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总统骑士勋章,这位浙大人始终战斗在前线!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9-12


总统骑士勋章、商务部表扬函、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从履历上看,他像是一名守卫一方平安的战士,而非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医生。而详细了解后,你会发现,这个因为工作最远到过西非、最苦赴菲律宾援助救灾、最险参加两轮抗击非典的医生身上,还有着更多超乎想象、堪称传奇的故事。他就是2019年“浙江大学好医生奖”获得者陈水芳


人物简介



陈水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专家,现任医院呼吸内科党支部书记、北仑分院副院长兼呼吸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呼吸与危重症学组副组长。曾有麻醉、ICU、呼吸等多学科的工作与进修经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肺病的综合治疗与康复、介入治疗及呼吸危急重症处理与气道管理。曾获浙江省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援外先进个人称号,满意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工作期间参加中国援马里医疗队及中国政府援菲律宾应急医疗队,获总统骑士勋章及商务部表扬函。2014年被浙江省政府发文记集体一等功1次。2017年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美浙一人”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获得浙江大学好医生奖。


临危受命,援助菲律宾的中国力量


印象中医生通常都在科室内对病人进行诊疗,有时穿梭在医院走廊和病房之间,活动空间相对局限,而陈水芳的工作范围却曾横跨亚非两大洲,见过的风土也比一般人要广阔丰富得多。跨国援医,是他从医经历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的某个深夜,陈水芳接到医务科科长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他了解到自己被指派为专家代表加入国家派出的应急医疗队前往菲律宾进行医疗援助,而彼时菲律宾正被17级超强台风“海燕”侵袭,受灾严重。任务紧急,第二日凌晨5点他们就得乘飞机出发。陈水芳不忍打扰已经入睡的妻儿,只留下一张纸条交代自己去向,搁笔后他立刻驱车赶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处理手头未竟的工作,从家中出发是深夜12点,妥善完成事务回到家中已是凌晨3点多,备好行李后仅仅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他又起身赶赴集合地点。


医疗队去菲律宾走的是海路,配备船只为了存放物资等原因没有设置乘客座位,队员们只能在堆满物资的拥挤船舱中勉强栖身,救生衣的数量也不够。后来队伍在华侨帮助下租到了一艘小船,大船拖小船在海上航行了数小时。交通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动摇陈水芳一行人的意志,医疗队顺利抵达任务地点宿务。


宿务属于当时受灾较轻的地区,陈水芳所在的医疗队完成宿务的工作后,请求到更艰苦的地方去进行援救,经过商讨他们最后选择了阿布约作为援助地——那里是真正的重灾区,沿途几乎没有保存完整的房屋,哪怕是相对稳固的教堂也有一定的损坏。医疗队对当地几间校舍稍加打点就住了下来,但他们的落脚处并不能称之为“舍”,因为屋顶几乎全被台风掀掉,只剩下零星几块木板搭在房梁上。“家”徒四壁的情况下,医疗队队员们只能选择在相对能够遮风挡雨的木板下搭帐篷住宿。四十多度的高温,蚊虫多的湿热雨季,没水没电没信号,食物也很紧张,整支队伍自力更生,找水发电,想法子解决吃的,靠着一部自带的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坚持了大半个月,看病做手术都尽心尽力毫不含糊,当地灾民都很受感动。情况得到控制后医疗队接到了回国指示,撤退时他们对住宿地进行了统一整理,把能用的物资都交接给了灾民,离开那天灾民们自发在驻地大门口贴上“Thank you, China!”的标语,夹道送别医疗队,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也到大使馆接见了他们。由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陈水芳参与的这支医疗队被浙江省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的荣誉称号。


工作尽职,重视每一个细节


中国援助菲律宾应急医疗队之行并不是陈水芳第一次出援外任务,在这之前他已经在西非国家马里作为中国援马里医疗队的成员进行了两年多的援医工作。有些人赴非援医时会有健康上的担忧,陈水芳却很少有这方面的顾虑:“没得疟疾有两个原因,一是科学防护到位了,二是保持了好的心态,抵抗力也会强一些。”不管到多晚,陈水芳坚持每天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当地百姓深受感动,曾经送羊表示感谢,他也都一一婉拒:“这是我该做的。”除了为当地人进行医疗,他还负责为大使馆的中国同胞做好保健工作。由于态度认真、表现突出,他被授予总统骑士勋章。



陈水芳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致,有次商务部代表团去非洲进行访问,马里是其中一站,陈水芳被要求做好代表团访问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除了准备药品外,他的工作充分到可以实现宾馆挂盐水及进行必要的检查,“有些工作其实可做可不做,但做了没有坏处,有备无患总是好的。”陈水芳这么认为。


没想到如此细致的准备工作真的派上了用场,代表团一下飞机就有一位记者打电话来询问有无胃药,胃药当然有,但为了以防万一,陈水芳建议记者来当面做个检查,一查发现不是胃病,而是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一旦发作病情发展可能会很快,再拖延甚至会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陈水芳和记者商量后选择了保守治疗,当即给她输上早已准备好的抗感染药液,第二天症状便大为缓解,减小了对行程的影响。“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每个环节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是陈水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身先士卒,付出也是种幸福


常年在援医一线的陈水芳,从医以来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其实是2003年的非典。当时急需具有临床经验、专业基础扎实、思想素质过硬的主治医生去一线抗击非典,符合条件的陈水芳接到任务后毫不犹豫地收拾换洗衣物,于4月19日奔赴杭州市传染病医院,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区域。


为了尽快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下一步观察与治疗,心怀使命感的陈水芳坚持“走到病人身边去”。由于ICU重症领域专业人员较少,他第一时间做好预案,亲手组装全新的呼吸机并且教同期医护人员操作,早早做好准备,及时对出现缺氧状况到达临界状态的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第一期救援后陈水芳本可以撤下,但他考虑到工作的延续性,主动递交请战书,凭借首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继续奋战在“抗非”一线。在劳累不适时,因口鼻裹着4副厚罩,陈水芳甚至被迫吃了鼻涕。“非典”一役结束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接见陈水芳等“抗非”英雄,并与他们握手。



在浙一北仑分院工作期间,陈水芳作为副院长行政临床两头抓,秉持着“‘双下沉’首先要心下沉,真心帮扶要用行动来证明”的信念,他曾主动要求在除夕和春节当天值班,然而当时年幼的儿子高烧不退,为了履行承诺,陈水芳说服妻子带着孩子来北仑看病,一边坚持工作一边照料儿子。“我父亲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也始终觉得‘付出就是得到’,两者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对他而言,从事医生工作有种天然的幸福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人之所急,带来健康和快乐,是他“最愿意不过的事情”。


万里迢遥,三十年初心不改


陈水芳热心公益事业,只要有义诊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义诊一哥”,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及山西和顺壶关、陕西延安、吉林延边汪清图们、青海海西州等。他每年坚持义诊、讲座等大小志愿服务达数十次。陈水芳认真对待义诊时遇到的每一个患者,必要时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后续沟通跟进。他始终从病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给患者提供有效帮助”为宗旨,不只解决病人要求解决的问题,也要治好潜伏在表面症候的深层病根,更要注重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我的目标是把医患关系变成亲人关系。”他说。



除了医生这一角色,陈水芳还自愿参加了浙大新生之友工作,多年来他坚持家访,促进家校联系和新生教育,被评为多届校级优秀新生之友。2016年国庆期间他还发扬长征精神,自驾超万里远赴广西百色等地义务家访,事先就和学生约法三章“不请客、不留宿、不送礼”,“最多一杯水”。他急学生所急,曾赶数小时车程看望慰问并协调会诊突发重病的学生父亲。



从义诊到家访,陈水芳走过了万里山水,三十年从医经历,他始终记得自己儿时的愿望和求学的理想——“做个好医生”,他也的的确确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初心。



事实上,得知自己获得“好医生奖”后,陈水芳决定将十五万奖金尽数捐给青海贫困农牧民,他表示比他优秀的医生还有很多,获得奖项对他而言是一种鼓励,他要把奖金捐献出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据悉,对待工作从不懈怠的陈水芳已开启了人生新征程,他于今年的7月29日已赴青海海西州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并留在那里工作三年。作为多次出征一线的医护“老兵”,他早已习惯出战。仁心长,不怕远。陈水芳跨越万水千山,用自己的一腔赤诚,给每个所到之处都带来了暖意。


本文是“浙江大学2019年好医护获奖者”系列报道之一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陆盈盈

图片由陈水芳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陆盈盈

责任编辑:叶鑫 李灵


推荐阅读

1.浙大工科女学霸斩获国际科研大奖,她是唯一一位本科生!

2.一个人内心强大的9个习惯,句句戳心!

3.金庸笔下“无量山”浙大高手云集,有何大事?

4.四金四银!


点个在看,为浙大好医护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