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当下文明谈书法,只能是自我欣赏”
“只有对欧洲现代性的溯源,我们才能发现欧洲绘画的现代性包含着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借鉴,我们才不会总是停留在对欧洲现代性临摹,总是用西方的现代性打破中国传统文化局限性。”
❒
王见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
文字学研究认为,汉字起源距今约有六千余年,其中包括图形和“符号”刻划的阶段。最早成熟的甲骨文字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普遍阅读和使用并书写的汉字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成熟、定型,只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做了一些字体简化。但汉字因表意为主兼具形声字的特殊性,使其书写和图像符号的意义仍然被大量关注。
11月9日下午,在第六期腾云文化论坛上,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王见,以“汉字文化的当代发展”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王见将汉字的当代艺术表现看作实现汉字文化发展的关键,他强调只有将这一问题放在世界文化的格局当中进行观察和考量,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甲骨文是最早成熟的汉文字。甲骨总计约100000片,著录约60000多片。
01
脱离当下文明谈书法,只能是自我欣赏
书法是体现汉字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汉字的实用与书法的表现一直是互相促进又互相牵制,两者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因此汉字的“实用性”和书写过程中形成的“艺术性”是讨论书法的重点。不能就“书法”谈“书法”,而应该就“书法”谈文化——汉字文化。
尤当这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延续并发展到当代,就必然与全球化背景下有关文明的互动、文化的差异等重大问题产生直接的关联。再者,汉字有序演进并稳定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浓缩和承载了十分多样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要求,是中国文化的“芯片”。
但今天的我们,已身处信息社会或“后现代”社会,所以在讨论和认识汉字文化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有关古代与“现代性”既冲撞又交叉的问题,十分复杂。而且,有关汉字、汉字书法和汉字文化的问题又与“图象”和“符号”的意义难解难分。
因此,讨论汉字书法和汉字文化及发展方向时,就应该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走向有清晰的认识,要点有三:
一,21世纪已经过去20年了,有些国家已进入了后现代或后工业时代,但有些发展中国家却处于现代与后现代社会之间。那么,有关“现代性”的问题就有所不同,也出现了新的转向和新的考虑:一是多元现代性的出现,另一个则是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现代性”被打破。
二,处在混合了现代和前现代以及后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中国,如果还是继续沿用古代的语境和意识去认识汉字和汉字“书法”,就只能反复地自我欣赏,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就很难再为今天的现代社会和世界提供新鲜经验,就只能“内向”的重复传统文化。
三,汉字作为表意、表形、表音兼具的古文字形态,尽管在两千多年来稳定发展,独树一帜。然在中国以外,表音文字也发展了两千多年,同样形成了一个明显有别于中国汉字文化的系统。所以,当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环境里谈汉字发展的时候,其古代文化特征与现代文化必然产生相当大的矛盾。
那么,汉字的文化和艺术表现,是否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新的文化形态?为多元的“现代性”提供建树?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问题和责任,我们就要具备宽阔的视野,把汉字文化放入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去考虑。就不能总在“书法”这个小圈子里琢磨汉字和汉字文化。否则,一种健康向上的,在世界范围发挥作用的汉字文化就很难出现。
因此,汉字文化面临的更应该是“外向”的现代性重建。
《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汉字 / 图为宋刻元修本
02
欧洲文化中心主义遮蔽了中国汉字文化的真正价值
最近二十多年以来,欧洲文化中心论开始遭遇质疑和批评。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文明互动论”也认为,不存在孤立的文明,所有的文明彼此都存在共生关系。
例如希腊的文明来自两河流域。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虽然沟通的是商贸,但实质上促进的是文化与文明的交流。还有亚历山大的十年东征,给中亚带去了希腊的文化,同时也把中亚的、东方的文化反馈给欧洲。
再例如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本想传播欧洲的文化,可实际上却促进了欧洲向东方文明的学习,甚至对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所以没有孤立存在、产生和发展的文明。也就是说,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是互相影响的结果。当然有前后的差异,受影响的程度等问题。
因此,今天我们看中国书法,讨论汉字文化等问题,也一定要从世界文明史、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待,才能看的清楚,才能看到汉字文化和艺术在文明互动、文化差异中的位置和关系。
然而,当下的很多汉字文化及书法观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形成与流传。当时的很多观念更多的来自西学的理论和认识,因此或多或少的带有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意味。
如果我们对此不反思,不认识,就不仅会影响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判断,也势必会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性”重建。
尤其是学习书法在当下得到了大力提倡,由此也放大了汉字审美的意义。那么,审美的观念是西式的审美?还是中式的审美?中式的审美是古代过去式?还是现代进行式?“现代”是不是就是“西方”?
所以,无论是强调还是弱化汉字书法的规则,或者是视汉字为图像符号表现的“现代性”意义,都明显的把问题集中在汉字的艺术表现性方面。实际上,有关汉字艺术表现的关键是汉字文化问题,不是艺术和审美问题。
但是,对此问题不可轻易放言。不过,在今天的条件下,汉字文化必须放在世界文化的格局当中,才能深入观察,才能正确考量,才能对汉字文化的过去存在和当代发展有确切的认知。
必须清楚,汉字是因为实用的需要,同时伴随着材料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形成的一个文化系统。单从文字学的研究来看,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其构形先是由简到繁,后来又由繁到简。
在这一过程中,“书写”的功能被不断突出,“书法”也就成为汉字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抽象意味的形式法则和写意精神,构成了表现中国文化哲思精神的“视觉传达”,比西画意义上的抽象艺术早了两千多年。
03
实用性和艺术性并行不悖的精英文化
汉字具有形意和形声的特征,与纯粹表音的文字不同。但是,从象形会意到形声表意是古代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因为象形文字很难表达抽象的概念,就需要在图形之外加上别的符号,苏美尔人和中国人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不同的是,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时候,苏美尔人就把图形文字从早期的两千个减少到六百个,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而汉字依旧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化,从甲骨文到金文都保存着浓重的图形意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战国时期,文字多样化了,所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的文字。但文字统一的底本,还是来自图形意味比较明显的秦(战国)文字,同时期的楚国文字则很先进,图形化弱,符号化强。假如当初以楚国的文字统一六国文字,那么中国的文字发展就是另一番景象。
所以,实用的汉字因为图形意味自始至终的存在,在其书写的过程中,就必然成了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书法”,与实用并行不悖,故经久不衰。
但是,必须指出——汉字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一种精英阶层的文化和传统,与读书做官的科举制度紧密相连。我们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
一方面,汉字最初的发展与史官有密切联系。史官可能就是巫史,是和上天神灵进行沟通的人,所谓“占卜”。
因此,字在中国,始终存在令人敬畏的神秘意义。读书人对“字纸”更加敬若神明,不敢随意丢弃。另一方面,汉字学习早在春秋战国就纳入贵族教育的系统,此后一直地位高尚,为豪门所霸。
再一个方面,自唐代开始,书法与开科取士的考试项目密切相关。因此,自上古到中古,学习汉字和“书法”一直是士人官僚的雅好。
其精英文化的特征不仅非常鲜明,而且是持之以恒的一贯存在,是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匹配的产物。也可以说读书做官的科举制度,为汉字诗文及书法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是汉字文化与政治体制共生共存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结构,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雅与俗、贵与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的二元划分。有关这个问题,更是异常复杂,并不限于书法,在此不论。
04
汉字文化艺术的多样化传播离不开当代艺术
当我们把书法引申到汉字文化的意义,又面对信息社会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在古代的书法语境里转来转去了。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方面中国书法的现代审美与传统的审美定式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又存在书法的现代性如何发展的问题。
显然,这种现代性不应该是欧洲现代主义的继续,而是对“现代主义”的——借鉴——发展——然后超越。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
从事实看,近几十年以来,我们十分强调书法以及中国画的“现代性”发展。但书法的现代性基本上是欧洲现代主义的审美框架和观念,中国画的现代性则是西画的写实法则。
当然,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欧洲的现代主义绘画曾经受到中国绘画和书法形而上表现的极大影响,然后与表现欧洲工业革命的“未来主义”等合成,形成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性特征。
所以,只有对欧洲现代性的溯源,我们才能发现欧洲绘画的现代性包含着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借鉴,我们才不会总是停留在对欧洲现代性临摹,总是用西方的现代性打破中国传统文化局限性。
由此,也有可能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汉字文化独一无二的特征,以及特征当中存在的现代性可能。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和觉悟,汉字文化艺术的能量、作用还远远没有开发。
甚至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把汉字扩大到符号图像的认知,对重建当代的汉字文化体系极为重要,如果提取汉字作为图像符号的作用和意义则更是前途无量。
道理很简单。虽然汉字早期是表意兼形声的古老文字系统,后期又有简化的“符号”特征,但总体而言,图形的特征很鲜明。因此极大的表明了汉字文化的特殊性。
所以,尽最大的可能关注汉字、汉字书写和汉字图像必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前瞻性意义。依据有三:
一是汉字独特。二是从未开发利用。三是欧洲现代文化和现代主义虽不能说山穷水尽,但也是江郎才尽,因为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谁也不能总是唱独角戏。
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汉字图像之特别,必然在当代社会的世界舞台上,表现出独一无二的精彩模样。此非主观认识,乃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之需。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如果从更广阔的维度看,书法是“土特产”。因为,作为精英文化温床的科举制早已被铲除,书法形而上的精神内涵和形而下的高超技巧就只能为个别人所有。
所以,在今天看来,书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也就是局限性。
因此,如果想要更加广泛的传播中国文化,汉字文化就显得相当重要。那么,我们或许应该注重“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好像以欧美为主,但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形态和系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并强调创意,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多了不起的创意。也有不少的中国艺术家,都以汉字文化的元素进行当代艺术的创作,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我的结论是,应当把握当代艺术的核心特征——开放与大众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文化与汉字艺术的多样化传播一定不能离开“当代艺术”。
欢迎在文末留言
往期回顾