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互联网思维“备菜”,邀多学科名师“掌勺”,浙大这门有温度的“网红”课完胜手机!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5-26


       在浙江大学,段治文是个“传说”:他的课,诙谐幽默,气场十足;他的课,场场爆满,年年好评。对于自己的人气,他相当有底气:“我的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玩手机开小差。只要他们听了,就欲罢不能。”    


“慕课的录制,让思政课的美被更多人知晓”



段治文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1月,由他领衔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课程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至今,在网上选择学习这门课程的网友已经有10余万人。其中不仅有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还有对这门课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以及一些来取经的同行。因为学习效果好,多所大学把这门MOOC课程的学习作为学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课不是单纯地讲历史知识,更不是以讲历史段子来博人眼球。作为一门思政课,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实现价值引领,解决学生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要为学生成长奠定思想基础。”段治文说。


2014年上半年在录制慕课课程视频的时候,他心里也犯嘀咕:“录制时眼前空无一人,也不知道以后谁会来听。平常课堂上,只要学生一个眼神,就知道他有没有理解、是不是认同。但在慕课课程,这些互动手段全都用不上。”



在研究了慕课课程特性和相关要求后,他认为,不管形式怎么变,好的内容始终是关键,“去除了一切辅助手段,要让听课者在电脑前坐得住,听得进,内容一定要引人入胜。内容新颖,讲的时候才能内心自信,才能充满激情”。


把历史讲“活”  实现价值引领


在课程设计上,他花了很多心思。他把1840年到2012年这17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分为8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又分成7至9个视频片段,这样整节课一个半小时听下来,学生不会觉得很累。同时,这些片段又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一环紧扣一环。


从一桩桩史实出发,又不局限于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段治文讲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和现实问题而展开。近三十年的思政课教学,他总结出了三个“通”、两个“结合”的理念,这就是“古今通,探索历史原脉;中外通,拓展世界视野;多学科通,拓宽学科素养;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用。”如今,他把这套方法应用在慕课课程上,收获了无数 “粉丝”。


除了内容制胜外,段治文极为重视教学艺术的摸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区、QQ群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形成一种气场,让新颖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他有时还略施一些“小手段”,比如,在讲课的时候适当地穿插一些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语言。


一位外校本科生在网络上留言:“本课程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学习了本课程,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屈辱但又不平凡的历史,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了本课程,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终身学习的大门,让我有了无穷的动力去了解知识的无穷世界!我要向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努力!”


 看到这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思政课,有所学,有所参与,看到人们对思政课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段志文激动地表示:“慕课的录制,让思政课的美被更多人知晓。”

 

定制+套餐,浙大思政慕课有高招


除了段治文老师的史纲慕课,浙大还有许多为同学们量身打造的思政定制。而将这些定制打包成套餐,则是让“思政菜”可口有味儿的另一探索。但这项探索并非易事,它对学校、老师都是一次挑战。


面对从小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原住民”,要让思政课的“套餐”符合95后大学生的“胃口”,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探索中发现,思政课慕课首先要用互联网运营的思维组织课程内容。



“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老校长竺可桢的著名两问,名字进入国家绝密档案的“中国核司令”校友程开甲的故事……这些“浙大定制”的共同话题被作为案例,放进了学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


仅靠校史融入课堂还不够,教授们充分利用媒体平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优秀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种子”潜移默化植入传播内容。站立3个小时讲好“最后一课”的蒋克铸教授、一边变魔术一边讲力学的庄表中教授,就是这样一批用言传身教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代玉启说:“通过网上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外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点,为课堂讨论、互动、交流留出宝贵时间、提供前提保障。”在他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慕课自习、大班学习、分组讨论后,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有的走访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有的走进互联网小镇,他们的所思所获都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学生。


热点话题容易激发青年学子的兴趣点,浙大的思政课慕课也时常会安排一场场互联网辩论会。“在公益事业上,收入高,捐款是否就应捐得多?”“当法律与道德或是公众舆论产生偏差时,我们该相信谁?”……马建青教授利用微信的便捷交流,通过固定时间展开线上辩论,教师设置规则、有效引导、精准点评,学生发表各自的独到见解,思政课变成了“有温度”、“高传播”的“网红”课。


如此可口的“思政菜”,选择谁来掌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自有一套:依据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色和研究专长精准配置教师。“浙大思政课慕课让学生在享受精彩课程的同时,可以领略不同教师的授课风采,是对现有课堂教学师资配置的有效补充。”院长刘同舫说。

 


浙大正在探索思政课慕课教学的路上不断前行,也由衷希望能够通过MOOC课传递正能量,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扩大中国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真心喜爱思政课,并且从中受益。


如果你也想品尝这些美味可口的“思政菜”,欢迎进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浙江大学页面观看慕课。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页面。



内容整合:陈思屹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用互联网思维“备菜”、邀多学科名师“掌勺”,浙大探索思政课慕课教学—— 套餐+定制,让“思政菜”可口有味儿》(文字记者:蒋亦丰丨通讯员:柯溢能)、光明日报《把历史讲“活” 实现价值引领》(文字记者:陆健丨通讯员:吴雅兰)、求是新闻网《思政教学30年,网上选课10w+ 走进段治文:感受思政课的价值与美》(文字记者:吴雅兰)、《浙大慕课:精选“菜谱”,让思政课堂够味够前沿》(文字记者:柯溢能)

图片来源网络

今日编辑:陈思屹


推荐阅读


1.浙大女学霸放弃哥大等5所美国名校offer,这位“别人家的孩子”说“还是想做选调生”……

2.惊艳!DIY传统明制汉婚,这对浙大校友的婚礼现场美翻了!

3.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为他打call!玩的就是心跳,浙大教授“玩出”教学新花样!

4.脑洞大开!纸做的机器人会有怎样的冲击力,浙大告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