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发布丨2017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展望

2017-01-16 大公 大公


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大公)于2017年1月16日发布《2017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展望》,对美国加息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双重影响下的全球主权信用风险走势做出客观判断。这是自2010年以来大公第七次发布全球主权信用风险信息。


美国加息进程加快与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仍是影响2017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在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美联储加息、全球贸易壁垒增加,以及自身抗风险能力下降等多重因素施压下加速上升,拉美、中亚、非洲地区部分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上升。高负债发达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分化趋势愈加明显,德国、爱尔兰等财政巩固效果显著将稳定其债务负担下降趋势,美国财政重回扩张将使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率呈现高位上升趋势,日本、意大利、法国等部分国家偿债能力仍存在恶化可能。


2017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呈现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一、美国重回财政扩张将使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率高位上升,宽松货币政策仍是其维持主权信用的主要手段

中期内财政赤字再度扩大和财政平衡能力下降将使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率保持上升趋势。由于利息和养老金等刚性支出压力持续上升、政党斗争激烈削弱财政巩固的政治基础,未来特朗普政府能否废除医保法案、加大节支力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加之未来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大幅减税措施也将明显限制财政收入增长,中期内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将呈持续扩大趋势。预计2017年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率为105.4%,并在2021年缓慢上升至111.2%。虽然2017年美联储加息进程将加快,预计加息2次,加息幅度在50个基点左右,但在高负债压力下,美联储加息步伐总体将较为谨慎,中期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宽松货币政策仍是美国维持主权信用的主要手段。

二、中期内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继续上升,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国力提升将对主权信用起到支撑作用

为确保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中期内中国政府债务呈较快增长趋势。2017-2019年中国将处于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阶段,鉴于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审慎,政府将着力发挥财政政策“经济稳定器”和“改革助推器”的作用,为关键领域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预计2017年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将升至49.1%,2020年进一步升至54.8%。


中国财政效率提升和国力增强有助于稳定其偿债能力。未来,几年,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网建设,这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韧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及债务管理更加严格也将为中期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大财政空间。长期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2020年后中国财政政策将逐渐转向稳健中性,改革带来的国力提升将为国家主权信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外部环境恶劣与自身脆弱性突出将加速推升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结构性改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17年,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和美联储加息将从商品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性两个方向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施压。受制于中国去过剩产能、美国页岩油增产及美元升值等因素,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低位震荡、缓慢爬升的特征,以能源和初级矿产资源为主的资源出口国经济与财政持续承压,成为主权信用的主要威胁。其他出口型国家因中国经济转型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增长愈发依赖财政政策。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由于资产价格泡沫和外债风险在2016年尚未调整到位,2017年仍面临资本流出、资产价格泡沫下行和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等压力。2017年,由于自身财政与外汇缓冲能力下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将快速上升,拉美、非洲、中亚部分国家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

四、欧元区和日本主权债务高位徘徊,并继续依赖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政府偿债能力

2017年,欧元区主权债务继续稳定在高位,但内部分化趋势更加明显。英国启动脱欧程序、政治离心力加强将增加欧元区经济不确定性,削弱成员国经济与财政改革动力。预计2017年欧元区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率小幅降至2.6%,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继续徘徊在90%以上的高位。其中法国、意大利等由于结构性改革滞后、财政巩固动力不足,银行或有负债风险突出,政府债务将继续维持高位。


经济增长对财政扩张政策愈加依赖将使日本政府债务在极高水平继续上升。鉴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二元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继续抑制日本经济增长动能,以财政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使日本财政继续承压,预计2017年日本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率高达5.3%,债务负担率升至253.6%,政府将更加依赖债务货币化方式维持主权信用泡沫,主权信用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017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展望》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P2P网贷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解
《大公全球金融公司信用评级方法》 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行业观察| 煤炭行业2017年信用风险展望

采矿行业信用体系研究回顾

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