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艺术展览看不懂,还有必要去看吗?”
“经常逛美术馆能否帮助提高自己的审美?”
“跟女朋友去看当代艺术展,怎样才能不出丑?”
“如何欣赏展览里的作品?为什么那些被花大价钱购买的抽象画,‘我们’欣赏不了?”
“为什么历史上知名的艺术家几乎都是男性?”
“杜尚的小便池为什么是艺术品?”
“艺术品中出现了好多人体,小朋友来看展怎么办?”
“艺术是精英文化吗?艺术真的希望被大众看懂么?”
……
在这个各类艺术展览、活动遍地开花的时代,我们仍然对所谓“艺术”有着数不尽的疑惑与问题,这些困惑贯穿着我们每一次观看、体验、乃至消费艺术的经历,也让我们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忽远忽近;另一方面,也正是有着这些疑问,激励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去接近、了解、乃至抓住“艺术的真相”,游走于“不知所云”与“恍然大悟”之间。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与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和领悟,也许正是艺术带给我们的财富之一。
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仿佛永远被一层神秘的面纱蒙住。人们心中对其充斥着无尽的好奇与质疑,各执一词,却难以揭开面纱一探究竟。
上周六,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上海艺平台,举办了一场颇具实验性质的辩论/行为现场。区别于美术馆传统公教活动中「老师对学生」、「学者对大众」、「专业对非专业」的单向内容输出,这次活动中观众的发言也为所有参与者带去了新的灵感与养分,任何有表达意愿的人都可在此一抒己见,畅所欲言。
反思现在当代艺术的走向,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艺术作品的学术阐释越来越晦涩”、“资本市场主导了艺术评判系统的风向标”、“一些Big names的出现仿佛就代表了话语权”…...这些问题将当代艺术不断推离大众语境,限制了艺术与公众之间的纽带,削弱了公众探索艺术的热情,更限制了当代艺术自身发展的空间。在2020年末之际,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推出全新公共栏目 异见 ,旨在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艺术分享平台,邀请大家与我们一起探讨关于艺术的种种话题。每一期我们都将针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无论你是文艺爱好者、专业从业者或是研究者,无论是以严肃或者轻松的方式,都可以在这里留下你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角度,我们一起丰富和充实对每一个话题的认知和视角。
异见 第零期,我们给出的话题仍然延续辩论会的讨论:
人们对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艺术成就没有争议,但他并非一个专一的情人,相反,他乐于看女人为他争风吃醋;标志着现代绘画开始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是个惹是生非的能手,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工作、打人、被打的循环之中;文学成就甚高的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生活中曾一度痴迷赌博;最富天才的悬疑导演希区柯克有严重的厌女症,他常常羞辱和折磨女演员,尤其是金发美人;才华横溢的作家王尔德,在他生活的年代因同性恋被认为是“道德败坏”,还曾被判处“严重猥亵罪”入狱;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描述了一个傲慢、自私、抛妻弃子且毫无人情味的艺术家,人物原型是印象派的大师保罗·高更……喜玛拉雅美术馆当前进行的特展 断片|当代艺术的失语与失忆 之中展出的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5)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件作品,但却富有争议,在 无名山之外 ,参与者们曾就作品的署名、版权和利益展开激烈的争论……
从世俗的角度观看,这些艺术家的“社会人格”似乎有着严重的缺失,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艺术家的社会人格与艺术人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对此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请不要犹豫,赶快来稿吧!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公众号后台留言“异见+你的想法”或者编辑图文,发送至邮箱:media@himalayasmuseum.org我们将收集和整合针对每一期话题的留言、投稿、回复、见解和看法,然后在随后一期中放送给大家。对于内容有深度的优秀投稿文章,我们将在审阅和评选后,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官方平台进行发布。如果你有疑惑或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人文话题,也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提出异见+你的问题”,或将问题发送至邮箱:media@himalayasmuseum.org通过 异见 ,我们将提供一个专业、包容、开放的平台,让每一个人的发声都有机会被听到。让我们连接彼此不同的声音,激发对艺术的更多思考和可能性。期待您的参与!
《断片》当代艺术的失语与失忆
回顾 | SHM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樱花路869号3F/4F
(请乘坐喜玛拉雅美术馆中心A5/A6电梯)
每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开放
Open: Tues-Sun 10 am-6 pm
17:00停止入场 Stop entry at 5 pm
Weibo:@喜玛拉雅美术馆
Ins: @himalayasmuseum
Web:himalayasmuseum.org
Email: info@himalayasmuseum.org
Tel: 021-5033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