰·蓬皮杜的大同之行,在她的印象里,蓬皮杜一走进云冈石窟,就显得很兴奋。“阿兰·蓬皮杜在馆藏油画《周总理与法国总统蓬皮杜在云冈石窟》前注视了好一阵,还指着父亲的肚子打趣。当他看到宏伟的石窟造像时,不由得连声惊叹。”
图为朱孟麟在为记者讲述油画作品《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的故事。 胡健 摄
在访问行程中,阿兰·蓬皮杜还做客当地的《平城讲坛》,与读者分享由他和埃里克·鲁塞尔编选的新书《双面蓬皮杜》。该书收录了其父亲乔治·让·蓬皮杜在1928年至1974年的书信、笔记和照片,展现了蓬皮杜作为政治家的成长经历。
活动行将结束之际,大同市人民政府还授予阿兰·蓬皮杜大同蓬皮杜国际艺术社区“荣誉区长”称号。阿兰·蓬皮杜表示,“我已经感受到成为区长的荣耀,从现在起拥有了进入大同的钥匙,大同就是我的家,我会好好保存这把钥匙。”
图为蓬皮杜总统曾在大同宾馆入住的房间,46年过去布局仍未有变化。 武俊杰 摄
在朱孟麟的记忆里,蓬皮杜总统共在大同的三个地方落脚,分别是大同火车站、云冈石窟和大同宾馆。46年过去,昔日的场景在变与不变之间,见证着大同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迁。
在一段《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的纪录片中记者看到,当时的大同火车站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大同民众敲着锣鼓、扭着秧歌夹道欢迎。昔日土黄色的古朴车站,如今旧貌换新颜。即将于2019年底通车的大张高铁(大同到张家口),将北京到大同的时间从46年前十多个小时,缩短至100分钟。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陪同蓬皮杜访问云冈石窟时,曾对云冈石窟的十年修复规划提出要求,“十年太长了,云冈石窟的维护工程要三年搞完。”三年后,云冈石窟的保护工程如期完工。
从“八五”维修工程,到109国道改线,再到与美国、德国等保护研究机构的合作,云冈石窟的保护一直在路上。1998年,中国投资2.6亿元人民币将109国道改至云冈后山,原先运煤车粉尘对石窟的危害不复存在,一条宽阔的云冈旅游专线连接着千年古都和北魏石窟。
云冈石窟文化馆放映室内播放着《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的纪录片。 武俊杰 摄
昔日蓬皮杜总统和周恩来总理下榻过的大同宾馆未有太大变化,他们住过的房间依然古朴简单。“比较深刻的一个变化就是,来大同宾馆居住的法国人越来越多了。”大同宾馆总经理李泽光介绍说。
由阿兰·蓬皮杜推动建立的大同蓬皮杜国际艺术社区建成后,法国蓬皮杜艺术学院将会入驻,每年会有百余位欧洲艺术家在此进行创作,社区内规划设有配套的国际艺术家客厅、艺术家生活中心、国际艺术家工坊等,成为一个面向全球艺术产业群体的艺术聚集地。
(来源:中新网记者 胡健)
推荐阅读
心系山西强责任 奋发进取勇担当 “三晋英才”计划引发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