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个特殊的网络素养夏令营,19个家庭经历了什么改变 | 腾云×DN.A计划

腾云 2022-09-26


14岁的王伟举着一张他和爸爸的合影,在照片中,父子俩搂着彼此的肩膀,头和头紧贴在一起,咧嘴笑着。爸爸说,这是父子俩近几年来少有的一张合照,更是几年来第一次“像兄弟一样”搂着彼此。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父子俩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过度上网等问题争吵的不可开交,几乎不能进行正常沟通。


 

2019年8月17日,在深圳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一间400多平米的教室内,19位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围坐在一起,主题为“我们和网络一起成长”的DN.A计划第8期公开课正在进行,这也是8月14日开营、为期5日的DN.A少年团夏令营的成果展示环节。


这次夏令营由腾讯DN.A计划联合“少年灯塔”腾讯未成年人主动服务工程、天美工作室群、阳光朋辈计划共同举办。

 

这19位孩子是从全国几百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来自全国10个省份,他们有的生活在一二线省会城市,有的来自农村留守家庭,年龄跨度从11至14岁不等。


相同点是,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认为自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因孩子过度使用网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阳光朋辈项目负责人陈娜 

阳光朋辈项目负责人陈娜老师介绍说:“这些家庭都面对着网络使用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他们也希望获得成长。我们希望这些家庭能对网络规则的制定方法有清晰地认识,并最终形成他们的个性化方案,修复他们的家庭关系。”


来自江西的初三孩子李楠作为学生代表第一个“跳”上舞台。


他向现场和网络上的观众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胖子!”全场爆发出一阵笑声。


我和父母的相处一直很压抑,因为他们从来都不了解我,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把我的问题一箩筐抖出来。”


李楠继续说,“现在我看到了爸爸的变化,他开始主动和我聊天了。我也知道自己自制力不够,我愿意接受爸爸的监督。”



本次夏令营的家长代表,来自湖南的王梦云分享了她这几日的感受。她首先反思了自己过去“两极化”的教育的方式:“过去,我要么对孩子严厉多、商量少,要么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孩子到底应该怎样使用网络?我对此感到很困惑。


紧接着,她“晒”出了一份和孩子共同签名的“规则”,“这是在夏令营老师指导下,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家庭网络使用约定’。我认识到,给孩子自由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做父母应具备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耐心,而不是守株待兔的等待。”


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家长所说的“家庭网络使用约定”又是什么?


变成“乙方”的父母和主动“求管教”的孩子


由19个家庭分别制定的“家庭网络使用约定”,是本次夏令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孩子和家长共同制定的“家庭网络使用约定” 

这19张手写版的约定,绝大部分是由孩子写成的,在八开大小的白纸上,密密麻麻排列着稚嫩而认真的文字。可以看出,这些文字前后经过了多次调整,有的还对排版做了设计。

 

为凸显约定的正式性,一些约定使用了“甲方”、“乙方”等字眼,在其中的几份约定里,原本处在甲方位置的家长名字被划掉了,孩子的名字被写了上去,家长变成了“乙方”。


在所有的约定中,孩子们几乎都主动提到“希望可以得到家长更多监督”,甚至有的孩子主动要求家长为自己注册“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以此引导自己合理使用网络。

 

很难想象这些家庭在几天前还处在冷战、冲突甚至更严重的关系里。



王雨是13岁安徽少年张楠的母亲。在夏令营第一天晚上进行的一对一心理访谈中,她向老师讲述了母子二人长期以来的相处模式——母亲经常偷看孩子聊天记录,用暴力的方式抢夺孩子手中的手机,“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张楠也因此变得寸步不让起来,从偷着上网变成光明正大的反抗。类似的矛盾也出现在其他家庭里。



在“家庭网络使用约定”制定之前,老师们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5个基础原则


  • 第一,使用时间要相互商量,可以参考大数据,但需要逐年增加;

  • 第二,晚上10点前电子产品要交到父母卧室固定位置;

  • 第三,玩游戏或上网需要在客厅,不能在孩子自己房间;

  • 第四,上网功能要多样化,聊天、打游戏、浏览信息等,需要分配时间,不能只是打游戏,不能只打一种游戏;

  • 第五,孩子的手机需要是亲子机,电脑平板需要装防沉迷App。


家长进行小组讨论 


在此基础上,张楠和妈妈对规则进行了细化—— 


针对孩子的规则有:早上8点开始使用手机,晚上10点上交手机;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写作业或做其他事情时不碰手机…


针对父母的规则有:晚上下班不碰手机和孩子聊聊天;每周抽出一天陪孩子出去玩;互相包容、学会原谅过错…


妈妈说,“原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有给孩子的规则,而没有给家长的规则。


但张楠其实经常抱怨妈妈一边说话一边玩手机的习惯,这让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敷衍对待。“她可以一直玩手机,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的疑问一直存在。

 

现在,这份“家庭网络使用约定”对他和妈妈都制定了具体且容易操作的规则,原来的“孩子守则”变成了真正的“家庭守则”。


“这些约定无一不是在家长和孩子商量下共同制定的。事实上,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规则本身,而是那些得到修复的关系在发挥作用。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他们再遇到问题就容易处理了。”陈娜老师介绍到。


19个家庭,共同寻找网络冲突背后的问题


来自湖南的初三男孩刘远,在来深圳参加这次活动之前已打定了退学的念头。在和家长、老师爆发多轮严重的冲突之后,刘远的父母不得已选择让步,准备在今年9月份开学后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随后去工厂打工。


就在夏令营第三天的晚上,刘远主动向母亲表示自己希望放弃退学的念头,要在开学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网络使用问题是家庭关系的一面镜子,你如果从中能真正发现问题、看到自己,那么你就会从中有所收获。”陈娜老师介绍说。



为此,夏令营进行了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按类型可分为四大类


一类,通过小组互助模式,让初次见面的团员们在最初的两天里获得人际上的效能感和自信心,让家长和孩子从原本紧绷和对立的状态中走出,为之后的课程做铺垫;


第二类,传授具体技巧,让家长和孩子思考“自主”和“情绪”分别是什么。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怎样给孩子自主,怎样正确表达情绪?不少家长在这个环节里学会了倾听和赞美;


第三类,让家长与孩子学会直面问题的方法,发现家庭沟通模式的问题和盲点;


第四类,通过沙滩足球、城市探索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进一步释放情绪,为家庭创造温馨时刻。

 

除了这些每日例行的课程外,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网络和游戏的知识,主办方为孩子们邀请到五位特别的讲师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叶壮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叶壮向家长和孩子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游戏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把游戏当做绳索,而当成家庭的桥梁呢?”


通过分享自己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戏、制定家庭规则的经历,他的观点打动了在场家长和孩子——

“最差的玩家,不是游戏玩不好的人,而是玩好了游戏却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的人,”

“玩游戏,是享受爬山的乐趣,而不是跳进用来逃避生活的深井”。


腾讯互娱天美工作室群游戏策划总监张伟

腾讯互娱天美工作室群游戏策划总监张伟向孩子们分享了游戏诞生背后的故事,他从自己15年的从业经历出发,给孩子讲述了一个经典游戏角色诞生的背后,从角色设定、原画制作、3D建模到测试等众多环节,让孩子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游戏背后复杂而艰辛的测试与迭代过程。孩子们听的聚精会神,纷纷举手提问。

 

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秘书长黄承向大家讲述了电竞选手的职业道路和日常生活,让孩子们认识到,那些将游戏作为职业的电竞选手想要获得成功并不容易,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努力。

 

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员工、腾讯志愿者协会核心理事的陈光分享了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为家长提供了陪伴“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实用性建议。

 

腾讯“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平台的符欢告诉家长们,想让网络促进亲子关系提升,方法很重要。她从家庭、自我、平台三个模块出发讲述了网络使用的方法。



在被问及“夏令营令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人给出了同一个答案:8月15日上午的“同心圆”游戏。

 

在这个游戏开始之前,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蒙着眼、面对面,相隔几步远站立着。游戏的规则是,老师会向家长和孩子抛出共同的13个问题,如果参与者心中对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便向区域中间位置移动一步,反之,便后退一步。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和孩子双方对所有问题都给出了一致的“是”的回答,他们将在最后一个问题结束时面对面站在一起。反之,他们之间的距离将越拉越大。


老师开始发问:“双方相处的方式,是你们满意的吗?”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变化,有人向前迈步,也有人向后退。

 

“他是你的QQ好友吗?”队伍的变化开始加大。

 

“你觉得你真正了解他吗?”有人开始犹豫。

 

“你觉得他是否欣赏你?”队伍变得参差不齐。

 

“你觉得他对你是否存在一些误会?”有人先是向前,又改变主意退了回来。

 

在13个问题结束后,原本齐整的两列队伍已经变成了一盘散落的棋盘。对比游戏开始之初,有的孩子和家长的距离变近了,但大多数的家长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已经逼近了两端的边界。


“请大家把眼罩摘下吧!”在摘下眼罩的那一刻,原本还有些喧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一旁的老师和志愿者也陷入沉默。


一位男生呆立地注视着在遥远的另一端的母亲,显然对这样的结果有点不知所措。他的眼睛变得湿润,犹豫了几秒钟后,他径直奔向了他的母亲,一把将母亲抱在怀里。



*文中未成年人及父母均为化名。

DN.A计划  是数字原住民计划(DIGITAL NATIVES. ACTION)的简称,该计划希望能够为在数字时代感到焦虑的父母,提供和网络教育有关的各种知识


丨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