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讲我这两年的正念体验

刘飞 刘言飞语 2022-11-03



1


提到正念,许多互联网从业者恐怕跟我以前一样,想到这些新闻:





或者这样:





甚至像这样:「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决定都是在寺庙里面做出决定的。」







乔布斯自己也去过印度禅修,在印度待了 7 个月。他经常提到这段经历对自己带来的帮助。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他还坚持不使用现代医疗措施,而是用素食等方法试图对抗病魔。


这些故事都带来很多神秘感。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里,这种禅修带来灵感、互联网公司高管去高山上修行得来了商业模式等等,更像神神叨叨的一些民间轶事,真实程度跟乾隆下江南点评过的几千种菜品没什么差别。更适合村口老大爷聊天使用。


所以我在过去很多年,对正念、冥想、禅修这些事情的理解,就像对哲学、宗教或者什么亚文化的理解一样,觉得都是跟硅谷大佬或者互联网高管才有关系的贵族活动,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直到这一两年,身边似乎掀起了正念热,很多朋友都提到正念的帮助,自媒体里也时常出现。播客圈更是比较流行,听到很多人的讨论。


真正接触和感受正念之后,确实有翻天覆地的认知变化。现在正念基本是我的日常活动了。具体而言,我先从我自己循序渐进的体验讲起。



2


我第一次有相对完整的认知是源于一篇公众号文章,写的是十天封闭的冥想体验。作者跟我一样,没什么基础认知,作为小白被朋友推荐去体验,结果对冥想完全改观。


我发现这里面至少有两点跟我过去的认知不同:


(在冥想类型中,正念是获得研究最多的一种,也是唯一一种作为心理疗法的科学实践。为了方便,下文冥想和正念都统一称正念)


第一,正念更多是自我体验。


跟我在某大厂上过的一些新人培训和组织文化课(比如三板斧)很不一样,不是设法灌输给你很多对的知识、经验(拥抱变化;非你莫属)。


正念更多是体会自我。大多数正念的第一课都是呼吸,常人每分钟都在做的事情,但重新观察和感受,还是能有不一样的感知。接下来,就是体验其它感官,看,听,尝,闻,触摸,等等。最后到情绪和各种行为的感知。这些不是用什么信条或者指导来背诵学习的,更多就是不断感知、感知。


就像文中提到的一句话:


The Continuity of Practi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持续的实践是成功的唯一秘诀。)


第二,正念不解决具体问题。


同样对比很多课程,或者很多所谓的「禅修」「灵修」,或者同好会、互助会,正念这项活动其实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并不是要告诉你「人生很美好」,或者告诉你「要关心家人」。更不会告诉你具体怎么跟人友好协作、怎么职业发展、怎么调整心态等等。正念只做一件事情:发现自己。(这个说出来可能有点虚,后面我会讲讲自己的体会。这个的确是非实践不可知的。)



在我发现了这两点不同后,我第一反应,估计跟你现在的第一反应差不多—— 我是不是去山里封闭十天,也去体验下?


我跟同样感兴趣的女朋友商量,已经在筹划某次长假去体验一下了。可惜后面疫情反复,就没有成行。





大约是一年前,工作比较焦虑的一段时间,我开始用网上公开的正念指引音频尝试做正念。


最开始尝试的就是感受呼吸。如果尝试多次,是真的能够感觉到空气进入鼻腔时的温度是略低的,而呼出去的是略高的。这种体验很奇妙,就是在自己身体上发生了几亿次的事情,第一次有这么细微的感知。


当然,感受呼吸这件事本身意义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训练自我感知的敏感度。接下来就能训练气味、味道、视觉、触感等感觉。


这期间,的确发现对自己的感觉更加敏感了。我自己向来是更能感知到外部氛围的,对自己的感知反而比较少。比如我能敏锐发现饭桌上谁现在情绪有问题了,但我可能快到冬天了都还没把秋裤穿上......


自我感觉更好之后,价值是什么呢?对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自我感知。


我做了一段时间正念后,发现自己平时情绪的波动经常很大。一次跟同事的冲突,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平静;一次小的挫折(可能就是点错了外卖这种),可能就会影响一整天的心情。遇到开心的事情,又容易过于兴奋。


对这些情绪有感知以后的意义在于:我可以从上帝视角(骑象人和象的区别)来看自己,描述出来哪个诱因让自己产生了哪个情绪。


就像某一次会议上,自己提的方案被别人质疑,情绪化的思维会很容易带入「他不认可我」或者「我能力不行」的武断结论。但实际情况更可能是,方案本身还好,有些细节确实考虑得不周全,同事也只是客观评价。


每个人生理机制里就写死了「被质疑会不高兴」的基因代码,这是无法更改的。但如果能对情绪有认知,对事实有进一步的思考,会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正念逐渐成为日常习惯后,它至少还在这些地方帮到了我:


- 能更静下心来享受音乐,可以听得出乐器里的细节。对很多歌足够有耐心,而不是都直奔着副歌去,直奔着抖腿的部分去,也能接受前奏和尾声。


- 能享受过程而不只是结果了。比如要出行去一个地方,如果时间太长,或者遇到堵车,整个人就会焦躁。但现在可以尝试看风景、尝试观察行人,听播客,思考人生。又比如吃饭的时候,不是往嘴里疯狂填食物,只为了吃饱肚子,而是更愿意感受细微的不同了,能区分出不同的风味了。


- 能享受「不做什么」的时光,或者说能接受浪费时间了。其实当习惯了五官感受外界后,原本属于虚空的时间,其实也能充实。因为哪怕在阳台上晒太阳撸猫,也能重新感知光线、动物毛发和空气味道。


- ...



(我平时在阳台上阅读和听音乐的位置。我不在的时候,朱蒂会替我享受。)


现在再去回想之前对正念的认知,发现好像根本不是一回事了。



4 


正念的确有一些宗教感,但这个宗教感只是暗合了许多思考视角的,更接近佛学早期的视角,并不是现在世俗佛教或者其它宗教的什么仪式。


对正念有更系统的认知,是近期体验了下朋友们在做的正念训练营。在训练营里,我加强了对正念这些新的认识:


1) 正念不是宗教仪式。它源自于佛教,但已剥离宗教成分,获得主流科学认可


1978 年,正念 (mindfulness) 被麻省大学医学院乔·卡巴金教授引入心理治疗领域。从那时起,正念就剥离了宗教色彩,成了一种标准的,效果可验证的心理干预技术。


2018 年 12 月,心理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临床心理学年鉴》总结:正念练习对于治疗重度抑郁、焦虑障碍、物质滥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疼痛都疗效显著,与专业心理咨询效果相当。


2019 年,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制定并发表了《正念干预专家共识》,用于规范正念训练在我国的研究、实践、教育与传播工作。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方案(试行)》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均推荐正念及相关干预,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公众缓解焦虑情绪、疏解压力的方法。



2)正念不需要特定的时空环境。


正念没必要去深山老林里封闭很久才能体验,任何时候在家里,沙发上,椅子上,随时都可以开始。初学者可能舒适安静就可以,进阶的情况下,其实在任何时空下都可正念。正念也不需要大段时间,10-20 min 也可以完成一次。


正念有很多练习的手段,既包括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正念观想法、正念观情绪等正式练习,也包括将觉察融入日常生活的正念饮食、正念行走、正念倾听、正念运动等非正式练习。


这张图能更好地解释正念:






同样是走在有风景的路上,满脑子塞满了各种想法,无心留意路边风景,是我们大部分时候的状态。而右边体验当下的人,就是处于正念的状态。


3)正念不是修仙。更清明觉知。

正念本身不会给你生活带来本质的区别。比如你是产品经理,正念不可能让你变成产品专家,或者突然就有了灵感做出了改变世界的产品。但正念可以让你更敏锐,对用户,对同事,对日常生活,这是间接的益处。

认知自我、调整情绪,缓解心理问题,这是正念的主要意义。


4)正念不是放松催眠,也不是集中注意力。

有很多正念指引的音频,会混合在白噪音,或者催眠的音频里,会误会成同一类。但是正念不是能舒缓内心的(至少在当下),正念是练习感知自己的,有点像健身,精神练习。就像健身的时候既不会睡着,也容易走神,很正常。

可以用这个图理解正念在提升觉察方面的作用:




5)正念更需要练习。最好有系统性的指引。

这次训练营体验后,我的感受是的确推荐参与正规系统性的正念练习,原因是:
  • 很多免费音频通常是碎片化的,指导与未经科学评估,质量参差不齐。
  • 免费音频过于碎片,没有做系统的设计,难以循序渐进,充分发挥作用。
  • 最关键的问题是,缺少动力系统,没有真人指导的系统练习,新人难以有正反馈,难以坚持。


说到这里,就想介绍下刚刚提到的,我体验过的朋友在做的正念的产品。他们的新人坚持完成的比例在 65%。

他们在做的与我们平常认知的有这么几点很大的差别,这也是我为什么推荐的原因:

1)他们不是课程,而是一种针对情绪困扰的干预方案。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线上心理健身,他们提供一个标准化的科学方案,和全程的真人专业支持,并且有全面的前后测评估。



不需要每天看视频,或者听音频,一共 21 天,每天的日程,就是 10-15 分钟的练习+情绪日记书写。时间自由安排,全程手机完成,微信中快速进入,非常便利。




练习指的是通过引导去完成一次正念,每天的内容循序渐进。

书写指的是罗列你的不同情绪。比如幸福瞬间,比如糟糕的时刻。等等。就像前面我提到的,书写日记就是在做情绪认知的体验。作为打工人,识别自己的情绪实在是很重要。



这种形式我自己是比较能接受的。毕竟工作日想要抽更多时间也是不大可能了。

另外,因为是社区互助,在这里你还能跟更多朋友一起交流,看他们写的情绪日记(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

这些办法都能让你很自然、很舒适地进入一个学习正念的状态中,花近一个月时间去体验。


2) 他们的团队足够专业,而且用现代心理学方法对正念做了新的处理。

我知道暂停实验室这个团队是从他们过去做各色开始的,他们一直是专业的心理学研究团队。

他们的主创研究员全部是心理学科班出身,来自于不同的方向:认知神经学,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因为这样的背景,他们想做的事是助人自助:帮助人通过练习,改善困扰,提升情绪调节能力,获得更多自由和成长。


比如,目前这个行动营有累计 30000+ 人参与,对焦虑抑郁压力失眠的改善率达到 80%。也深度体验过的李松蔚老师说,80% 的改善,在心理治疗同行听起来,是非常吓人的。但这是有据可依的,行动营设计的理论基础,全部来源于被前人证实有效的东西:正念减压疗法 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接纳承诺疗法(ACT),认知行为疗法(CBT),积极心理学等。



也就是说,这些已经被主流心理学界验证过的有效操作,被运用到了练习中。

这些也都融入了他们的工具中。比如在数据追踪方面,除了常见的心理健康评分,还有心理健康树这样的好玩的方法,通过在行动营中的数据做一个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呈现:



3) 他们有明确的受众群体,希望解决一些明确的问题。

这个是跟我提到的自己训练正念不太一样的,由于融入了更多心理学的经验,他们期望的还是能帮朋友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不只是「发现自我」,而是在「发现自我」的同时,能「接纳自我」和「应对困境」。尤其是已经有焦虑抑郁压力失眠的困扰朋友,强效改善情绪,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官方定位的目标受众是这样的:

情绪思维行为出现了这七种信号
  • 有明显的中重度情绪困扰
  • 生活压力导致的中轻度情绪困扰
  • 习惯自我批评
  • 内心住着一个「喜欢反驳自己的杠精」
  • 习惯放大所有事情 「变坏的可能」
  • 各种不明原因的身体症状:饮食失调,睡眠失调,慢性疼痛
  • 各种不良行为习惯:拖延,回避,强迫,成瘾

或者,三大类高压人群
  • 面临诸多压力源的女性群体
  • 处于上升期的职场高压人群
  • 应对学业压力的学生党

这些人群都在真实训练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这篇具体的说明:我们总结了 10 种最需要「暂停」的情况



最后说说用户的评价。我自己的体验前面也讲过了,是区别于过去自己零散的练习。他们的内容相对系统,哪怕我已经有正念习惯了,这次还是能收获很多新的启发。

从用户的数据看,暂停实验室的训练营有 40% 的人在结束后,选择了再次报名。这个比例不算低的。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或者耳熟能详的行业专家,也都有好评:




这里有个推荐人列表,每个人都是体验过训练营才做推荐的:







(学生朋友的话,扫码后回复「学生价」,有特惠。)

OK,内容就介绍这么多,更多可以关注「暂停实验室」公众号阅读。

说一下本期训练营的情况:

行动营每月一期,下期开营 12 月 6 日周一。周日晚 24 点截止本期报名。这是 2021 年最后一班车,可以作为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以新的心理姿态迎接 2022 ~

价格参与一期是 698 元,这实际上是不到一次心理咨询的钱。同时,在 25 天全部完成 22 天的内容,有 100 块奖励可提现。

购买后所有的行动资料都是永久免费查看。后续再想要继续加入行动营练习,仅需交 100 块,完成全退。

而在我这里购买,会有直减 50 元的优惠。

一条注意:处于急性心理障碍发作期的人群,我们会通过问卷筛查排除。建议先去三甲医院治疗,遵医嘱,获得医生知情的前提下,行动营可以配合治疗,或者用户恢复期防止复发。


参考:
正念的 11 个常见误解
三万人选择暂停的理由
暂停故事 | 参与者自述:改变发生的一瞬间
新功能上线!你在这里种的情绪健康树长大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