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少年,在浙大早启航!

好好学习的 浙江大学 2024-05-02




未知世界无限大只要你想探索在浙大,不设限即便大一大二也可以埋头在实验室钻研感兴趣的难题或忙碌在调研现场探求社会的变迁与规律


如何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的本科生

是浙江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走进5位本科生的学术经历

看浙大如何激发青年人的

学术志趣、能力和信心

更把问道问学、立信立志

成才成人的科研追求

转化为青年人目标明确

脚踏实地的行动力!





“引路人帮我打开科研的大门”


张婕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


科研初体验时

张婕也曾陷入困惑与迷茫

自己能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坚持走上科研之路吗?

四年本科

让她坚持科研的是导师的倾囊相授

她的本科科研导师叶恭银教授常常对她说

要从零开始叩开科研之门

破除畏难心理

领会科研“精妙”之处

把学习、科研和未来的专业志趣融合起来

帮她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

体悟到科学研究的逻辑

并萌发出更多对不同研究问题的兴趣


为让有志于学术科研的本科生

尽早融入科研训练环境

浙江大学以名师作引领

构建教学相长的学术共同体

1500余名教师主动报名

担任本科生科研导师

其中院士、文科资深教授、求是特聘等

各类人才700余人

主动给予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

将学生带到

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脑与机交互融合等实验现场……

两院院士岑可法、杨卫、谭建荣、段树民……

每年站上讲台为本科生开课

言传身教,成风化人

成为本科生打开学术视野

树立学术志趣的引路人




“科研让我提前锁定自己的未来”


储天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


主修人工智能,微辅修物理学

就读于竺可桢学院

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图灵班的

储天尧一头扎进“量子信息”

这一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交叉前沿科学领域

他一边学好理论知识

一边加入量子计算课题组

在不断积累中

逐渐形成了第一个成熟的科研项目

“面向在线纠缠请求的

量子通信网络动态调度理论”

扎实的科研训练让储天尧决定

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在大四就提前锁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想清楚“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才能明白自己“到浙大来做什么”

学校正以更大力度发现和选拔

学术志向坚定、勇于探索高深学问的学生

进行本硕博贯通长周期培养

“3+1+X”培养模式

本博课程一体化设计

“一对一”全程导师制

“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方案

系统设计从大一至硕士、博士的科研成长通道

让那些“想做科研”的年轻人“会做科研”




“为闯无人区,我愿坐冷板凳


张扬

药学院2019级本科生

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特等奖获得者


早在大一始业教育参观学院展览室时

张扬心中就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参与一款上市药物的研发过程

为人类健康做一点点贡献

这是他参与科研学术的最初萌动

他先后在药理、药剂、计算药学

等方向课题组学习

在制药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科研志趣

大三,他主动联系学院院长顾臻教授

进入实验室,加入智能医药课题组

围绕葡萄糖响应性胰岛素递送系统

进行研究工作

张扬几乎每天都会在实验室待上数个小时

他说,为闯“无人区”,我愿坐“冷板凳”


以高远使命升华青春梦想

让本科生也能带着使命感地去学习、去研究

学校打通70余个各类科研平台

面向本科生开放

其中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12个

引导本科生

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

依托全校10家牵头全国重点实验室

“领航人才培养计划”全校招募学员

本科生直接进入导师项目核心团队

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启真问学”“青青计划”等专项行动

让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带领“会做科研”的同学们

“做更高层次的科研”




浙大能为你解锁科研的无限可能


孔一博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19级本科生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金奖项目成员


从大二开始,在两年时间内

孔一博轮转了多个课题组

深度了解了高分子的四个细分方向

这段“多多益善”的经历

让她接触到广泛的学术领域

从而更早锁定自己感兴趣的“小领域”

偏爱探究机制和原理的她

在保研时选择有机太阳能电池方向

专攻光物理

她说,只要愿意行动

浙大能为你解锁科研的无限可能


在四课堂融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

浙江大学专门设置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模块

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

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的多元路径

从SRTP起步

进入专业领域,接受学术训练

在学科竞赛中提高

培养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和素养

经费、场地、仪器、设备、材料全方位保障

项目选题、培育、展示全方面指导

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

本科生国内外学科竞赛大奖数

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

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国家发明专利数等

保持全国高校前列

扎实的科研训练

让本科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科研就是定位宝藏

深入挖掘、梳理结果


汤梦夏

艺术与考古学院2019级本科生

浙江大学第九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本科生优秀成果特等奖获得者


汤梦夏对科研的体会是

首要环节在于提出问题

这便是找到“宝藏”的所在

她第一个研究问题的灵感

来源于和老师的一次闲聊

橡子在多个地区的史前考古遗址中大量出土

但在历史演变中却逐渐退出主食行列

由此激发了她研究橡子的兴趣

利用专业教授的民族学调查法

她解读各个考古遗址中的橡子遗存

研究成果《民族学视野下的史前橡子

利用研究:以韩国的橡子豆腐制作为例》

成功发表SCI Q1区期刊

并获得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本科生优秀成果特等奖


对人类文明与思想的探索

对人文之美的理解和追寻

学校围绕人文素养的培育

开设高水平通识课程

把文学素养、哲学思辨、艺术情操

内化于学生的言行与品格

通过实施亚洲文明

数字社会科学等会聚研究计划

建设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等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还有“东方论坛”等诸多学术讲座

让学生有机会与人文大家对话

助力文理交叉科研范式革新

从而启迪新知,开拓视野

帮助有志于“文化探宝”的学生

在学术研究中探寻着人生志向和价值所在





鲸波万里,一苇可航

大学是为了塑造灵魂、点燃火把

是帮助青年学生发现科研精妙

提供各种渡“海”之“苇”

如果你也抱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那么,就一起在浙大做科研吧!




小贴士


为了更好地鼓励、帮助同学们深度参与科学研究学校汇聚面向本科生的科研学术资源建设浙大学子一站式科研导航平台kydh.zju.edu.cn点击进去,开启你的学术之路吧!




文字记者:陈珲夏 周伊晨

动图制作:沈剑烽 画面素材由本科生院教学研究处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毛杰 | 谭帅

责任编辑:周亦颖 | 谭帅


推荐阅读

1.快看窗外!

2.人间最美是青春!多图直击2024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3.走进教室的他,带着大唐之风

4.乾隆时期的钱塘江长啥样?

5.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净秋和子孝,故事很暖心

6.连续三年专业第一,他是该专业的“移动笔记”!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做科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