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暖暖暖!这位浙大人,太治愈啦!
陈水红,中共党员,2019年浙江大学“好护士”荣誉称号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教育部急危重症片科科护士长,曾率领团队参与“7·5公交车起火事件”抢救、H7N9禽流感防控、G20峰会保障等紧急突发事件或重大任务。个人曾荣获“2012年浙江省卫生先进应急个人”;2014年入围浙江大学“好医护”20强候选人;团队曾荣获2015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优质服务岗”。
初中毕业后,陈水红成功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士学校第一批录取,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护理职业生涯。从业27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急诊室,中间有过短暂时间去其它科室做管理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充满忙碌与挑战的地方,这一干就是十年。之所以这样选择,陈水红说:“急诊室是救命的地方,它很讲究速度,我觉得我的特点和所学的专业在这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急诊室讲究的“速度”二字,看似简单,实则是对护士是否沉着冷静、技术是否娴熟、流程是否顺畅、团队配合是否默契,甚至是对整个医院应急体系完备程度的考验。正如陈水红所说,遇到紧急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就像上台表演的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都不能含糊。
“我的工作就是在临床一线到处‘走走看看’。”陈水红笑着这样解释她的工作重点。每天她需要“看”许多方面:护士的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吗?观察病情的能力是否有不足?有哪个就诊或者治疗的环节不顺畅?抢救时团队是否配合默契?这些问题是马上解决还是需要好好记录、整理再优化呢?
除了这些专业的方面,陈水红还需要“看”急诊室的环境是否整洁、噪音是否超标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整洁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感染,噪音太响会则会干扰医护、医患之间的交流,甚至还可能导致病情的误判,这都是我们每天急诊室工作的一部分。”
急诊室作为一个中转的平台,还需要同时与院前及临床各个科室保持高效的联络。据陈水红介绍,急诊室时常会和院前的120平台、学校、交警部门、公交总公司、航空公司等单位共同培训,针对“病人发病——救护车转运病人——急诊室收治”这个流程过程进行讨论,不断优化;医院内部的培训和演练更是家常便饭,上至医院,下至科室,定期反复练、反复练,在练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像个强迫症一样,流程一定要完美了才能确定下来”。正是在这样日常的不断训练与改进中,陈水红所在的急诊室才拥有了从容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陈水红说,在急诊室呆久了,感动的事情很多,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7·5公交车起火事件”。2014年7日5日下午5时,杭州一辆7路公交车途经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时车内起火燃烧。事故发生时恰逢周末,不想接到了组长的一通电话:“陈老师,有一对赤着脚母女冲进了急诊室,说公交车着火了。”多年的经验让陈水红立刻警惕: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公交公司与交警会第一时间会联系医院,而现在由一对母女慌张跑进急诊室,一定是一件大事!于是,陈水红立即作出判断,将此事汇报医院领导。“333”代码马上响彻全院,一百多位医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抢救所需的药品、仪器、病床等物资全部就位……
陈水红带领护士团队迅速有效地完成了前期至关重要的抢救护理工作,包括开通静脉通路、配合气管切开、留置导尿,指挥抢救物品和药品的调用及相关部门的协调等等。从紧急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到全院医护人员共同经历100多个日夜的精心守护,最终创造了群体重度烧伤病人零死亡的记录。回想起大家牺牲个人的休息甚至睡眠,一起怀着“不放弃任何一位伤者”的决心为伤者救治,她仍会被医院上下一心的团结而感动。
除了此类紧急突发情况,遇到大事件和大挑战时,她也“没什么害怕的”。从H7N9禽流感的防控,到杭州G20峰会时被奥巴马首选为定点保健医院以及国际首脑安保人员驻点单位,陈水红都带领着团队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
2018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金静芬主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危急时刻如何急救——家庭急救手册》一书,陈水红参与了主要内容的编写。这本书十分畅销。
谈起编写这样一本工具书的初衷,陈水红说,有些情况不一定要发病了才到医院里来,可以提前预防;有些意外情况如果可以在现场得到一些正确、简单的紧急急救处理,可能也就不需要到医院里来;还有一些需要及时就医的病,不能因为症状不明显就大意耽误了。“有些”到底是哪些,专业护士清楚,老百姓却并不知道。因此,护士群体需要做一个很好的传播者,主动走出医院,把所知道的知识和技术传播给身边的人,传播到更远给更多的人。
为了确定书中最需要的内容,陈水红建立了一个名叫“预检聊聊吧”的微信群,平时,预检分诊的护士们会在群中畅所欲言,她就默默观察,把最常遇到的紧急情况记录下来。最终,她搜集了牙疼、脱臼、心梗、骨折、烧烫伤、中风、中暑、动物咬伤、低血糖、溺水等四十七种情况,在书中给出了最通俗易懂的急救指导。
陈水红说:“传播医学护理常识是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责任之一,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我们的科普,能不生病、少生病,这是我永远努力的方向。”
文字记者:华晔
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华晔
责任编辑:金云云
缤纷浙大
浙大文科120年来弦歌不绝、薪火传燃,书写了精彩篇章,是学校永不褪色的文化名片。
如今,新浙大文科在发展的道路上,正不断寻找、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不仅拥有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学术带头人和资深学者,近年来亦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下,浙大文科人不断努力、不断沉淀,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开启浙大文科繁荣发展的新征程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的优异成绩单。
近期,我们将每天为大家推荐一部优秀的浙大文科学术成果。它们可以说是近年来浙大文科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由此回看过去,展望未来,期待浙大文科的新飞跃。
成果名称:王阳明年谱长编
主要作者:束景南
成果类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