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会心,穿越千年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统筹、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出品、山西广播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云冈石窟》将于1月5日22:00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继续播出下集《云冈的微笑》。
公元460年,一声清越的斧凿声,敲响了云冈石窟的千年华章。1500多年后,时序轮转,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正以更加时尚和现代的方式,行走世界。
云冈美,美在佛陀的永恒微笑;
云冈火,火在文化的传承利用。
3D打印,云冈石窟化身“山西形象大使”,实现走出去的梦想
2016年,云冈开启了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大幕,联手浙江大学对石窟进行信息采集,并通过后续的数据处理,在数字世界中还原云冈石窟,数字云冈让文化遗产青春常在。
2017年,云冈石窟第3窟被成功复制,落户青岛永久展出。
2018年10月,中国科技创新的中心——深圳,国内首个1:1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工程终于完工,这个工程复制出的是云冈石窟第12窟。
2020年12月25日,“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在上海惊艳亮相。石语破天惊,数字化新技术对世界遗产的跨界应用,让云冈石窟第12窟获得了新的生命。
“梦回云冈”,古老沧桑的云冈石窟走入现代人的审美视野
匠心造丹青,石窟造像的服饰风格各异,尤其是第18窟的千佛袈裟,激发着服装设计师杨凤蕊的灵感。几个月之后,她的团队准备在上海举办一场以“梦回云冈”为主题的时装大秀,向多元文明交融的北魏致敬。
在上海的工作室里,采风回来的杨凤蕊和团队经过再三斟酌,决定把云冈经典传统元素时尚化转化的重点,确定为服装秀的主纹饰和主色调。
云冈的色彩是时光淬炼后的从容舒展,它所呈现的暗棕红色是鲜卑族的最爱,被称为“云冈红”。
来自中国北方云冈的忍冬纹和来自中国南方的薯莨,经过艺术家的二度创作,走进现代中国人的生活。
上海时装周主秀场上,古老沧桑的云冈石窟走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视野中心。
《云冈束腰鼓舞》,飞天的微笑与乐音
云冈研究院的研究员赵昆雨二十多年来致力于音乐窟的研究,为即将投入创编的《云冈束腰鼓舞》,大同艺校王和平校长、大同大学李莉老师,又一次专程来现场和他探讨飞天乐舞的特点。
云冈石窟用雕刻记录了北魏的乐舞艺术,看似无声,却又在岁月变迁中萦绕不绝。这一时期的音乐融合了我国南北方、西域和中原传统雅乐以及中亚的音乐精华,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鲜活例证,堪称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特别是与西域音乐的融合,为以歌舞为主要标志的唐代音乐艺术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用舞蹈诠释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一直是编创团队的心愿。
云冈舞取材于云冈石窟的飞天造像,用石头雕刻的北魏乐舞艺术,看似沉默无言,却在岁月流转中芳华不减。云冈束腰鼓舞要做的,是让这些凝固千年的美好瞬间,变成鲜活流畅的舞蹈重现人间。
经过四个多月的排练,2022年6月,《云冈束腰鼓舞》迎来了第一次汇报演出,这支舞蹈使云冈舞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更加深入。
临摹造像,用当代塑像的艺术方式向古人致敬
这尊胁侍菩萨是云冈早期的经典造像,千年之后的临摹,最大限度保留塑像在时光中的本来面目,在韩鹏看来,这是一种谦卑和敬畏。
四个月后,这些作品准备在北京展出,这是后人对古代工匠的敬意,对中华文化之美的诠释,也是韩鹏代表的云冈艺术工作者20多年来艺术孤旅的全部追求。
世界遗产的“活化利用”是云冈石窟永不落幕的盛宴
2022年2月,一条《相约冬奥,云冈队申请“出战”》的微信获赞无数,这是云冈官微年轻“小编”连夜创作的《云冈啦啦队》北京冬奥会系列漫画。
浑厚庄重的石窟雕像变身冬奥运动员,完成穿越时空的助威,让千年石窟登上时代的热搜。
如今,500多款文创产品不断推新,链接着年轻人去关注云冈,保护和传承云冈文化、丝路文化。
2021年5月,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这部剧是对云冈乐舞的继承和突破,旖旎光影里,演绎出云冈石窟的美轮美奂,展现了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为世界谋大同的宏大情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做好保护和研究,人类才可能将云冈石窟交给下一个千年。
申遗成功20年,云冈人从日出到日落,从青春到白发,守护着千年石窟,传承着文明基因,执著而又坚忍。
从容沉静,饱含文明交融的诗意,
至善至美,充满天下大同的理想。
穿越千年,云冈石窟最美的微笑注定绽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
纪录片《云冈石窟》分为上、下集,每集30分钟。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出品策划,山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组建精英创作团队,历时一年时间,精心摄制完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