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堂课第一讲,杜江峰校长开讲!

一起听课的 浙江大学 2023-06-14


“作为一名老师,能和同学们在一起,是最为幸福的事情。”


“学知识是为了把知识变成有用的东西:要么把知识的成果装到货架上,要么放到书里去。”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个方向,如果做得好,你都能享受它的过程。”


……


6月2日下午,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与200余位青年学子面对面,带来《求是大讲堂》通识课程第一课——《浅谈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


讲课现场金句迭出,不断引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科技创新?为什么需要科技创新?如何进行科技创新?



01

从老花镜到显微镜

“创新是无止境的”


在课堂上,杜江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加强基础研究的核心内涵,就是加强源头的科技创新。



什么是科技创新?杜江峰引经据典,以显微镜的发展史为例,启发同学们科技创新所包含的两个维度:一是科学的创新,二是技术的创新


从一个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再到扫描隧道显微镜、超高分辨率的单光子荧光显微镜,不同领域的科学原理被不断地更新、理解和应用,技术的边界被不断地突破,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视野得以不断拓展。杜江峰指出,创新是无止境的,而且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一个应用知识的过程。



有了科技创新,发展的难题变得迎刃而解: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全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对疟疾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疗法,挽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以天眼、人造太阳、天宫空间站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更是助力全球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知识是为了把知识变成有用的东西:要么把知识的成果装到货架上,要么放到书里去。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有追求、有目标、有理想。”杜江峰说。


02

从量子计算到精密测量

“专业方向是给有准备的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晶体管的尺寸接近纳米级,电子的运动不再遵守经典物理学规律,半导体晶体管将不再可靠,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量子测量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量子信息技术正展示出无限的发展可能。特别是量子计算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能够指数加速其学习能力和处理速度。他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同学们,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是实现学科交叉的重要前提。


2009年,杜江峰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首次在真实固态体系中实现了最优动力学去耦,这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极大提升了现实物理体系的性能,从而朝实现量子计算迈出重要的一步。


论文截图


作为一名科学家,杜江峰能够始终前瞻性地感知到量子科学发展前沿。在工作中,他发现传统磁共振无法实现微观尺度的磁共振探测和成像,于是他创新性地提出量子钻石传感,借助钻石中的氮-空位点缺陷这一量子传感器,开启微观磁共振之门。
2015年,他的团队将量子传感技术应用于单个蛋白分子研究,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分子顺磁共振谱,为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研究手段。


Science网站首页图片新闻头条报道相关成果


同时他也发现,使用进口仪器做实验限制颇多。能不能研发出一台属于自己的仪器?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他又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系综自旋磁共振仪器和单自旋磁共振仪器,成功实现了实验室科学仪器研制历史上的继承创新和原始创新。“有了自己的仪器后,我们就可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不断围绕‘四个面向’取得新的突破。”


高功率X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

多波段脉冲

单自旋磁共振谱仪


“仪器装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先是有科学的突破,再到应用的突破,再到装备的突破。”杜江峰和团队的系列科研实践,充分体现了基于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强调,科技创新能助力国内产业升级,有助于打破“卡脖子”局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持续贡献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01

从本科生到博士生

“我们愿意给大家做‘梯子’”


“如何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如何平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仪器研制时间成本和学生工作就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竞争的挑战和失败的打击?”“如何永葆好奇,坚守‘求是创新’的初心?”……



面对同学们的一个个问题,杜江峰耐心解答:
“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与我们的经历相关,有基础才有选择,同学们要打好学科基础,不断增进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见识,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面对科研,我们需要拥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与热爱。学校提出的长周期培养模式也有助于学生们进一步坚持所爱。此外,大型仪器的研制离不开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奋斗。”
“做科研,要少做跟在屁股后面抬轿子的活儿。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比你们的老师强。只有一代又一代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
“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一代有一代人的希望,每一代人都在给你们当梯子,我们愿意给大家做梯子。”
台上,师者的话语如春风拂面,教诲谆谆;台下,学子的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种子悄然种下,并在教与学的对话中,破土发芽。



据悉,《求是大讲堂》通识课程还将围绕科学精神、文化传承、国之大者、国际视野等主题,定期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我们希望通过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与名家大师近距离对话,引导学生增强家国情怀、涵育人文素养、感悟科学精神、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思辨能力,一起将《求是大讲堂》打造成一门广受学生喜爱、又让学生受益终身的金课!”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说。




文字记者:周亦颖摄影记者:朱原之视频:杨金 杨萝萝|高兴就好今日编辑:周亦颖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咦,尾巴为什么消失了?
2.送你专属“浙大记忆”!童真不散场,还有福利等你!
3.马伯庸做客浙大,与读者畅聊分享
4.14558,永恒闪亮!
5.新华社专题报道丨浙江大学:坚持立德树人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6.美翻倍!今天,这样看校园!
点个赞和在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