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9岁全职加盟浙大!他要让医药创新更快“浮出纸面”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1-04-21



粘贴一枚硬币大小的贴片,不仅可以轻松完成胰岛素的注入,还可以有效控制剂量,一举多得。这套由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教授团队研制的透皮智能胰岛素递药系统,目前正在报批临床试验,未来极大可能颠覆糖尿病的传统治疗。


如何让药效更好,降低副作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顾臻一直致力于通过学科交叉,开展创新药物研制2020年9月,39岁的他全职加盟浙江大学。他说,来到新的平台将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现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让创新更快地“浮出纸面”。



创新在于让生活更美好


2015年,智能胰岛素贴片研究一面世,顾臻旋即成为新闻的焦点。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每年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35位35岁以下的青年创新人物,他被选为当年的“TR35世界杰出创新家”。而那一张布满微小针头的贴片也被《科学》杂志选为年度十大科技图片。


布满微小针头的贴片


胰岛素的生产不足或低效利用,会导致糖尿病。当前绝大都数治疗都是通过实时监测血糖变化和体外胰岛素的皮下注射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不仅麻烦而且稍有不慎即会诱发急性低血糖症状,并伴随致命风险。


为此,顾臻团队通过仿生方式,研制出根据血糖浓度智能控制胰岛素释放的给药方式。而在注射形式上,采用了针头直径约为头发丝十分之一的微针阵列,插在皮肤上的疼痛感比普通针头大为减轻。“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提出了生理响应透皮递药贴片的平台技术,构建起对症下药的闭路器件,可以‘监测’到疾病相关信号,并可及时地将相关药物递送到体内。”顾臻说。


从临床需求出发,是顾臻工作的起点。


“从小就看到我外婆打胰岛素时候的痛苦,就想着将来若有一种聪明简便的注射器该有多好。”顾臻说,“创新的意义在于让生活更美好,爱是创新的源泉。”而这句话他每年给本科生上课,都会写在课件里与同学们共勉。“我们一开始的初衷,可能就是为了让身边的人开心,帮助身边的病患。”



也正是因为爱,顾臻在癌症治疗这个研究领域也倾注了很多心血,并卓有建树。


当顾臻的母亲怀有他几个月时,他的父亲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在顾臻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人世。“父亲当时很年轻,他毅然把遗体捐给了当时的南通医学院,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诠释爱与奉献的榜样。”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研究中,如何把药物有效传递,清除骨髓中的癌细胞是全球科学家棘手的难题。就在最近一期的《科学进展》上,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团队通过体外冷冻癌细胞治疗白血病的最新研究。团队通过用液氮冻死癌细胞,然后把抗癌药物装载进这些死细胞,再回注到动物模型后,这些死细胞能靶向到骨髓,有效释放药物,并且还有“疫苗”记忆的功效,治疗过后的小鼠不再复发。



当期《科学进展》封面


此外,顾臻团队还提出了一些靶向及局部递送抗癌药物的新策略。比如,团队利用血小板向出血及炎症位点聚集的天然特性,率先提出用血小板装载免疫治疗药物,并递送到手术创面上的方法,可有效抑制术后肿瘤的复发及潜在转移。


是科研人也是创业人


正当顾臻于2015年首次提出智能贴片递药的同时,一家由他创立的生物医药公司同步建立。


祝贺他新公司成立的贺礼,却是一位者来信的“当头一棒”。信中提出在20克小鼠的实验中的贴片需要1平方厘米,如果运用到人的面积,岂不是要前胸贴后背?


顾臻并没有失落,而是自信地给出了回复:技术需要迭代。


2017年实现首轮融资580万美元。有了资金,团队开始做大动物相关研究,向临床试验更近一步。如今,比一元硬币稍微大一点的贴片,可以对一头50斤左右的糖尿病小猪控制一天的血糖。而这项技术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列入“新兴技术项目”,帮助推动接下来的临床试验。


就在前不久的一项研究中,顾臻团队进一步优化,在已有的胰岛素贴片中加入胰高血糖素智能释放的模块。这样一来,当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能够加快释放,帮助人体产生葡萄糖,从而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危害。


胰高血糖素智能释放模块研究


“这是团队首次将两种药物的反向响应释放模块集成在一张微针贴片上。高糖促进胰岛素释放降血糖,低糖促进胰高血糖素释放升血糖,实现更加安全精准的药物递送。”


在顾臻看来,技术迭代不仅是1到n的改良,有时更包含了0到1的突破


这种突破难在哪?


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涉及到各种要素的集聚,顾臻想做的就是让创新成果,尽快地浮出论文纸面。“我为什么要自己成立公司,一方面是看到自己当时的导师游刃有余,曾初创了40多家生物医药公司。”他说,另一个方面伴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科研人员自己显然是最懂它脾气的人。


“扶上马,送一程。当技术从婴儿变成儿童,变成青少年了,这时候离转化就更近了。”他说。近些年,顾臻几乎每篇研究论文背后,都有多项国际专利的申请,而通过成立初创公司,组建专门运营团队,能更高效地帮助转化创新技术。


加盟浙大,未来可期


来到浙江大学药学院工作,顾臻憧憬满满。


在海外工作时,他就曾在学校领导药剂工程学科建设中,创建了“创新转化学位”。顾臻发现,从创新到转化,尽管大家都有想法也很努力,但仍有很大的“间隙”,需要一大批专门人才为成果的“最后一公里”精准努力。


“当时我为这个创新学位的课程设计融入了医学院、药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课。”顾臻说,这种融合可以为培养的学生建立起一个“工具箱”,这样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都能挥洒自如。另外,这个课程的第一学期,要求学生根据兴趣,可选择“沉浸”在医院或企业环境里,增加寻找临床或工业界“需求”的敏锐性。


而这种交叉在顾臻身上也尤为明显,他本科所学专业是化学,硕士攻读的是高分子化学物理专业,在博士申请材料专业时被录取到机械工程。后来出于对生物医药的兴趣又转到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才进入到药物递送这个方向上来。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在加盟浙大就职时摘引家乡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的话说,人生要尽可能拒绝平庸,愿与学院师生尽情地、欢快地有所为。



如何有所作为?


顾臻说,将会加快带领团队开展创新药的研制,并积极筹划“未来医药创制院”的建设。“创制创制,就是不仅要提创新概念,还要尽可能做出来,特别要前瞻性地面向未来进行药物研发,除了一些重大疾病相关药物及疗法的拓展,还会围绕新型疫苗、抗衰老药物、抗抑郁疗法研发等。”


对于学院的建设,他认为,“创新”与“资源”将是他任内的两个关键词。靶向资源,用好资源,再生资源,通过办学,科研转化,进一步良性循环。


创新如何更好地面向人类健康开展研发,顾臻还设想建立一个临床驿站,与临床医生紧密交流互动,从临床上找抓手,医药联动,让创新药、放心药更快地“浮出纸面”,来到最需要它们的病患身边。


文字记者:柯溢能

图片:高兴就好|部分由受访人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贾明卓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1.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浙大调研

2.全国第一!浙大学子斩获8金,勇夺“挑战杯”!

3.法律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打败人类吗?浙大这场特殊的人机挑战赛告诉你

4.西湖红叶已刷屏!全景金秋,极致震撼!

5.浙大再现学霸寝室!也许一个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6.我和我的学校 | 浙大这5年,有我见证!


点个赞和在看,为优秀的浙大人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